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志愿服务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略谈

2020-12-17谢晓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文化服务志愿服务思想政治

谢晓嘉

摘 要 随着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志愿服务作为公益性教育的发展载体,通过各类实践方法,能够强化素质教育的发展成效,从而构建“高校教育+公益服务”的发展载体,致力于搭建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本文围绕志愿服务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价值、存在问题以及教育路径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志愿服务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价值

1.1构建开放和谐的育人格局

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应该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解决培养什么人的目的。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立足核心目标之上,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尤其是要抓住这一教育载体,紧扣“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借助于传统主体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将志愿服务融入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以此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全面渗透。构建一个开放、和谐的育人格局,全力打造具备优质效能的志愿服务品牌。

1.2建立德才兼备的核心载体

在高校思想教育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至关重要。立足心理学视角,志愿服务能够使自助与助人相互结合,使大学生发挥积极的价值。首先,志愿者能够帮助他人摆脱困境,在社会发展中积极承担责任和使命。其次,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面向群众性质的道德风尚的实践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思想信念和社会价值观念。通过蕴含积极能量的服务活动,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塑造德才兼备的核心教育载体。

1.3实现国家现代化治理的力量源泉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学雷锋”到“希望工程”,从“赛事活动”到“志愿服务”,都体现出了志愿服务的各项价值。志愿服务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发展助力。尤其是在高校志愿者服务中,确保志愿服务队的发展规模更加平稳和成熟。

2志愿服务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志愿服务的教育倡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获得更好的成效,就必须要立足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一系列的深化和引导。从志愿者服务内容、管理模式、评价制度和组织模式等多个角度入手,以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发挥高校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才智。

2.1完善志愿者服务形式

大学生志愿服务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志愿模式,它具有鲜明的专业性、时代性和影响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围绕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和课程,开展与之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

例如,对于环境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通过组织大学生进入环保领域,担当环境保护工程志愿者,在生物化学、电力、环境监测等方面实现公益价值;对于水利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可以在其中招募巡湖志愿者,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针对不同的水质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则可以招募景区保护、公益导游等志愿者,在优化高校志愿者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增进活动影响力和感染力,使广大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积极践行自身职业价值和公益责任。

2.2加强志愿团队设计管理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定位上,教师应该严格把关志愿者准入门槛,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志愿则人才质量,在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建立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要通过定时或不定时的教育培训,制定严谨的综合测评方法,对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机遇相应的鼓励或加分政策,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设计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使更多的大學生能够了解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价值意义,以科学的培训指导,使志愿者队伍在对外沟通、专业技能和社会礼仪方面的积极培训,落实大学生志愿团队设计的标准化管理。尤其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可以借助于高校第二课堂的形式,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衡量指标,帮助学生从志愿服务的发展中汲取知识、吸收经验、开阔视野、锤炼品性,使青年大学生成为更加优秀的全方位高等人才。

2.3构建“互联网+”的服务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获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活动形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智慧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宣传引导,充分提升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借助于微信、微博、小程序等不同的形势,积极推进新媒体直播平台技术的升级优化,构建全新的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多渠道拓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路径,以“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让活动的影响力更加广泛。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基地的方式,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统一的培训,通过授予志愿者“优秀志愿者”“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使志愿者能够在每一次志愿活动中,都能够体会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可将志愿者服务纳入奖学金评选之中,继而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使高等院校志愿服务的发展速度更快,推进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总体运行状况。

3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专业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高校志愿服务的发展根基,对思政教育的意义进行总结,充分发掘青年志愿者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拓宽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推动高校志愿服务的深化发展。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项目,课题名称:《创新志愿服务,助力“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岭南村为例》,项目编号:pdjh2020b1435。

参考文献

[1] 何晓梅.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79(12):17-18.

[2] 李蓓蓓.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体系创新探索——基于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实践[J].大学教育,2018,99(09):256-258.

猜你喜欢

文化服务志愿服务思想政治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