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创促进传统村落活化与发展
——“屏南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浅析
2020-12-17陈聪
陈 聪
宁德市村镇建设发展中心
1 屏南县传统村落基本情况
屏南县地处福建省宁德市山区,遗存了大量传统风貌保存完整的古村落,现有中国传统村落22个、省级传统村落10个,合计32个,占屏南县行政村总数(151个)21.19%,传统村落资源非常丰富。此外屏南县公布历史建筑、特色风貌建筑58 栋,70.69%位于传统村落中。
传统村落中还分布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长桥、棠口的中国木拱廊桥技艺、龙潭、四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漈下、小梨洋的甘国宝文化等,这些基础条件为屏南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图1 屏南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龙潭里
2 “屏南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的形成
近年来屏南县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指挥部,制定产业规划,加强政策及财政支持,依托自然和文化资源,以传统村落为发展平台,引进文化创意产业,探索实践形成了“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发展模式,通过文创融合,带动了全域传统村落活化与发展。
屏南的经验做法受到上级领导和各界好评,2018 年9 月福建省住建厅发文学习借鉴屏南县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经验做法;2019 年3 月住建部倪虹副部长专程调研屏南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经验;2019 年8 月住建部村镇司在屏南举办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培训班,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学习借鉴屏南经验。
图2 屏南县传统村落中文化创意产业
3 “屏南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的区别
当前宁德市除屏南县以外区域传统村落保护能够取得成效的村落,多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如福安市廉村、寿宁下党村、霞浦县半月里村等,这些村落往往具备突出文化、区位资源,通过政府主导,长期投入,实现古村保护与利用。屏南传统村落保护却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通过文创产业引导,吸聚外来人才资源,盘活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推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带动屏南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子。
4 “屏南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的结构
屏南县在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过程中,是通过五个要素相互联系,形成合力。它们分别是“政府”、“艺术家”、“村民”、“古村落”、“互联网”。政府起规划引导作用,出台政策,打造平台,引导村庄发展;艺术家是推动古村落发展新因子,他们注入文化、资金、人口等资源;村民是古村落的主人,积极参与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古村落现存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村庄文创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要载体;互联网是文创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媒介,通过互联网能够实现成果转化,推动古村落保护持续发展。
图3 屏南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结构图
5 “屏南模式”五大要素
5.1 政府
屏南县政府在实施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起着规划引导作用。
一是成立了以县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工作组、指挥部进行科学产业规划,引进知名艺术家文创团队,推动古村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之与白水洋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有机结合,充实旅游内涵,从而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二是出台政策引导,出台了《屏南县村级小额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熙岭乡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实施细则》、《熙岭乡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村级自建工程材料采购票据使用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政策支持减少项目审批流程,简化招投标程序,探索实施“工料法”,建立工匠带班、村级理财小组制度,提高乡村项目积极性和时效性。
三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依托古村落策划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如举办北墘黄酒民俗文化节、双溪元宵节、柏源村稻草节等,营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处处有精彩”的乡村文化旅游氛围;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屏南传统村落文创产业,先后开办文创屏南、全景屏南等微信平台,对传统村落进行宣传推介和营销,进一步扩大屏南对外影响。
5.2 艺术家
2015年以来,屏南县陆续引进林正碌、程美信、张勇、马惠东等文创高端人才,促进了古村与文化艺术的高位嫁接与融合,如:林正碌团队在双溪安泰艺术城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程美信团队在厦地创办影视摄影教育基地;复旦大学张勇教授团队在前洋古村创办书院教育实践基地;中国美院陈子劲教授在屏南设立中国美院屏南教学实践基地等,这些文创人才引入产业,推动屏南的古村落的复兴。屏南县由此搭建起了实践教育基地、文创发展交流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艺术家、学者、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和考察,进一步推动文创产业在古村落的落地生根。
5.3 村民
屏南县通过文创产业吸引、政策支持,使得文创艺术家或爱好者等到传统村落定居,给他们发放居住证,让他们有归属感,构建出了由姓氏、血缘关系维系的原住民与文化创作为生活的新居民的新邻里关系。文创产业及新居民带动原住民参与到文化产业中来,如“人人都是画家”公益项目,使得村中老人、妇女、孩子、残疾贫困人等都学习参与绘画创作,文化精神得到升华,唤醒文化自觉,通过绘画还能获得了收入,带动经济增长。同时日常生活中,村委、原住民自发的为“新村民”提供生活帮助,营造融洽邻里关系。此外通过村委组织本地工匠负责、村民参与,按照“工料法”施工的方式,有效促进村民投工投劳。村民通过租房子、投工投劳获得收益,一些乡贤、青年也因为村庄发展回流共同参与村民发展,村民常住人口实现增长。
5.4 古村落
传统村落是搭载文创产业的平台,两者相辅相成,屏南县在发展文创产业时,同步带动了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屏南县创新了保护开发融资机制,引进新村民助推古村复兴,以村委为平台,由村委与传统建筑的祖居户主签订租赁合同,新村民再与村委签订租赁合同,以文创新村民出资,村委代租代建的模式来修缮传统建筑,通过修缮改造,村里的部分传统建筑被改建为公益教学中心、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民宿等,既破解了传统村落“保”与“用”的难题,又解决了乡村旅游“娱”与“宿”的需求,提升乡村人气。
在推进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同时,屏南县加大传统村落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一革命四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复办小学,建设完善医疗点,推动传统村落复兴。
5.5 互联网
屏南县利用互联网实现传统村落的文创产品、文化资源、人文精神与外界输出交换,构建起了文创产业带动传统村落发展的纽带。文创人才在传统村落进行文化创作与生活,他们创作的文化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输出,还有文创产业培养起来本地农民艺人,也通过互联网获得了收益;屏南县厦地村、北墘村等传统村落通过福建传统建筑海峡租养平台对传统建筑进行挂网寻租推进活化利用;屏南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进行古村落文创产业宣传,掀起文化旅游热潮,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6 总结
屏南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模式意义重大,在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解决乡村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传统村落乡村振兴,树立村民文化自信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在实施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惑,如关于“屏南模式”普适性,是否只适合在部分制度架构合理的地区推广,在文化遗产集中村庄,新文化引入是否对原有文化传承造成破坏等一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