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服务化趋势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2020-12-17董展眉

经济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

●董展眉

一、引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时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了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服务化趋势下,把握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正确认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服务业的引领和创新作用,对推动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服务贸易占比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增加值从1982年的1214 亿元增加到2018 年的469575 亿元,36 年间增长了380 多倍;服务业占GDP 比重从1982 年的22.6%增加到2018年的52.2%,服务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伴随着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 年的47 亿美元增加到2018 年的7919 亿美元,36 年间增长了160 多倍;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82 年的10.2%提高到2018 年的14.7%。表1 统计了加入WTO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情况,2001 至2018 年的18 年间,除个别年份外,其余年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绝对值三项指标均呈现正增长。截至2018 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连续5 年居全球第二。

(二)服务贸易逆差居高不下

与货物贸易长期保持巨额顺差相比,中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由表1 可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从2001 年的1 亿美元增加到2018 年的2583 亿美元。2001 年至2018 年的18 年间,除了2005—2008 这四年,中国服务贸易一直为逆差,且呈现出逆差逐年扩大的趋势。

(三)服务贸易结构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均

表2 列出了中国2011 年至2017 年中国服务贸易分类进出口金额及占比情况。根据表2 统计数据,中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等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占比不高。从地区分布来看,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中国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国家的产业政策倾斜,服务业发展快于中西部。因此,中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欠发达。

表1 2001—2018 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

表2 2011—2017 年中国服务贸易分类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

三、中国服务贸易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以自然资源和资本积累为主的制造业向以知识和信息为主的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服务化趋势一方面表现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美国2015 年的服务业占比已经达到78.9%,同期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占比也基本上在70%以上。“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占中国GDP 的比重不断提高,2015 年超过50%,2019 年达到53.9%,牢牢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经济服务化趋势还表现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的快速增长,推动着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而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将带来服务要素的不断提升,带动研发、金融、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快速发展。①

(二)数字技术方兴未艾,数字经济迅猛发展

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的数字化变革,使得经济运行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为31.3 万亿元,占GDP 比重为34.8%;2019 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为35.8 万亿元,占GDP 比重为36.2%。2018 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占比超过22%,移动支付渗透率达到68%,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据贸发会议数据显示, 2008 至2018 年全球数字服务出口规模从18379.9 亿美元增长到29314.0 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8%。②

(三)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占比不断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8 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11.5 万亿美元,2005 年至2018 年,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5.4%,超过同期货物贸易4.6%的增速。《2019年世界贸易报告》指出,由于数字技术带来的远程交易量增加以及贸易成本的降低,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未来20 年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40 年,服务贸易在贸易中的占比将提升到50%。③

(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数字贸易增长迅速

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消费性服务贸易比重逐渐下降,增长相对放缓,而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比重逐年攀升,成为新的贸易新增长点。2011 年以来,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1 年的2987.83 亿美元上升到2018 年的4026.32 亿美元,增长了约35%。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引领的数字化变革,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改变着原有服务贸易的四种形态(自然人流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在计算机或手机上完成一系列服务的生产、交换、购买和消费等环节。图1 为2005-2018 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及占比。近年来,数字贸易规模日趋增长,在数字贸易中电商交易尤其显现出强劲发展势头。④图2 为中国2014—2019 年的跨境电商渗透率。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交易规模下降2.6%,加工贸易进出口交易规模下降8%,而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规模则增长26.2%,远高于外贸整体增速,主要得益于跨境电商的不接触优势。

图1 世界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及占比

图2 中国跨境电商渗透率

四、经济服务化趋势下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化

(一)扩大服务业开放

在经济服务化趋势下,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通过就业效应、贸易效应、资本效应、技术效应等方式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⑤加入WTO 以来,中国逐步扩大了服务业的开放范围,提升了开放质量,国内服务业也获得了较快增长。未来,中国应继续扩大服务业的开放范围和开放力度。一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高端服务的进口以弥补国内高端服务供给的不足,进口更多优质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二要完善服务业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引导外资投向研发、通信、计算机与信息等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促进中国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三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提升贸易实力;四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模式

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9 年中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28.8 万亿元,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为37.8%。随着数字技术在服务领域应用的加深,不仅改变了服务消费的方式,而且将一些传统的不可贸易服务变得可贸易。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在传统服务贸易规模下降的同时,远程医疗、在线教育、跨境电商等新型服务贸易逆势增长。未来数字技术将给服务的生产和交换方式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新的服务业态将不断出现,与此相适应,服务贸易发展模式也应不断创新。一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兴贸易;二是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服务贸易中,推动服务业的智能化,促进服务贸易的技术创新;三是加强服务贸易标准建设,通过引入国际先进标准倒逼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三)优化国际市场布局

加入WTO 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中国的服务贸易伙伴主要为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市场集中度较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日益增多,2020 年上半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在货物贸易领域增长较快,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也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正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出口的重要市场。2020 年世界贸易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生产制造数字化和新型数字供应链服务所带来的机遇。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发展环境,中国应加大与发展经济体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加大知识密集型服务的出口,不断优化国际市场布局。

(四)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

一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分工中的层次与地位;通过科技赋能,先进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二要优化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加快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和知识产权使用费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加大高技术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增加高技术服务的进口。三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生产性服务的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四要加大政府服务和支持力度,推进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贸易数字化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在出口退税、财政贴息、企业贷款等方面向生产性服务贸易企业倾斜。

(五)加快高端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随着服务贸易内容和服务贸易模式的变化,知识技术密集的高端服务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比不断提高,对贸易人才的要求日益向专业化、高端化、复合化发展,我国的人才储备尚无法适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需要,高端服务贸易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一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高等院校要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根据人才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服务企业,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端服务贸易人才;企业也可联合科研院所共同培养需要的高端人才。二要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海外引智计划为我国经济建设引进了急需的高端人才,未来应放宽特定服务领域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限制措施,探索允许境外专业人才按照有关要求取得国内职业资格和特定开放领域的就业机会,按照对等原则推动职业资格互认。⑥

注释:

①崔艳新.“十四五”时期服务贸易的趋势、机遇与提升路径[N].光明日报,2020- 09- 15(?11)

②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 年)[EB/OL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007/t20200702_285535.htm,2020- 09- 09

③夏杰长,肖宇.构建中国服务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J].社会科学战线,2018(03):56- 64

④汪延明.中国数字贸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20(1):3- 8

⑤姚战琪.服务业对外开放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改革,2019(1):54- 63

⑥商务部. 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 08/14/content_5534759.htm,2020- 09- 09

猜你喜欢

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服务化模式和服务化收益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制造服务化发展战略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制造业服务化对提升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