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文化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2020-12-17李冰洁李冰清叶语婵
李冰洁 李冰清 叶语婵
摘 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上升,老年大学作为“文化养老”模式之一,恰好满足了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但老年大学作为“文化养老”的主要载体,还存在着供需矛盾明显、教学资源相对单一、公共服务性设施不齐全等问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很好地满足。老年大学要发挥“文化养老”的真正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和老年大学办学方应盘活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方式,善用高层次人才,努力营造“文化养老”的社会氛围,并将这一文化养老的发展成果惠及农村。
关键词 老年大学 文化养老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社会交往活动锐减,加之子女忙于工作疏于关照,容易产生孤独空虚感;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的丰裕、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到老年大学中实现再教育、用文化去点燃自己的“夕阳红”,正成为众多老年人的选择,这也是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最佳路径之一。老年大学作为文化养老主要模式,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是传统的“物质养老”向更高层次养老方式的推进和发展。
1老年大学的办学特征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因此,推行文化养老不仅是对老年人群体的人文关怀,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力兴办老年教育事业,既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作为“文化养老”的主要载体。老年大学注重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和情感慰藉,通过课程学习、社团演出、公益活动等方式为老年人继续发展、完善和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机会,使老年人舒展个性、愉悦身心、提升修养、延年益寿,从而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1.1政府主导办学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老年大学的支持力度,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宁波市早在1985年就创建老年大学,30多年来,这些老年大学满足了老人们的学习需求,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教学乐为相结合,提高了老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心理生理的健康。在宁波,目前老年大学的办学主要是以市老干部局为主,主要服务对象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干部、老同志,兼顾招收部分其它行业退休的老年学员。老年大学的办学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作为公益性事业,只是象征性的收费,一年的学费通常在150—300元之间。
1.2课程类型丰富多彩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年大学的开设课程,既能让他们在学习中能身心愉悦,又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因此开设的课程门类多,涉及面广。有英语、俄语、国学、旅游文化、历史等,专业性相对比较强,也有书画摄影、舞蹈表演、音乐戏曲等,技巧性很强,有不少老年人通过这些科目的学习,圆了儿时梦想的,继续熟练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老年大學中还开设不少与时俱进,让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身体变化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股票知识、体育健身、孙辈养育等,使老年人不会因为年纪大了而一无所能,反而有了更多的兴趣爱好和更强大的生活技能。宁波市各所老年大学也不例外,所开设的课程种类丰富,供老年人选择的范围非常广,以舞蹈、声乐戏曲、书法、绘画、信息技术、生活应用等几大类为主,科目丰富,选择余地大。
1.3活动形式多样
各老年大学都会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形式多样。特别是在节日期间,规模较大的老年大学开展活动更频繁,社团种类也更为丰富。合唱团、民族管弦乐团、舞蹈队、模特队、书画摄影研究会、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会不定期举行各类活动。如在宁波,活动通常包括革命烈士祭扫活动、天一广场公益活动、血压和眼科检测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增强了老年学员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增进了老年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广受学员们的欢迎。
2老年大学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老年大学对于发挥“文化养老”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境。如办学经费短缺、师资队伍不稳定、老年大学明显不能满足需求、教学资源相对单一、城乡差别大,农村老人的文化需求缺失等问题。
2.1办学主体相对单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老年大学办学尽管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办学主体相对单一,基本上以老干部局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宁波市各所老年大学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力度不足,经费缺乏。由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较少关注或参与创办老年大学,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很少获得额外的资金支持,经费来源渠道少,这极大地制约了老年大学事业的发展,导致老年大学的师资和服务型设施建设滞后,不利于推进“文化养老”的作用发挥。
2.2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老年大学的教师不同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师,其任教教师涉及行业较多,多以兼职为主。师资来源广,一般是来自高校或职业院校的教师,也有培训机构和艺术团体的专业人才。这些教师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有强烈的教育热情、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采用的教学方法新颖,能吸引老年人的学习兴趣。但不同的老年大学,他们的师资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对教师的招聘标准不一致。各老年大学往往根据大多数学员的要求来调整新学期的课程设置,进而聘请教师,因此不能形成一批数量充足且稳定、素质优良专门化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从而影响课程的开出率,自然也就不能满足老年人当下的学习所需。
2.2.1老年教育专职教师紧缺
