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厚比对新型屈曲约束支撑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2020-12-17杨艳敏谢晓娟蔡天元孟祥琨
熊 瑛,杨艳敏*,谢晓娟,蔡天元,孟祥琨,王 鹏
1吉林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长春 130118 2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长春 130011
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英文缩写为BRB)是一种新型耗能支撑,通过在普通支撑外围设置约束套筒,抑制其发生横向弯曲而不限制其纵向伸缩,从而实现支撑破坏时表现为全截面屈服[1].屈曲约束支撑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兼具普通支撑和耗能构件的双重作用,既解决了普通支撑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还能为结构提供一定的抗侧刚度,抵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2].
然而,传统的屈曲约束支撑大多以普通混凝土作为填充材料,存在自重大等问题,且大量研究表明,十字型屈曲约束支撑破坏通常发生在端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切削十字型屈曲约束支撑,填充材料采用轻骨料混凝土,以减轻支撑自重.通过切削工艺,将核心段削薄,既节省材料,还能使支撑的端部和核心部分几乎同时发生破坏.
为避免因截面尺寸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在连接段与核心段中间设计一个25°的斜坡.在切削十字型屈曲约束支撑的基础上,探究核心段宽厚比对支撑性能的影响.
1 试验方案设计
1.1 试件设计
设计核心段宽厚比分别为10和14的十字型屈曲约束支撑各一根,研究宽厚比对屈曲约束支撑性能的影响.因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等特点,采用LC 30轻骨料混凝土作为支撑填充材料,以达到减轻支撑自重的效果.所有支撑构造尺寸均一致,长为1 300 mm,外包钢套管长为950 mm,截面尺寸为100 mm×100 mm×2.5 mm.试件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宽厚比为10和14的试件芯材如图1所示.
表1 试件编号及参数设计Table 1 Specimen number and parameter design
图1 试件芯材Fig.1 Specimen core materials
首先,利用切削工艺削弱芯材角钢的核心耗能段,连接段和耗能段通过25°的斜坡过渡,避免截面尺寸突变产生过大应力集中.采用两根等边热轧角钢对顶组合成十字型截面,屈服耗能段组合角钢通过段焊固定,连接段和过渡段浅焊,减小残余应力等问题的影响.过渡段粘贴聚苯乙烯泡沫,为承受荷载时提供压缩空间,然后在工作段、过渡段外涂刷厚度为0.5 mm的硅胶,以保证内核单元能沿轴向滑动,同时防止出现环箍效应.将芯材嵌入外包钢管后,在空隙中浇灌填充材料并进行养护,最终安装端板.
1.2 材料性能
对支撑的各部分材料进行性能试验,为之后计算和分析提供依据.钢材和轻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钢材力学性能Table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表3 混凝土力学性能Table 3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1.3 加载装置
本次试验所用加载装置为吉林建筑大学结构实验室的PA-500型疲劳试验系统.设备最大试验力为±500 kN,行程位移为±50mm.加载装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实际加载装置如图3所示.
图2 加载装置示意图Fig.2 Diagram of loading device(A 1~A 4用于测量试件轴向位移;A 5,A 6用于测量试件挠曲变形.)
图3 实际加载装置Fig.3 Actual loading device
位移计布置情况见图2,位移值取两组位移的平均值.根据《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技术规程》DB 34/T 5069-2017规定,加载采用位移控制法,以0.8mm/s的速率进行加载.位移幅值见表4.
表4 试验幅加荷值Table 4 Test amplitude loading
2 试验现象及失效模式
BRB-1的破坏形态如图4所示.
图4 BRB-1芯材破坏形态Fig.4 BRB-1 core failure mode
试验加载初期,由于端板与芯材之间缝隙较小,且端板较薄,试件受到拉压作用时,芯材与端板之间因摩擦而发出清脆的声响.随着加载不断进行,螺栓和螺栓孔之间产生“空程滑移”,试件两端位移计差值逐渐增大,但试件中部位移值保持不变.当加载到1/90的第13循环时,受拉位移达到最大值时,支撑轴力急剧减小,试验结束.
试件BRB-2的破坏形态如图5所示.加载前期现象与BRB-1相似,当加载到试件长度1/90的第6循环时,在压力作用下试件加载端连接段突然发生屈曲,试件失稳,中部位移值迅速增大,试验结束.
