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研究
2020-12-17朱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植根于中国改革实践,结合改革的时代发展特色,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些列观点,科学回答了改革的目的、方法、路径等问题。文章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总结习近平新时代改革开放思想。
一、改革使命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设计师和领导者,全面深化改革必然反映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作为永恒的初心和肩负的使命。全面深化改革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初心的践行和使命的担当。同时,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根基,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而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是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的体现。最后,是否实现中国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复兴事关改革成败。改革是既有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触及利益、更触及灵魂。改革只有以人民幸福为目的,才能获得最广大民意的支持,支撑改革顺利进行;只有实现民族振兴为目标,才能整合整个民族的力量,推动改革持续发展。
如何秉承改革的使命,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复兴?第一,改革以人民和民族利益作为最高标准。评价改革的成与败不在于冰冷的数字,而在于人民是否从改革中获益、民族是否从从改革中崛起。人民获益、民族崛起,改革成功;否则,改革失败。第二,改革以人民和民族的需要作为着眼点和突破口。人民满意的,改革中坚持不动摇;人民不满意的、反映问题较多的,改革中改进。民族需要的,改革中要努力去做,民族不需要的,改革中坚决改正。第三,人民分享改革成果、民族分享改革红利。改革不是为少数人谋福利,而是让人民享有改革成果。改革不是为单个阶级谋利益,而是整个民族都能享有改革红利。
二、改革目标论
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认为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改革的基本路径的内在统一,他指出,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什么都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其方向、原则和立场。第一,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立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维护封建制度的地主改革、农民运动,创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先后粉墨登场,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才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第二,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没有回头路,封闭倒退只会带来毁灭和灾难;改革不是改旗易帜,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只会重蹈苏联覆辙,葬送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是康庄大道。第三,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原则。改革不是一个阶级取代另外一个阶级,也不是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外一种社会制度,而是现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不管改革什么、怎么改革,都不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性问题上让步。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第一,明确国家治理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是国家治理的第一主体,社会中的多元主体是国家治理的参与力量。第二,厘清国家治理方式。法治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治理方式,德治是重要方式,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三,推动管理型政府向治理型政府转变,明确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責任分区,形成协同配合的治理局面。第四,科学认知中西方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差异,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治理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而要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第五,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更应借鉴现代技术和反映时代气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时代发展紧密结合。
三、改革决心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多次宣示改革的决心,他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中国有不惧改革挑战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的深水区,必将面临着利益的藩篱、制度的天花板、社会流动性退化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方式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打通阻碍人民发展的天花板、搭建加速社会阶层的通道,显示不惧全面深化改革挑战的决心,并向改革的挑战者和反对者宣战,直面改革挑战。
中国有向改革顽疾宣战的决心。中国共产党整治党内阻碍改革顽疾,上打老虎、下拍苍蝇,打响反腐败的攻坚战,实现自我革新。中国共产党整治党外反对改革顽疾,力陈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树清西方思想流毒,并推动全社会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
中国有坚持改革不止步的决心。习近平庄严的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社会主义实践不停滞,改革不止步;社会主义理论不停滞,改革不止步。并且,中国不仅不会停滞改革的脚步,而且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强的勇气、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改革。
四、改革作用论
习近平认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对历史成就的总结、现实国情的把握、美好未来的洞察。他指出,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改革开放是中国的鲜明特征,改写了中国发展的历史,实现了长达40年的高速增长,进一步推动中国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显著标识,改变世界关于资本主义是历史的终结的错误认知,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源泉,改写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无用的不利言论,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解决了社会矛盾,有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进步的活力之源;改革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是党大步向前的重要法宝;改革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中国人民的国际地位,是人民发展的重要法宝;改革重塑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实现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向富起来的历史性转变,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筑牢了根基;改革开放拨开遮住中国上方的乌云,奠定了实现中国梦光明前途的基础,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再是理想图景,而是现实写照。
五、改革根基论
习近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基所在。他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为什么坚持党领导改革?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领导责任。第二,党的领导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社会理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南。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第三,破除改革艰难险阻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统筹协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强大的领导核心。同时,全面深化改革是面临的是改革深水区,阻碍和困难更大,需要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推进。
如何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第一,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用科学理论支撑改革。第二,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第三,动员党员干部投身改革事业,充实改革队伍。
六、改革重点论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他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稳固全面深化改革的物质基础。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激发经济活力。坚决反对唱衰国有企业、实现全面私有化的错误言论,同時反对鼓吹国有企业,为民营企业设立玻璃门、弹簧门的不利观点。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即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问题,即建设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建设有为政府。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不是做家长,全面干预经济发展。该放权的放权,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越位点退出。同时,也不是放任不管,该管的要主动介入,从缺位点补上。为经济发展创设良好市场环境,弥补市场失灵缺陷。建设有效市场,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优胜劣汰机制得以充分发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使竞争机制得以全面施行;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改善市场环境,使市场资源配置在全领域得以实行。
七、改革持久论
习近平认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为什么要进行持久改革?第一,持久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本质要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而改革是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上层建筑的变革使其适应经济基础。社会基本矛盾是永恒存在,全面深化改革也应持续进行。第二,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改革触及利益矛盾、牵动利益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能逐步推进、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而不能一蹴而就。改革是为了解决矛盾和问题,事物在变化发展,矛盾和问题在不断出现,改革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和矛盾,不能一劳永逸。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事业。改革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是阻碍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深化改革要紧随社会主义事业的步伐,社会主义事业没有止境,全面深化改革没有穷期。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一代一代接力下去。
(朱宇: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