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高校信息类课程线上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
2020-12-17王入仟
王入仟
摘 要 为保证在特殊时期的正常教学,全面响应国家“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但面对线上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实践中找到解决措施和方法,保证线上教学顺利开展。本文将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深入探讨高校信息类课程线上教学实施。
关键词 高校 信息 线上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20年,我国教育部号召“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积极开展线上教育活动,保证了在特殊时期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为了实现教育部号召,未采用混合式教学的课程也不得不由原来的完全线下教学到完全线上教学。高校信息类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有着自身的特性,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无法直接应用于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的优势难以体现,本文将以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提出基于教学效果的信息类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提高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效果。
1线上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1.1 硬件设备不齐全
硬件基础是线上教学的开展的基石。但在线上教学实施中,教学设备不齐全,一方面教员在线下教学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学校提供了教学工具,但在特殊时期,教员需要个人解决教学设备;另一方面,在收到线上教学通知时,该教学组只有47.6%的学员身边有可操作的电脑,18.9%的学员表示可以借到或者买到电脑,而33.5%的学员表示自己不想购买或者无能力购买,对比线下教学,学校提供的机房可以满足教员和学员对硬件的需求,而线上教学教员和学员要自行解决解决网络连接、网课设备等问题。
1.2 线上教学技能缺乏
当线上教学任务下达后,很多课程线上教学资源还处于建设的状态,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可直接供学员学习的资源体系,教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提升和加强线上教学技能,例如,教学视频的录制剪辑、教学平台的熟悉、教学心态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探究等方面,对于教员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线上教学技能的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开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1.3 线上教学反馈不完善
传统的线下教学,教员可以通过观察学员听课状态、面部表情等因素直接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学员可在课堂上通过举手提问、相互交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教员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员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对比线下教学,虽然线上教学沟通更便捷,学员只需要在留言框中发送文字即可,但教员无法观察学员上课的状态,只能根据经验判断掌握情况,特别是课程安排了较多实操的课程,如果学员在线下操作时出现问题,教员只能根据结果查找原因,对于学员不当操作引发的问题无法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因此,线上教学的反馈机制还需要摸索及健全。
2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
2.1 充足准备工作
学院发布线上教学通知后,教学组成员通过视频会议梳理开课情况,落实教学计划,讨论上课形式,注意问题,制定考核形式,确定以腾讯课堂为教学平台,问卷星为测验平台,慕课为辅助教学视频,制定了一组一助教、微信群实时答疑等方式,学院给有教学任务且无法自行解决上课设备的教员配备了硬件设备,保证线上教学工作稳步推进。同时积极开展教学准备会,选取学员代表与授课教员进行交流,收集困难,解答学员对课程的疑惑,并将课程简介、教学实施计划、考试安排等信息,上传至固定网盘或者群文件,保证学员对课程的充分了解。
2.2 丰富教学形式
线上教学是以网络为基础的授课形式,但不只是开设网络直播课这种单一的形式,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或者其他信息类课,可以创新新型教学方式,融合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第一,引入资源,灵活授课。传统的线下教学,教员在备课期间需要提前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及案例,面对线下教学中突然迸发的教学灵感并不能灵活的引入素材,相比而言,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线上教学随时可以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优质资源引入课堂,为教员提供了更灵活的授课空间。
第二,设计互动,营造氛围。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互动环节都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互动环节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线上教学无法直接与学员对面对交流,也无法感知学员的学习热情,因此良好的互动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常见的是以高质量的问题激活思维,引发讨论,一般来说教学互动往往起源于问题,问题推动了思考和讨论,教员应该结合各方面因素设计高质量问题,激发学员兴趣。
第三,把握课堂“意外”。课堂“意外”是指,在课堂教员预设之外的学员的奇思妙想、质疑、提问,可统称为教学意外。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意外”,教员应该及时捕捉到有意义 “意外”,从“意外”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使之生成动态资源,成为高效互动。