图5 BRB-2芯材破坏形态Fig.5 BRB-2 core failure mode
将外围方钢管切割开,发现试件BRB-1混凝土的各个部位都没有明显的破坏现象,BRB-2只有端部混凝土被挤碎,其他部位完好无损,说明两个试件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均满足要求.BRB-1试件芯材限位卡附近靠近加载端一侧被拉断,芯材连接段位置没有出现明显屈曲,而核心耗能段出现了多波屈曲现象.BRB-2试件芯材端部先达到极限承载力而破坏,且加载端屈曲现象更为明显,芯材过渡段钢材出现部分开裂.
对比两个试件的破坏过程,可以得到核心段宽厚比较大的试件,在支撑受压时连接段发生屈曲失稳而破坏;而核心段宽厚比较小的试件,在支撑受拉时核心耗能段发生断裂而破坏.试件中部位移值始终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外围约束抗弯强度满足要求,达到防屈曲的目的.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滞回曲线
两个试件的滞回曲线如图6所示.
(a) BRB-1
BRB-1试件的滞回曲线非常饱满,屈曲平滑,无捏缩现象.位移为支撑长度1/90时,拉压循环次数较多,且每个循环曲线都重合较好,最终在1/90第13循环试件受拉位移达到最大时,支撑轴力迅速减小,约为最大拉力值的1/2.BRB-2试件滞回曲线比较饱满,屈曲平滑,无捏缩现象.试件由受压向受拉转化时,由于芯材与外围约束处于磨合阶段,在位移为零处曲线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拐点;位移达到1/90第6循环时,在试件受压段支撑轴力急剧减小.
各试件均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随着加载位移增加,屈曲约束支撑试件滞回环所包面积逐渐增大,进入塑性阶段后,试件开始发挥耗能作用.屈曲约束支撑芯材在同一位移下,随循环次数增加,试件承载力和刚度退化不明显.
3.2 耗能系数
对滞回曲线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各支撑试件的抗震参数,其中耗能系数是反映试件吸收地震能量能力的重要指标[3].经计算,各试件的耗能系数如图7所示.
图7 耗能系数Fig.7 Energy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随着加载位移增加,耗能系数呈增大趋势,说明随着位移增加,试件耗能能力稳步提升.在相同加载位移下,同一试件耗能系数非常接近,差值都在10 %以内.试件在较高的应变幅值下循环加载时,核心单元的弯曲残余变形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导致其屈服后刚度下降,从而造成耗能系数有所下降,故在1/90位移加载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耗能系数呈现减小趋势,但减少幅度较小,对支撑的耗能能力影响不大.
试件BRB-1的耗能系数相对较大,当加载到试件长度1/90时,其耗能系数最大值达到3.34,相较于试件BRB-2的3.16提高5.7 %,体现出更好的耗能能力.
3.3 累积塑性变形
此外,屈曲约束支撑的累积塑性变形能力是评价其抗震性能的关键指标,作为结构的耗能构件,屈曲约束支撑变形能力越强,说明其持续耗散外部输入能量的能力越强.经计算,试件的累积塑性变形见表5.
表5 试件累积塑性变形Table 5 The specimen underwent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美国设计规范《Seismic Provisions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4]依据Sabelli等[5]人的研究结果,将设计基准地震动(DBE)下钢框架结构中屈曲约束支撑的累积塑形变形需求规定为200,各试件均满足规范要求.由于核心段宽厚比为10的试件最后一级加载循环次数大约为核心段宽厚比为14试件的2倍,故其累积塑性变形值较大,塑性变形能力更好.试件BRB-1的累积塑性变形大约为试件BRB-2的1.43倍.
4 结论
通过对不同宽厚比的切削十字型屈曲约束支撑试件进行低周拉压循环试验,对破坏形态和地震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芯材核心段宽厚比较小的试件因角钢中部断裂而破坏,宽厚比较大的试件破坏部位出现在芯材端部.
(2) 核心段宽厚比较小的试件滞回曲线循环次数更多,耗能能力与累积塑性变形能力较好,同时避免支撑端部过早发生破坏,体现出较好的疲劳性能,建议芯材宽厚比在5~10之间.
(3) 各试件滞回曲线饱满,耗能系数随位移幅值增加而增大,最大不低于3.0,耗能能力较好,累积塑性变形均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小值200,具有较好的延性.
(4) 切削十字型屈曲约束支撑各项性能参数均满足《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的要求,且造价低廉,构造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