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影响开发(LID)下的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2-17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11期
关键词:建院景观校园

王 炼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 背景

绿色校园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节约能源、水和材料等资源,为师生提供健康、高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绿色校园景观可以为在校师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交流和活动空间。将LID 技术在区域内高校景观改造的初步推广,不仅扩大了传统的校园景观改造的手段,也能加强学生日常的生活中对低影响开发的认知,提高师生对校园环境保护的意识。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中国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建校于1979年,经过岁月的洗礼构建形成以军校、建筑、煤炭文化为内核,以企业文化和校友文化为补充的特色鲜明的校园育人文化体系。校园景观环境是建院师生弥足珍贵的记忆与向往的精神家园,是校园精神的重要符号和宝贵的遗产。随着江苏建院职业教育不断地深化改革和高水平院校建设的战略的不断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校区(西校区)中图书馆、共享性实训基地等标志性建筑的完成使用,已经成为苏北地区优质校园建设的典范。而此时的东校区(老校区)的校园景观与建筑环境由于时间久远景观环境老旧,作为学校活动最密集的东校区,面貌依然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空间功能滞后、校园绿化颓废、校园色彩环境不协调、基本功能性空间缺失等问题严重。近年来,雨水季节内涝问题愈发明显,校园作为人口稠密、土地开发强度高的区域,也面对着同样的内涝考验。

2 既有校园场地现状与评估分析

不同的时代校园的景观风貌不同,同时对校园景观的功能和风格要求也不同,就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1979年建校至今,走过了40年了风雨历程,经历了40个年头的时代变迁,但东区校园的景观设计格局已渐渐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封闭有余,开放不足

江苏建院东校区是师生活动和对外的主要区域,也是体现校园建筑文化内涵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东校区功能相对滞后,车流与人流交错一起,流线较乱;入口处主干道道路狭窄,交通拥挤,能较难满足师生的基本要求;入口处操场环境、设施、主看台等依然是20世纪80年代面貌,在视觉和功能上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开放性高校校园的需求。

2.2 绿化有余,朝气不足

江苏建院在20 世纪80 年代早期的高校校园绿化中以加法居多,虽然绿化郁郁葱葱,但绿化的种类单一,东校区入口处及重要道路周边以松柏类和女贞为主,且树木高低不同,树形参差,缺少统一的美感;乔木、灌木、草地层次较乱,视觉的通透感较差,灌木主要的种类单一也较老化,草地由于缺少维护也出现了斑颓的现状。那些枯老、病弱、参差不一杂乱的树木形状与当代高校大学生生机蓬勃、健康向上、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格格不入。绿化是欣欣向荣的显性标志之一,但东校区绿化整体感不足,严重缺少朝气(图1)。

图1 江苏建院东校区景观既有现状

3 低影响开发下校园景观改造路径

低影响开发(LID)是一种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和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低影响开发主要通过雨水利用等措施来维持开发前原有水文条件,控制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循环。低影响校园景观设计的非结构性场地规划策略与技术的制定包括减少径流总量的非结构性策略、减小峰值径流量、增加径流汇流时间的非结构性策略、LID 综合管理实践设施体系的布局规划与设计等四个部分。

江苏建院东校区低影响开发景观改造措施如下:一、因地制宜,增加雨水渗透。东校区校园地址西高东低、北高南地,地面排水系统滞后,如遇到重大洪涝,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减少土地硬化,增加校园海绵地图空间,开发校园景观场地分析以及水循环控制体系。例如:拆除老体育看台及若干院落利用率极低的设施,还原了整块绿地,一方面增加视觉的通透性,另一方面适量的减少了雨水流经,增加向下渗透空间,强化了雨洪管理有效机制,营造校园绿色有机环境。二、保护土壤透水性以及减少地面不透水面积的非结构方法。建造多功能的景观公共设施,试图把传统的停车场、绿地、人行道和基础性设施不仅仅能满足传统的使用和美学功能,使之能够成为过滤净化校园空间的地表径流污染物等的多功能景观环境。