第四,小组学习,正向竞争。秉着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3-5人学习小组的划分,可以自由结合,也可由教员分组,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每节课教员会设置小组对抗环节,对抗环节可以是作业质量评比,课中问题对抗,也可以是情景式案例设计等各种形式,良性的竞争可以激发学员的集体榮誉感,同时与平时成绩关联,学员积极性高涨。在划分小组,引入竞争机制后,明显感觉课后作业质量提高、小测成绩成上升趋势,据学员反馈,组内合作学习氛围浓厚,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2.3 跟踪学习过程
线上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方法,与传统线下教学不同的是,教员无法通过网络直接观察到学员的学习情况。此外,学员再线上学习缺乏在教室共同学习的氛围,长时间线上学习会因为各种外部因素而干扰,例如:家庭环境的嘈杂、突发事情、由于疲惫而进行的娱乐放松活动等。因此,为了进行学员学习过程和跟踪管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定期发布课程公告。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教学,平均一周发布1-2通告。开课前的对教材信息发布了公告,考虑到疫情期间学员无法正常购买教材,教员按照教材章节以及授课頻率,将教材扫描为电子版,一同发布;授课期间课程公告,主要包括了教学安排、授课内容、教学手段等,学员可通过发布的公告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前预习,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发布十余次课程公告,下载率为100%。
二是设置有效讨论区。在线上授课进行时,对于学员在对话框发送的讨论或者提出的问题,教员会因为信息滚动过快等因素,造成遗漏,针对这种情况,有效的讨论区设置是十分必要的。学员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阶段,可将存在的疑惑或者话题的讨论以及对教员授课的评价发布到指定的讨论区域。教员可以根据学员提出的疑问,有针对性的进行集中讲解,或者进行教学反思,有些基础较好的学员还会主动解答问题,有争议的地方,学员也会展开讨论,不仅减轻了教员的工作量,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利用百度贴吧,按照教学组的划分,设置了讨论区。
三是加强反馈。测验和作业是教员了解学员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有效方式。线下教学时,教员通常会以课前提问作为主要检测方式,这种方式以点带面,并不能对全部学员的掌握情况做了解,有限时间内的提问反馈效率不高。线上教学可以依靠问卷星、腾讯问卷等平台,发布试卷或作业,覆盖到每一位学员。主要的测验有三种,一是课前五分钟小测,二是章节性测验,三是综合模拟演练。教员可以根据后台数据统计总结出学员掌握情况,相对传统的提问以及批改作业的方式检验学员掌握情况,线上测验效率高,覆盖广。
2.4 实操实验环节处理办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对于结合在理论讲授中的实验实操部分,在线上教学模式下,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加上并不能实现学员人手一台电脑,导致实操环节教员无法掌握学员学习情况,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解决。
首次,完善课件制作,导入仿真模型。例如,在计算机硬件部分的讲解中,学员需要拆装机来进一步观察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上,第一个教学组播放了教学视频,但是由于机箱内硬件多且复杂,学员反馈上课体验不佳,第二个教学组更改了教学方式,制作了交互式3D模型,既有趣又可以清晰的展现计算机内部的硬件构造,同时再点击硬件时,会有局部放大且配有说明, 3D模型教学解决了学员无法实际拆机的困扰,步入式的教学体验在课后反馈中,学员好评不断。
其次,全面考虑实验易出错环节,并将问题整理成文件或者录制视频,减少学员排查问题的时间。例如,课程有安排学员学习操作系统的安装,要求在虚拟机中完成,网上没有与实验匹配的教学素材,教员需要自己录制。实验的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常见不当操作引发的错误提示,都需要教员进行总结录制,且录制步骤应尽可能详细,方便学员后期返校或者购入新计算机时对照操作。
最后,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教员要将其他院校的优质慕课资源整合成符合教学对象的课程资源。这就决定了教员需要多看多学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在本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在学员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教员将实操的步骤改成理论题目,例如图片排序,查找操作错误等形式,下发给学员,让学员熟悉基本操作,为后期返校上机实践打下基础。
3 在线教学模式思考
通过近几个月以来在线教学的开展,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信息类课程转变为线上教学是可实行的。但信息类课程有着自身的特性,技术更新快、实验操作多、内容覆盖面广等,同时线上教学也存在一些缺陷:硬件保障、网络稳定性、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线下教学不能完全搬到线上。对于信息类课程线上教学模式,需要充分发挥教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学员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基础,从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课后反馈阶段进行思考及创新,在满足“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提高高校信息类课程在线教学模式下教员授课效果和学员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海.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军队院校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探析[J].青春岁月, 2019(11):176.
[2] 李云.任职教育课堂教学互动应着重把握"三个问题"[J].网络财富,2010(12):145.
[3] 靳军.互联网+时代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