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足球教学中协调性训练分析
2020-12-17林志鹏
林志鹏
摘 要 在小学足球训练过程中协调性训练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对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对学生足球技术的提升有莫大的好处。在本文中笔者首先研究了协调性训练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开展协调性训练。
关键词 足球 协调性 兴趣 灵敏度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协调性,就是指我们进行运动的时候,各个肢体部位有序的进行配合,就所有的体育运动来讲,都必须确保身体协调性的良好。就小学足球训练而言,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内容有很多的方面,比如灵活度、敏捷度、心理素质等等。小学生要想不断提升足球技能,就必须确保身体协调性的良好,在本文中笔者首先研究了协调性训练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探讨了如何在小学足球教学中开展协调性训练,借此实现更好的教学活动。
1在小学足球训练中协调性练习的作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足球教学效率
协调性练习的本质就是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实时的和老师互动和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制件的友谊,还可以强烈的成就感创造出,让学生在更好心态的支撑下训练足球。不仅如此,在协调实践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足球训练之中,学生协调能力提升的同时,还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足球技能,确保小学足球教学效率获得提高。同时,经过高强度的协调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全面提升,身体能力大大提升。这对学生足球训练效果有很大的促进,实现更好的效果。
1.2为足球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足球运动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的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需要不断加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因此更需要借助协调性训练,为他们今后更好的进行足球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身体力量,实现更好身体素质的同时,为足球运动的持续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3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协调性
敏感度对足球运动员来讲至关重要,足球不仅仅只是测试足球水平,更是测试运动员的敏感度。在足球比赛的时候,要是运动员的各项动作更好,那么更容易获胜。但是,如果身体控制能力不足,反映能力低下,那么就难以取胜,敏感性问题在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比如他们运动速度地、需要较长的反应时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敏感性进行全面提升。
2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协调性练习
2.1营造轻松、愉快的协调性练习氛围
在进行小学足球教学和训练的时候,老师应该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但是我们应该了解到必须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足球训练中加入更多的趣味性,保障同学们在协调性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所以,我们在执教小学足球教学,训练同学们协调性的时候,需要秉承素质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把每一个环节的练习都精心的设计,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协调性练习活动,通过协调性的联系对主体意识进行培养,让他们独立进行问题发现、思考和解决。在此过程中,很多小学生都反应精确控球比较困难,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在体育课前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训练协调性,让同学们能够自觉的把协调性训练理念自觉的贯彻,这对其足球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2单个动作训练法
这一训练方法很好理解,就是在训练足球的时候,老师需要把几个固定的动作让学生进行训练,也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开展训练活动,对每一个动作學生都必须很好的掌握。动作有前后跳、纵跳、肩部环绕动作等,通过这些动作的训练,让学生的协调性不断增加,实现更好的效果。在训练的时候,老师应该对休息时间科学的安排,坚决杜绝学生过渡训练的情况。
2.3多个动作组合练习法
这种训练方式在足球协调性训练的时候非常有效,老师可以依托运动中常用的动作,配合多个动作组成进行训练。比如:接传球训练,把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很好的训练这一动作,小组成员不仅是传球角色,还是接球角色,传球的时候要注意脚下的力度,接球的时候要掌控好跑的速度等,全面调动自身的协调能力和小组内成员的协调,因此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三人一组,交替带球、传球,借此培养学生球场跑位联系,实现更好的效果。
3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加关注,尤其是小学阶段,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力促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足球作为一项风靡全球的运动,能够实现学生全身的锻炼,因此对这项运动的教学,我们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在执教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协调性训练的重要性,并借助多种方式进行训练,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龚晟.浅谈小学足球教学中协调性训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193.
[2] 王胜龙.小学足球教学中协调性训练的重要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220.
[3] 陈江宇.小学足球教学中协调性训练的重要性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06):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