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探究
2020-12-17关国平
关国平
摘 要 对于当前的小学教学来说,需要从文化教学和思想教学两个方面入手,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培养表达能力和认识汉字,通过数学学习也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品格主要是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解读,分析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思考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霸凌事件、高空坠物事件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其中很多参与者和实施者为小学生,由此引发了教育界的大改革小学生处于思想和价值感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世界充满好奇,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兴趣为引导,多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和生活的关系,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法治观念。
1对小學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解读
在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为了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目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内容进行了丰富,比如《校园里的号令》、《安全地玩》、《班级生活有规则》、《大家排好队》等不仅在在品行方面指导着学生,同学也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思想。在2016年9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中指出在小学教育阶段,不仅要关注理论知识教学,同时也更加突出德育+法治的重要位置,这一教学理念的转变,紧紧跟随时代发展变化。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不仅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还要优化教学策略,以此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目前启用的道德与法制教材主要为部编版本,迎合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完成素质教学的总体目标。
2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2.1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为了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更有兴趣参与学习,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学习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早睡早起》,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别扮演一个习惯早睡早起的学生;一个喜欢晚睡晚起的学生,一个家长和一位老师,其中一位学生每天做完作业后九点准时睡觉,早上六点闹铃响就马上起床,叠好被子,家长很少操心,上学从来不迟到,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夸奖;而另一名学生在家晚上做完作业就看电视,睡得很晚,早上闹铃响也不愿意起床,家长叫醒后马上吃早餐然后匆忙来到学校,有时因为起床晚会迟到,老师经常教导他。通过学生的表演,其它的学生必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举手发言,有的学生会想到,自己是家长肯定喜欢有早睡早起习惯的孩子,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喜欢晚睡晚起的学生,看到表演后要努力做一个有生活习惯的学生。
2.2转变理念,善于引导
要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加强互动与交流,为学生创设情境,善于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班级生活有规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短片,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值日的时候进行打水和倒水、扫地、拖地、擦桌椅,但是由于教师没有制定值日规则,所以大家都想擦桌椅,这样就不用像打水、拖地那样费力气,结果值日的任务没有完成。在视频播放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的值日没有完成?怎么才能做到分工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集思广益,积极发言,在学生思考后,大家就会总结出:没有人打水值日是不能完成的,需要班级制定出值日生轮流表,每个人都要在每次值日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懂得规则的重要性。此外,也可以在网络中收集优秀的教学视频与教案,利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热点进行案例分析,比如面对校园欺凌事件,学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通过小学生喜欢的明星,可以从中学习哪些良好的品质;对于小学生高空坠物造成财产损失的事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通过这些案例分析,学生就会知道哪些是良好的道德行为,哪些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好思想引导工作,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从教师的角度讲要角色扮演,引发共鸣;转变理念,善于引导,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传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03):264.
[2] 谭丽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8(04).
[3] 管依娜.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改革[J].新课程,2018(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