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17陈利强朱明霞唐晶代立梅李连闯郭双林陈佳明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3期
关键词:应用化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工科

陈利强 朱明霞  唐晶 代立梅 李连闯 郭双林 陈佳明

摘 要:为主动适应新形式下,“新工科”对新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根据“新工科”建设的思路和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黑河学院为例,分析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实践教学资源不够充分。提出应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体应对措施,为构建新工科背景下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应用化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工科

应用化学可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黑河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目前都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应用化学是现代化学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渗透和融合的产物,其介于化学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之间的一个应用学科。与化学专业相比,应用化学专业侧重在知识目标上更加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产、社会生活中的问题[1]。据统计,目前全国具有本科院校共计1278所,而开设有应用化学专业的高校则达400余所。这些院校中绝大多数都是在1998年高校扩招以后新增专业,只有少数老牌院校开设应用化学专业达30年以上。由于办学层次的定位、学科发展方向的侧重和学科历史沉淀等不同,各学校在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开设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各有侧重。

当今世界各国都想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来临前抢占制高点。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则提出了“工业4.0”。我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重大战略部署提上了日程。新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因此,需要高校建设一批适合未来新产业的新工科来支撑新经济,中国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一、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

2019年8月,黑龙江省黑河市自贸区片区正式成立。黑河市抓住此次机会,大力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发展升级,而产业升级发展离不开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黑河市地处北疆,人才外流现场比较明显。在新形势下,黑河学院作为黑河市唯一的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就要着眼于为服务黑河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化学人才。在新形势下,要以新工科人才特征为需求导向,不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于新工科背景,黑河学院应用化学专业需要进一步探究应用化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改革为突破口,促进黑河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沈玉龙等研究提出:2000年以后升本的本科院校存在办学时间短、专业方向不明确、区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黑河学院2005年升本,2008年第一次开设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专业开设之初,分为化学制药和环境监测与治理两个方向。应用化学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方向从2008年开设以来,到2012年发展不错,学生就业和考研各项指标都名列前茅。但自2013年开始,应用化学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方向招生人数全面萎缩,至2017年取消该方向招生,自2018年开始向材料化学方向转型,并开始招生。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制药方向自2008年开始招生以来,一直发展比较平稳。黑河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开办之初,大家都没有经验,很多专业课都是由刚毕业的硕士来承担。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存在沿袭传统模式,还有明显的照搬其他学校模式的痕迹。没有结合黑河市的经济发展需求、没有从黑河学院自身性质、办学定位等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体系合理性有待商榷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层次的载体。黑河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申请的基础是理科师范类化学专业,開设之初由于需要平衡师资等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与化学专业的一些课程重复读较高,尤其是四大化学基础课程及课时上体现较为明显。课程开设应学校要求,必须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或者“985”等高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则盲目照搬学术性高校全部教学内容,而没有考虑因为高考筛选分流作用,黑河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这就存在一个教与学的矛盾。

在专业开办之初,缺乏必要的办学经费,实验场地及设备跟不上。因此,导致2011年以前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结合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比重不足。随着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逐步建立,课程体系才慢慢调整并逐渐完善。

(三)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随着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化,年轻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职称评定指挥棒的方向指引,年轻的高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重科研轻教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年轻教师醉心于科研,想通过快速途径获得职称的评定工作[3]。因此,年轻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的热情及积极性照老教师都存在一定差距。他们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照着PPT念,缺乏课堂教学的思考,缺乏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与学生缺乏必要的讨论及互动等。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捕捉及前沿动态的了解不够深入,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产业、新经济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四)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新建地方院校存在的一种通病就是先申请专业,然后再基本从零开始建设这个专业。因此,前期学生可能存在实习实训基地不足,甚至无法正常100%的保质保量开出相应的实验课程。再者,一只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欠缺,使得企业、学生和实习指导老师沟通不畅。这容易造成实习实训合作单位的合作意向减弱,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意愿普遍下降。学生对企业的管理,人才的重视及培养不满意等。实习指导老师对企业生产流程及管理不熟悉,无法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及有针对性指导等。以上问题可能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黑河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在办学摸索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办学定位、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稳步推进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地探索,努力培养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和实习实训合作基地的应用化学专业技术人才。

二、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

(一)对接市场需求,明确专业方向

根据黑河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办学历史和学科特点,以及当前社会对化学制药和材料化学人才的需求。黑河学院应用化学在2017年将环境监测与治理方向停办,继而在2018年新开设材料化学方向。材料化学方向有熔盐与功能材料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做支撑。环境监测与治理方向停办主要是考虑学生就业的去向问题。

(二)持续优化课程体系

黑河学院在应用型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中,首先组织专业教师到黑龙江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进行调研,环境监测与治理方向学黑龙江大学,化学制药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其次,还邀请用人单位,实习实训基地和行业专业参与教学课程及内容的修订工作。通过上述措施,明确本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对应的指标点来进行课程体系对应关系矩阵的构建。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课程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压缩必修课程学时同时,注重实践教学,选修课按照专业方向进行最优匹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方向性选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相应方向进行针对性学习。课程设置可以听取合作企业对用人的要求,也可以借鉴兄弟院校比较成熟的经验,这样能有效满足用人单位的相应要求。以实践课为例,根据专业学习规律、职业成长规律,打破学科体系框架,构建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

(三)通过实验室开放构建实践平台

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实验课因设备少,导致的学生参与率低的问题,黑河学院理学院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特点,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实验室开放,从而为学生进行实践搭建好实验平台,甚至有部分学生,可以从大二开始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加强自身的专业训练。此外,加强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创新训练等,建立创新创业学分制度。每年都有学生参加全国TRIZ杯大赛,多人次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等。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黑河学院理学院在学校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理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及发展规划。鼓励专人教师深入到相关产业和领域利用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近3年,通过培训,企业锻炼等方式已有30余名教师获得了“双师型”教师认证。同时聘用相关产业和领域技术行家,参与指导专业、课程建设工作,聘用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为兼职教师,使其丰富的职业知识、前沿的专业技术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成为支撑教学的有效资源。通过专职与聘任并举,组成一支专兼职教师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发挥他们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才培养供给侧难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黑河学院在应用化学专业建设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创新新工科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训练,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希望通过多措并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專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主动适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以期在新工科建设浪潮中得到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文贵,李斌,韦万兴,等.加大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z2,66-68.

[2] 林健.面向未来的新工科建设[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4,14-15.

[3] 郭军洋,杨青.高校教师育人功能缺失的原因剖析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3,5,51-5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GJC1319066)。

作者简介:陈利强(1983- ),男,江西樟树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猜你喜欢

应用化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工科
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建立65周年纪念专刊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以衡水学院为例
能源电力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