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育与德育融合的形式探析

2020-12-17罗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探析高校

摘 要 高校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以美立德,融德于美的一种教育模式,不仅是完善新时代大学生审美观、道德价值观,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操、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准则的需要,而且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美育与德育的融合,需要通过有效的形式来实现。教育内容的互动、教育组织的整合、教育载体的共享,是实现高校美育与德育融合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 高校 美育与德育 融合形式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在高等院校,美育的实质是“育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操,通过“立美”塑造自身个性人格。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政治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准则,塑造他们的道德人格和社会人格。

“德”是“美”的灵魂,“美”促进“德”的养成。美育与的德育是一对孪生姐妹,从古至今都是相生相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融合发展。高校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不仅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以美育德、以美育人、寓德于美、立德树人的需要。内容的融合,往往是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高校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内容的互动

美育与德育本身在内容上具有互融相通性,高校美育和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真假,善恶美丑,形成的良好的审美观、道德观,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最终成为个性人格和道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通过美育和德育教育内容的互动,能促进美育和德育在教育内容上的融合。

1.1发挥美育和德育的功能作用,促进其在内容上的互动

美育本身潜在着德育功能,德育中蕴含着美育功能。美育的功能是培养人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审美素质,完善自己的内在美和外在美,认识社会之美,形成完美人格,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气质高雅的人。因此,在美育的过程中必然贯穿着政治思想信仰、社会道德规范、人生价值等内容,也就自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而在其中的人格美和社会美的教育中,也包含着大量道德观念或道德伦理的内容。所以,“美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是一种无规范的规范”。

德育的功能是培养人的高尚品德和良好个性,实现道德的升华,正确践行社会道德标准,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世界观和完美人格,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以美育德,寓德于美,使美育和德育的“以美立德”“以德知美”的功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审美感知与道德认识相促进、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融合、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统一、审美实践与道德实践相同步,从而有效推动了美育与德育教育内容的互动和融合。

1.2美育与德育新的时代价值,实现二者在内容上的互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美育与德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通过实施“实施美育内容德育化,德育内容美育化”的教育改革,可以实现二者在内容上的互动与共融。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德育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语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涉及的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爱国主义、道德情操、心理健康等。这些德育课程和教育内容,实则是美育视野中的德育,也是高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重在培养人的真善美、道德品质,净化人的心灵,提升大学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塑造其人格的健全和完善。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我国普通高校的美育课程,主要分为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程两类。涉及的美育内容有美学理论,(音乐、美术、文艺)理论鉴赏、实践技巧、艺术创作与表演等。这些课程和教育内容,也同样蕴含着德育,也是高校德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美的形式教育,也是美的情感教育,其中也包含着德育和智育的因素。虽然德育重在“以德服人”,美育重在“以美动人”,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以情感人。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美育和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内容改革,深入推进美育内容德育化,德育内容美育化,通过其教育内容的互动,促进其融合互通,以美立德、以德知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2教学组织的整合

要推进美育与德育的融合,需要通過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体制机制来保证其实施。

2.1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能职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各高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意见》精神,制定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构建起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二级党组织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美育和德育工作,都属于“大思政”范畴,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应成立美育工作小组和德育工作下组,具体负责美育和德育的组织领导工作。同时,按照要求,各高校纷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负责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应成立美育教研室、德育教研室室,具体负责美育、德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实现全校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组织机构的建立、职能职责的明确,教育资源最大化的整合,为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提供了组织保障。

2.2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确保教学管理运行高效

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确保美育、德育工作高效运行的关键。

首先建立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三级管理,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校负责宏观管理和决策管理,教务处实施目标管理,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研室负责过程管理,组织好教学工作,以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其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美育与德育的有关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需要的现代教学制度体系,如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学生选课制度、教师管理办法、考试管理办法、学分管理办法、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制度、素质教育管理办法、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办法、实践课程管理办法等,特别是素质教育管理办法、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办法、实践课程管理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既要讲求创新,也要注重规范,从而为高校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

最后,建立健全美育与德育的运行机制,确保教育管理高效运行有序。《意見》明确要求:“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完善高校美育评价体系,把美育工作及效果纳入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办学评价的重要因素,更加注重过程及效果评价,发挥专家组织和社会机构在美育评价中的作用”。可见,完善课堂内外一体化的美育与德育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激励竞争的教学运行机制,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与保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3教育载体的共享

教育载体是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在“立德树人”目标下,实现高校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载体来实现。而在美育与德育的互通融合之中,实践活动载体、精神文化载体、网络平台载体显得尤为重要。

3.1实践活动载体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都需要通过实践课程与实践活动载体的共享来实现。国家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美育与德育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要求美育实践基地、德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艺术馆等在性质、功上,都存在相通和共融等特征,他们作为美育与德育的实践活动载体,自然也就推动了二者的融合。

3.2精神文化载体

美育与德育都属于精神文化,美育与德育的融合,需要精神文化载体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等,都属于精神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充分展示美育与德育融合的育人功能,代表了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6]。加强高校艺术社团建设,能有效带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持续深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等品活动,组织原创校园歌曲、舞台剧、舞蹈、影视、校园景观设计等作品的展示与推广,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

3.3网络平台载体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更需要通过网络平台载体得以实现。建设好教学管理平台,开发手机APP终端,增加美育、德育教育管理模块,充分发挥教育平台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网监管,关注网上舆情,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探索构建与美育、德育相适应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新型课程教育模式,按照新时代的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地建设一批慕课、微课、精品课程。开展美育与德育微课展示,培育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美育、德育教育资源。打造微教育网络平台,办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 通过微视频、动漫短片等方式给学生传播高雅艺术文化和理想道德信念,以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感,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从而推动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实现“立德树人”。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立德树人”目标下重庆高职美育的教育模式与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GX-528)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罗湲(1981—),女,重庆人,本科,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静.德育与美育结合的历史考证与现代全释[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4):33-36.

[2] 顾颉.论美育语德育的融合[J].中国德育,2006(07):9-12.

[3]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2019-04-11.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Z].2015-09-28.

猜你喜欢

探析高校
VR阅读探析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