APP下载

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20-12-18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丘陵农机化山区

赵 菁

(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超低水平发展,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整体推进。为了深入了解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山西省于2019年5月上旬,集中时间对全省67个丘陵山区县的农机化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采取省、市、县联动,实地考察与统计调查相结合的形式,深入丘陵山区一线进行座谈走访和互动交流,对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情况和政策扶持项目成效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从中总结发展规律,发现存在问题,寻求解决途径,提出政策建议。

1 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基本情况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全省共辖11个市117个县,其中丘陵山区县(市、区)占67个,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355.52×104hm2。到2019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 480×104kW,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但其中机收率仅为41.68%,谷子、高粱等杂粮作物机收率不足20%,中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不足30%。丘陵山区条件差、地块小、进地难、种植模式复杂、作物品种多样化、农民购买力弱等成为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主要难题。针对这些难点,山西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制定政策、项目带动、捆绑结合、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增强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活力,加快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步伐。

2 农机化扶持政策措施及成效

2.1 农机购置补贴向丘陵山区倾斜

按照农业部“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的改革思路,为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重点向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薄弱环节以及丘陵山区、畜牧业生产急需机具倾斜,保证丘陵山区发展关键环节的机械需求,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据统计,2019年全省丘陵山区县共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4 835.8×104元,受益农户1.35×104户,购置农机具1.83×104台(件);2020年全省67个丘陵山区县共使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 313.65×104元,受益农户2.79×104户,购置农机具3.83×104台(件),基本上做到了应补尽补,为助推脱贫政策落实和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作出了贡献。

2.2 稳步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

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专门印发了《山西省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五年规划》。把丘陵山区机械化作为扶持重点,鼓励和扶持当地农机企业、农机科研组织对丘陵山区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组织开展联合攻关。自2016年以来,在丘陵山区县投入农机推广资金超过2 480×104元,其中下达贫困县新技术推广资金650×104元,共建立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高粱、莜麦、蔬菜、果园等农机化生产技术示范区80多个,建立小杂粮产后处理、干鲜果加工等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区77个,扶持建设农村磨坊油坊升级改造建设65个。对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助推杂粮振兴战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不断改善丘陵山区农机作业条件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部署要求,举全力推进6项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工程建设。在丘陵山区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为大中型机械应用创造基础条件。2018年和2019年,全省累计投入2 700×104元,实施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0.12×104hm2,在“改地适机”上迈出了重要步伐。项目还完成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160×104hm2、机械化加工转化农作物秸秆377.8×104t、机械免少耕播种补助面积2.67×104hm2。据各试点测算,改造农田后0.067 hm2收益可增加30%以上,既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还为农田规模化流转提供了基础条件。

2.4 开展农机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工作

制定了《全省农机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指导意见》,将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注入农机合作社形成固定资产并量化为股,贫困户以股入社、按股分红,强化利益联结,探索出了“资产变股投、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农机扶贫新路子。截至目前,共投入省级资金1 400×104元,带动市县整合投入扶贫资金近6 000×104元,建立187个农机资产收益性扶贫试点,吸纳和带动6 100余户贫困户、1.8×104名贫困人口,户均分红800多元。

2.5 围绕金融扶持抓政策创新

农机合作社自筹资金难、融资渠道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丘陵山区的农机合作社条件更差。为此,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行多次磋商,联合为农机合作社融资提供专属授信额度,50×108元以上的意向性授信额度贷款主要用于个人和合作社等经营性组织购置和更新农业机械、农机购销经营性服务、提高农机装备作业水平的生产性活动以及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资金周转等服务。除了融资服务外,双方还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结算,补贴资金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及全程可追溯,智慧农机作业平台建设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

3 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制约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机械化发展难度大。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地块小且分散,多为坡地和小块梯田,不利于农业机械作业。二是土地经营模式效益差。受耕作条件限制,农机化作业效率低,农业经营成本高,经营效益差。三是农田基本建设滞后,目前,山西省绝大部分农田是依山就势的自然田,土地不规整,面积小,机耕道建设严重滞后,道路通过条件差,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很多修建好的梯田,由于机耕道路长期缺少管护,年久失修,也出现弃种现象。四是适宜丘陵山区使用的农机装备短缺。山西省丘陵山区以谷子、高粱、豆类等杂粮作物种植为主,但目前这些作物的适用机具非常短缺,是制约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五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目前,留在丘陵山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都是50岁甚至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文化水平低,缺资金和缺技术,勉强种植自有农田,无力涉足规模经营。六是资金扶持不平衡。近年来,山西省农机化扶持政策主要向贫困县倾斜,也带来丘陵山区非贫困县享受不到农机化发展扶持资金或扶持资金不足等问题。六是农机化推广体系薄弱。很多县农机推广人员不足,乡镇专职农机推广人员几乎没有,影响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4 推动山西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对丘陵山区部分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实行作业补贴

丘陵山区农民经济能力不足而农机化作业成本高是影响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丘陵山区特色农作物的耕整地、种植和收获等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且农时紧的作业环节上,实行机械化作业补助。或由政府出资为山区农民购买农机作业服务。

4.2 增加丘陵山区农业机械的有效供给

要加强小型单人作业机械的研发、试验、补贴、推广力度。对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农机具,应首先在丘陵山区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立项,予以政策、资金倾斜,鼓励其引进示范、试验作业,因地制宜推广适宜当地作业条件的农机具。

4.3 加强金融扶持,统筹资金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一方面开发适用于农机领域的信贷产品,并给予一定的补贴,解决买不起机具的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入股农机专业合作社或者农机大户,有效壮大其生产能力和经营规模、合理分红,统筹各贫困户的利益,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农机专业合作社资金支持强劲有力、贫困户分配利益增加收入,互惠互利,三方共赢。

4.4 扩大宜机化改造规模

“改地适机”的国内外经验表明:如同高铁需要开山架桥,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也有自己的作业条件,需要宜机化的地块要素来匹配。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符合现代农业高效、规模化发展方向,符合市场化发展规律,是解决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根本路径。建议研究总结2018年和2019年两年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省扩大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实施规模,从根本上改善农业机械的作业条件。

4.5 加强培训,提升农机服务能力

建立山区农机手培训投入机制,使更多的山区农机手尽快掌握新机具、新技术、新农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以适应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对农机手进行简单故障的维修培训;开展专业课程,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适应当地的农机具维修工作。

4.6 加强推广体系建设

制定并严格落实农机推广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农机推广体系。同时,鼓励研发、生产、服务机构开展推广服务,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山区农机科技示范户、农机合作社,让这些先进人物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 结语

针对山西省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基础设施滞后、劳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应统筹制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装备供给、土地整治、土地经营模式、金融支持、种植制度等方面多方发力,鼓励引导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土地流转,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解决农业规模经营问题,不断提升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实现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

猜你喜欢

丘陵农机化山区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科学发展农机化探述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
适宜丘陵山区发展板栗生产的关键措施
胡丘陵《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