老年大学的授课对象较为特殊,学员由于年龄和身体状况的限制,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记忆力衰退、学习精力欠佳等,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因此经过专门培训并掌握老年人养生学、心理学、基础医学、死亡学等跨专业相关知识的专职教师极度短缺。有的课程老年人喜欢,但专职教师难找,如按摩,能教具体操作的老师很多,但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授的却不多;又如中医学,会上课的老师很多,但受过专门老年教育培训并能抽出时间来上课的很少。
2.2.2高素质优秀教师缺乏
由于老年学员的基础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学校虽采取分层次教学,一门课程开设多个班级,让老年人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深度的课程,但仍难以满足部分学员高层次的学习需求,高素质优秀教师相对缺乏。部分学校由于教师质量不高而难以满足高水平老年学员考级考证的需求,如果想继续在课程上进行更精深的学习,往往需要老年学员自己额外花费用学习。
2.3服务性设施不齐全
与全日制大学不同,老年大学由于学员的身体原因,它不会有400米跑道的运动场,也不会有羽毛球馆、篮球馆,但基本上会有医务所、阅览室等基本的设施。然而相对老年学员的数量,这些设施是满足不了需求的。宁波市多数老年大学服务性设施不齐全,也有待完善。学校的圖书馆、医务室、休息室、食堂的设置数量相对不足,有的老年大学甚至没有。部分学校虽开设了阅览室以便供老年学员进行书籍阅读和查阅,不过图书存量不多,也未能及时更新。只有部分学校设有食堂,为一天有两节课的学员提供就餐方便。上课所需的各种教学设备和仪器落后陈旧,有的甚至是淘汰下来的设备,未能及时更新,影响了老年大学的优质发展。
2.4供需矛盾明显,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各所老年大学普遍面临 “一座难求”的困境,且课程难以满足需求,老年大学覆盖面小,文化养老辐射范围有限。
2.4.1招生:“一座难求”
“中国人的一生太忙了,忙到把年轻时想做的事,都放到了退休后”。几乎每一个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上课的老年人,最终都会陷入学习的海洋中不可自拔,80%的老年大学学员,报课后就再也不愿意“毕业”了,不少老年人学完这门课又报这门课,长期占据教学资源,部分学员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会一直学下去。老学员不走,新学员自然进不来,一课难求,一座难求,很多热门的课甚至排到了三四个学期之后。“只进不出”成为了老年大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2.4.2课程难以满足“文化养老”的实际需求
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但主要以技能类为主,文史类课程的开设相对较少,很难满足老年学员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课程主要有舞蹈、声乐戏曲、书法、绘画、信息技术、生活应用等几大类,对于像英语、古文鉴赏、诗词鉴赏、旅游英语等知识性较强的专业则开设有限。
另外,学历水平、学习兴趣差异也使得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有的学员偏爱文史、语言等知识性课程,有的则更倾向于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用性课程。老年大学能够满足老年人初级阶段的“文化养老”,难以满足学员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2.4.3老年大学“文化养老”辐射有限
宁波各所老年大学与普通高校相比,办学规模较小,数量少,覆盖范围有限,辐射面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供需矛盾明显不能满足需求。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部分老年人无法进入老年大学学习。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壮志满酬地报了课,但也会厌学、逃课、拖着不做作业,临时抱佛脚等等现象,同样影响了老年大学的资源浪费。近年来,老龄人口的剧增远远超过老年大学的扩招扩建,老年人也不仅仅生活在城市或是企事业单位退休,中国的大多数老年人还是生活在农村,占比也非常大。老年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里“文化养老”的需求,但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有的老年人甚至未听说过老年大学,更不用说树立文化养老的理念。有些农村老人,因为子女抢到了课抢到了座,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乘车来上学,部分老年人有时不得不放弃来老年大学学习的机会。
2.5城乡差别大,农村老人“文化养老”需求缺失
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这使得城乡之间对“文化养老”的认知和需求也不同。尤其农村地区,“文化养老”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农村地区老年人学习参与率低,农村参与人数远远少于城市。
农村地区的老年大学数量很少,服务性设施更加落后,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现代教学设施几乎没有,场地狭窄,有的不能算是老年大学,只能算是老年活动室,供老年人学习交流的场地十分有限。文化课程也十分少,老年人很少接触杂志、报纸等提升精神层次的书籍,生活单调,缺乏乐趣。
除了老年大学覆盖面小外,再加上农村地区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低,不会使用手机、电脑等新时代娱乐产品,更是直接阻碍了“文化养老”的推进和发展。城乡的公共资源建设和共享存在差距,农村老人精神生活空虚。农村老人作为推进“文化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对其关注。
3办好老年大学,推进“文化养老”的对策
老年大学作为“文化养老”的重要载体,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盘活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方式,将发展成果惠及农村,同时善用高层次人才,为文化养老提供人才支撑。
3.1盘活“文化养老”资源配置
推动“文化养老”要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保障文化养老投入,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员需求,兴建和扩建文化养老服务设施以及利用互联网共建共享文化养老资源。
3.1.1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保障“文化养老”投入
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以便更快推进“文化养老”模式。老年大学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其办学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拨款,政府在建立校舍、聘用教师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开销,有限的教育经费必然会制约老年大学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采取补贴、给予表彰奖励、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加入老年教育事业,建立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多渠道获得老年教育经费,缓解老年大学巨大的经费开销压力。
3.1.2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员需求
老年学员在学历水平、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员多样化需求。为此,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员课程需求。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老年人的求知、求乐、求健为目标,根据学员新需求设置新专业、新内容,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推陈出新,以满足不同需求的老年学员的学习愿望。同时积极实行教学改革实践,结合学校特色开发适合老年人学习的课程教材及其他学习资源,建立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推动“文化养老”快速发展。