4 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根据现代化校园的规划特点,结合江苏建院东区现有的环境资源,对东区入口景观大道、操场及第二实训口前后至学院后勤处维修中心进行改造设计,本预期建成为自然型、生态型和现代化的自然生态系统与校园系统相结合的校园环境艺术综合区域。

4.1 景观功能分区改造

根据东校区场地现有空间形态和建筑的布局特征,秉承“重生”与“再造”的设计原则,设计更突出校园未来绿色发展的空间结构布局。根据入口处由东向西设置了中轴线,中轴线的关系为相对对称,而非绝对对称,划分了五大功能分区,分别为:入口广场、绿化、水景、休闲娱乐和文化创意区,整个校园区域功能趋于明确。

4.2 交通改造

东校区原有建筑与环境布局较为杂乱,导致东校区交流流线不流畅且连贯性差,人车混流,视野不明朗,影响行人安全。在对东校区的改造时分局功能分区重新划分交通区域与流线,对环境空间的连续性和通透性进行科学的梳理,优化交通流线布局和道路流线,拓宽景观主干道的同时,在主干道与东区操场之间设计了一条红色的人形步道,保持了整体空间布局的相对对称的同时,实现了在各个功能分区初步实现人车分流,保证了东校区校园的便捷性和通透性,从而形成了视觉明朗、路径清晰和流线明确的交通体系。

4.3 景观植物分析

植物配置既具有绿化功能又具有美化功能。最初在校园景观栽植植物主要以功能用途为主,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掌握了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态属性,植物配置的功能也更丰富,功能和用途也更多样化和多元化。本次改造在旧和新的植物配置上有了新的路径。譬如保留景观大道旁具有30余年的雪松,保持时空的延续性;在新规划的人行步道右侧种植了一排高大的银杏树,让“时光隧道”在校园开出新貌。同时选择一些与校园建筑搭配的植物,在植物的配置上尽量采用多元搭配方式,巧妙运用借景、对景、障景等造景手法,同依据对比与衬托、韵律与节奏、统一与变化等美学原则做到合理配置植物,营造出理想的校园文化空间。

5 地域性校园文化营造

地域性校园文化是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和办学思路,包含了文化建设、内涵建设、质量建设、学术建设等。为了创造功能性良好的校园,打造健康、绿色和时代性校园环境,营造和谐美丽的建筑校园文化,实现绿色校园建设与校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江苏建院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学科特色和发展史,各高校具有不同的学术氛围、精神内涵和校园风气等校园文化。为了避免千篇一律和追求时尚、个性的当代校园景观设计,在江苏建院东校区景观改造中加强的地域性文化的营造,例如在入口大道的中间右侧设计了一面水墙,青色的石材和清澈的水景交相呼应,水墙的主体结构采用的徐州汉代文化的经典纹样、经典符号,同时在景观构筑物和景观小品中以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结合方式将地域文化在造型和功能上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文化符号嵌入形式营造校园文化。

地域性的校园景观文化营造要结合校园现状进行展开。因此,东校区的景观改造中更要注重轴线相对对称,强调入口区域的整齐划一,呈现出整齐、有序的景观氛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精神上的振奋和文化上的协同,表现出曾经军校威严庄重的气质和现代工科院校的环境氛围。植物景观应该采用树阵式,强调其整齐划一的性格特征,景观小品通过学生测量教学场景、古建筑木构元素、轨道交通实训场地景观、煤炭文化等雕塑体现学校专业办学特色。

6 结束语

江苏建院东校区的校园景观再造中的低影响开发设计从一定程度上具有净化污染、调蓄洪涝的作用,同时可以调节局部环境,提升景观美学价值。在高校校园景观改造中植入LID 理念在国内少有案例,同时在校园景观改造设计中将功能需求、美学要素和地域建筑文化有效地结合,在本地高校尚属首次。

低影响开发(LID)设计在绿色校园建设中具有人文与生态效应,从多学科协同的角度提出了适宜校园景观建设的低影响开发策略,可以为实现绿色校园建设与保持校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若干经验与借鉴。

猜你喜欢

建院景观校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时代建院
热烈祝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院90周年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峥嵘岁月——军事科学院建院30周年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