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基于浙江智能制造的高职新型工业品电商人才培养探索与研究
2020-12-17宋迎春
宋迎春
摘 要 在民品领域,电子商务获得20年蓬勃发展,但工业品电商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商渗透率不足3%,距离规模化和体系化还有很大距离。目前围绕工业品开展电子商务研究的理论较少,也没有根据工业品进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讨。因此,本本从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出发,结合学校“双高”优势背景,探索高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创新教育生态系统,探索构建“学习共同体模式”。
关键词 双高 智能制造 工业品电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从国际背景看,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制造业优势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规划,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大力推行“再工业化”,英国提出“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产业复兴计划”等。2020年,新冠肺炎的爆发与蔓延,更是将制造业推向了风口,发达国家面临制造业产业链的巨大考验,纷纷将制造业回归提上更高战略层面。
其次,低技术、低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转移。面对外撤、内推、要素制约等多重压力,我国制造业必须以创新驱动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再到“智造强国”的蜕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依托“互联网+”协同制造,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在智能制造与“制造+服务”的发展趋势下,电子商务作为基于互联网、借助大数据和多样化网络营销手段的“新型服务”体系,也应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长期战略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和动力方向。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有关电商人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主要基于“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校企合作”等方向,围绕制造业开展的工业品电子商务研究的理论几乎缺失,更没有涉及根据工业品进行电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讨。基本上述分析,本文以工业品电商为切入点,探讨与分析工业品电商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可行途径。
2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2.1集中于民品领域
我国电子商务进程走过20年,在民品領域获得蓬勃发展,民品电商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电商人才的培养热潮。但也正因为电商的发展是基于民品,现有高等院校培养的电商人才,也几乎全部集中于民品和零售领域,大部分针对B2C和C2C中的C端,主要集中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国内平台和速卖通、wish、亚马逊、敦煌网等跨境平台。
在民品触网率近乎100%,工业品电商触网率不足3%的现状下,工业品结合电子商务是必然趋势。但工业品不同于民品,工业品品类丰富、产品精度高、专业知识多、合同标的额大,通常大宗采购,具有交易风险,信任风险也更高,而这些是在民品领域中,电商人才几乎不会触碰到的问题。
因此,工业品电商领域极度缺乏既懂工业品又能够进行电商运营的专业化电商人才。
2.2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强,同时融合计算机、营销、设计、物流等多学科知识,因而校企合作成为增加电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借助企业资源优势和学校实践需求,为电商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
基于此,在高等院校的电商实训基地中,悬挂着大量校企合作铭牌。然而在实际走访和访谈中,很多高等院校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部分企业将学校作为企业宣传场所和获得政府支持的途径,仅仅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但自身并没有与学校进行深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培养方式的研究与确定。其次,部分学校与大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比如阿里、京东等,更多是借助大型企业名气,为学校招生进行造势和宣传,并没有进行有实质意义和更深侧面的培养合作。
2.3课程过于刚性和侧重“实用性”
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更多偏重于“实用性”,所教授的知识在学习之后能够立即应用于实际。然而电商是一个变化快速、多方向发展的专业,而且面临全行业触网的发展趋势,这对电商人才的培养提出更大挑战,原有的课程体系课程围绕民品,过于刚性,侧重“实用性”,也将电商人才禁锢在当前环境中,难以获得更加战略性、长远化、全能力的发展与成长。
3工业品电商人才培养探索
3.1建设“电子商务+工业品”专业群
基于制造业智能化和互联网协同需求,围绕工业品创新设计、智能制造、流程优化、现代化管理、网络化营销、平台运营等建立专业集群,发挥专业集群优势和项目实践优势,培养工业品领域复合型电商人才。
3.2培养体系由“单一点”、“简单面”向“教育生态系统”发展
以往人才培养较多关注学生技能,体现单个点,随着互联网发展,培养从单个点向简单面拓展。但随着未来技术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将继续扩展延伸,除了高校自身转变培养方向,还要依托专业集群效应、示范试验基地、双创环境,引入外部主体参与,打造多主体参与的教育生态系统。
3.3构建多元、柔性课程体系
新型工业品电商是电商专业未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方向,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工业品又要结合电子商务,必然要求课程体系更加柔性,从工业品特点、发展重难点出发,深度剖析工业品发展电商人才所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建立有特色、高适应性、多融合性的课程体系。
3.4建立重要示范、试验基地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不是短期内能够全盘完成的改革任务,需要分阶段、分批次、分行业、分企业逐步进行,在推进过程中,需要建立示范区、试点企业和创新实验室。电子商务应该积极利用学校“双高+机电”背景,建立工业品电商示范和试验基地,充分利用基地孵化作用,建立起多行业、多部门联动的工业品电商发展之路。
3.5借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推动制造业电商领域“双创”人才培养
《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要求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制造+服务”是未来制造业发展重点,在新型工业品电商人才培养结构中,充分发挥“示范基地”与“双创基地”作用,推动电商人才在工业品“服务”领域发挥才能,做好工业品“服务”领域的创新与创业,建立“双创”人才培养机制。
4总结
在智能制造的工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双高”的重点培育和政府支持政策中,应该积极发现新的、趋势性的人才培育方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学校发展方向,担负起工业品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责任,为制造业、工业化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并建立起人才资源库。
参考文献
[1] 胡迟.以创新驱动打造我国制造业高质量成长——基于70年制造业发展回顾与现状的考察[J].经济纵横,2019.
[2] 郭伟等.培养制造业应用创新人才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J].世界教育信息,2016(03).
[3] 王核成等.新时代浙江制造业升级之道[J].产经纵横,2018(02).
[4] 项枫.构建云制造平台助推“浙江智造”[J].产业,2020(01).
[5] 朱蓉.“互联网+”时代浙江制造业提升路径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6(03).
[6] 李晨.互联网对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影响分析[D].西安:长安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