3.1.3兴建和扩建“文化养老”服务设施
政府要综合考量老年人潜在的文化需求,兴建和扩建服务设施,保障老年学员文化权益,真正做到让老年人满意。针对老年身体健康需求和情感需求,政府要与当地医院实行对接,建立医务室,同时建立适合老年人健身以及交流需要的文体活动室,建立并逐步夸大适合老年人阅读的阅览室,满足老年学员阅读需求,让老年人充分享受 “文化养老”。
3.1.4利用互联网共建共享“文化养老”资源
互联网在实现信息的共享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优势,使得人们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接收各种信息,老年大学也应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学校各个班級除了建立相关的微信群、QQ群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外,学校、政府、社会各方力量还应重视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利用互联网开发各种学习资源,促进优质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充实老年教育资源库,形成覆盖城乡的老年教学网络,让更多的老年人通过网络平台受惠于老年教育参与课程学习,享受文化养老服务,不断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3.2善用高层次人才,为“文化养老”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文化养老”要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吸收社会人才,加强教师培训,同时任用高素质退休人员。
3.2.1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吸收社会人才
目前,宁波市各所老年大学的教师专业水平有所差异,高素质优秀教师缺乏。对此,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拓宽教师引进渠道,任用高质量教师,重点选聘那些具有高职称、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担当教学的重任,可以聘用周边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教师以及辖区内有专业技术、有特长的优秀人才。同时,学校应加大引进懂教育、善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力度,不断扩充老年教育工作队伍,提高老年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践行“文化养老”。
3.2.2加强教师培训,任用高素质退休人员
老年大学师资来源多,不稳定,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学校应完善老年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制度,并加强老年教育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一些集中性的、专业性的培训机会,以提高老年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老年教育方向的专业人才,使之培养一批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以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补充的教学和管理队伍,加快推进“文化养老”。
除此之外,还应任用高素质退休人员,加快推进“文化养老”。高素质退休专职教师拥有相当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多变。且与老年学员的年龄相当,懂得老年学员的所思所想,更能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性、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所以,各级政府和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应当充分发挥其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引导高层次退休人员加入老年教育队伍,使老年大学能更好地践行“文化养老”。
3.3将文化养老的发展成果惠及农村
农村各方面情况严峻,“文化养老”模式还没有在农村地区得到有效的推进。为此,政府应出台激励政策,兴建和扩建老年大学,鼓励乡村教师和乡镇退休干部参与老年教育,同时联合社区,大力发展社区、农村基层老年教育,扩大老年大学的辐射范围,加强与城区老年大学的交流、合作,不断吸收经验,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养老”。
即便是一些不具备开设老年大学的地区也可依托图书馆或活动室开办老年课堂,招募志愿者,参与老年教育服务,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远程教育,消除交通不便和学习场所不足的障碍,实现城乡资源共享,让老年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接受学习。同时还应加强“文化养老”理念的宣传力度,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到老年大学学习,不断提升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样数管齐下,定然能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整体发展,推动“文化养老”事业快速发展。
推行“文化养老”是一项伟大事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收获快乐,所以加快“文化养老”的发展势在必行。老年大学作为作为老年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文化养老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领军作用。虽然我国老年大学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学资源单一等问题,既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更需要社会力量共同来建设和发展。推进老年大学文化养老建设,其初衷就是为了寻找缓解老龄化社会的有效措施和途径,让所有老年人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自觉参与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来,用文化充实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真正实现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用文化养老托起更加绚丽的“夕阳红”,让更多的老人能优雅、诗意地生活,需要社会每一个领域的担当和努力!
(指导老师:郑健儿、徐科技)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万里学院2019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老年大学:“文化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以宁波市老年大学为例”(S20191087607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福安.浅谈老年大学文化养老的现状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
[2] 安董浩,孙守相.文化养老视角下老年大学的发展路径研究——以T市老年大学为例[J].社科纵横,2017,32(05).
[3] 李晓亚.新形势下办好企业老年大学的对策[J].管理观察,2018(28).
[4] 杨淑芳.县域农村老年人群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9(03).
[5] 方爱清,王昊.文化养老的基本内涵、当代价值及其可依路径[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