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模式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研究

2020-12-17徐磊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3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任务驱动创新创业

摘 要:创新创业通识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引领模式融入到在高校基础教育创新创业课程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任务驱动可以使学生有计划的对学习内容进行学习,而项目引领则可以在实践层面,对理论知识进行实作,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導,可以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创业型发展人才。

关键词: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创新创业;通识课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地方高校教学领域也受到了更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传统层面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大都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基准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对课程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忽视。这种模式容易出现知识被割裂的局面,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对相关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及框架体系形成认知。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利用创新领域的工具,对本专业的服务及产品的一些难题性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在高校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设计环节,融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通识、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确保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更好发展。

一、布置任务,定位风格

传统层面的学科应试教育,已经逐步暴露出其思维僵化、狭窄、缺乏创造性及思辨性的不足,这对我国高校学生民族智慧的养成存在一定的冲突性。而通识课程教育在高校教学的引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灵感、情感意识、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都可以得以有效提升[1]。具体来说,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及专业性的特点,并且具有对人文传统进行继承的特点。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对自由社会中健全的个人进行培养,以通识教育的理论,铸造高层次的文明教育。结合这一教育主旨,在高校教学环节,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全新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育理念运用在教学环节,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综合素养进行提升,使学生通过对不同科目的学习,达到对自身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的目的。通常来讲,所说的任务驱动指的是,教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别,分组可以通过游戏的模式来完成,教师引导学生以自主报数的形式确定自己的序号,然后在整个班级序号相同的学生即被分为一个学习小组。然后将学习知识点在组内对学生进行布置,使这部分知识点成为学习任务,学生以领取任务的形式,接受这些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对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将学习任务进行布置,并将学习的风格进行定位。对于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来说,分为创新篇与创业篇两个部分。现以创新篇的课程教学设计来说,本篇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对创新的概念、创新环境、创新的方法、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设定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具体的课程设计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创新的概念形成认知,然后利用分解的方式,以不同知识点的多元形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养成以创新思维对知识内容进行认知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从内部创新与外部创新的内容,分别对学生进行讲解,并结合创新篇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不同领域的创新方式有所认知,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为创业做好铺垫。

而对于创业篇的教学课程设计来说,则需要教师以教材中的几个典型案例教学为任务驱动,将教学风格定位在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到创业的真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以及实作教学,进行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学习。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设计模式,可以使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二、强化创新,项目引领

一般来说,我国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生产者和劳动者,同时也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了解生活、懂得生活的知识人才,以此使学生具有完整化、全面化、多元化,以人为本的中西文化交互发展的能力。尤其随着近年来,相关教育内容和目的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包括因此而实施的教育,其表达形式就是高校学生所应接受的相关共同内容的教学引导。大体来说,这种教育模式是细化性的将本课程的学习分为若干知识点,以便为学生提供较为精细化的教育[2]。对于高校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课程设计来说,应以项目引领的模式进行开展,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学习能力。简言之,学生以学习到的创新创业知识点为依据,包括创业基础课程、创新知识点等,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通过讨论的方式,最终在组内呈现出一份创业项目计划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份项目计划书进行角色化仿真模拟,比如学生可以分别饰演CEO、CSO、CTO、CMO等,以此提升学生的执行能力、团队管理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市场与顾客的分析能力等,从而确保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因而也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提升。

例如,在创新技法及其训练的教学环节,涉及到创新技法的训练这一学习内容,教师在对本节课教学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通过项目引领的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提升。结合本知识点来说,涉及到了瑞士军刀的创新技法,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阐述自身层面理解的瑞士军刀创新技法,此外,还应在说出相关瑞士军刀创新优势之外,也应利用自身的想法,为瑞士军刀提供1-2个更新的创意。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因为人与生俱来具有一种隐性的创造潜能,这也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属性,因此,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理论基础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差异化的提点,以此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

三、信息技术,任务驱动

由于全球一体化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无国界的世界形态已经到来,这在为高校教育带来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也为高校教育带来了一定挑战。在这一模式下,高校教育迫切需要通过完善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进行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完善,信息技术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环节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打破了国界限制,可以使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以任务驱动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具体来说,在对课程进行设计后再对学生开展教学的教育背景下,可以设计课堂环节对学生进行信息化教学引导,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更加便利的将学生的学习任务以信息模式进行表达。信息技术以其特殊的技术优势,可以有效打破时空壁垒,使学生获得跨时空的学习体验。同时,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在通识课程教学环节的引入,也极大的方便了学生对各学科不同资料的查找,使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串联。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知创业课程的时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创业篇中,需要学生对创业者的创业之路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使自身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自我认知。因此,在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在导课环节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创业者创业历程的方式,使学生对其的创业史形成认知,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可以设计课程的第二个环节,使学生以创新思维创业者的创业史进行分析,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行查找相关资料。而第三个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学生以讨论的模式,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巩固性学习[3]。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课程设计,学生会更加层次化和立体化的对创业知识乃至创新知识形成自身的观点。

四、通识课程,整体设计

通常来讲,结合我国高校的教育现状来说,专业化教育模式的产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但是,这种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只对当时的教育产生了一定良性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进步,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在这一前提之下,专业化教学模式的缺陷就会得以体现。当代高校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同时也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命运发展[4]。高校在教育教学环节,应负责培养有教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的关系能力,逻辑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对不同价值的识别能力。而对于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以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双重提升为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课程进行设计,以此通过高校教育,培养出完整的,具有通达见识的人。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则应对通识课程根据上述内容,进行整体性的设计。

例如,在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知识点设计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对创新思维理论知识进行认知,第二个层面通过具体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第三个层面以测评反思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自身的不足有一定认知,进而使学生可以更加完善的塑造自我,并具备更加高效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创新思维训练的理论知识包括思维的定义、特征、发展过程,它具有一定的次序性,即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本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注重循序渐进的模式对学生进行依次引导。而对于案例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引入具体的案例教学作为教学的理论支撑,包括医生盖伦的创新思维形成动机及发展进程[5]。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对盖伦创新意识的学习,可以为自己今后的创业形成何种帮助,从而确保学生创新及创业能力的双重提升。最后,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反思教学模式,这种整体层面的课程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对自身形成认知,进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以此确保对本知识点的有效学习,而这也是教师完整教学方式设计后,学生学习效果得以提升的具体保证。

随着社会发展就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高校的教育理念亟待调整和完善。高校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也负责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教師通过对教学课程的设计,可以确保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软件条件,进而确保学生的道德素养、创新素养、创业素养均会得以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 程欣泉.基于通识教育理念下体育教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与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6):106-109.

[2] 徐春霞,李文博.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探究——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03):60-62.

[3] 刘振辉.中华女子学院特色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以女性发展与性别平等类博雅课程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30(06):59-63.

[4] 卫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化”体系探究——大数据视域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7(07):147-149.

[5] 陈毓,陈晓兰,陈巍,等.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94-95.

作者简介:徐磊(1990- ),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成都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学生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任务驱动创新创业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