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枸杞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2020-12-17李晓莉张静芳
金 钊,杨 飞,李 昊,李晓莉,王 昊,靳 伟,张静芳
(1.宁夏自治区原种场,宁夏 银川 750200; 2.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夏 银川 750001; 3.宁夏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1;4.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信息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2; 5.宁夏农垦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银川 750021; 6.宁夏回族自治区乡镇企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2)
枸杞是宁夏传统“五宝”之一,宁夏中宁早在4 000多年前就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和600多年的人工种植历史。依托独特的土壤、灌溉和小气候条件,宁夏中宁枸杞与其他产地枸杞具有不同的独特品质,宁夏中宁也被誉为“中国枸杞之乡”。新中国成立以来,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农业部门坚持把发展枸杞产业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近年更将其确定为宁夏农业“1+4”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之一。宁夏枸杞种植以中宁为重点生产区域,逐步扩大到宁夏全区。目前,宁夏枸杞种植面积约为6.67万hm2,枸杞干果总产量18万t,年综合产值150亿元,加工转化率25%。和全国其他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相比,宁夏枸杞产业近些年的发展势头远远赶不上青海、甘肃等地,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其总产值和知名度以及给带农户带来的收益仍然不足。分析宁夏枸杞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制定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种植成本高
宁夏枸杞产业虽经几十年发展,但在育苗、栽植、修剪、采摘等环节都是大量依靠人工作业,特别是采摘每年需要大量劳动力,费工费时,大大增加种植成本。
2 种植用药和采收处理不当,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枸杞整个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交替或同时发生,发生程度重、危害周期长,每年6—9月采果期是各种病虫害发生高峰期,通常3~5种农药混配,7~10 d喷药1次,用药次数一般在8~11次[1]。由于农药使用的品种和次数多且用药量大,加之农户安全用药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药剂种类选择、药剂安全使用及病虫害安全防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存在不规范用药现象,导致果实农药残留超标。同时,应用于枸杞的农药目前都是参考其他作物应用的农药品种,没有专门针对枸杞的农药,加剧了枸杞种植用药的不安全性。另外枸杞收获后的晒干过程中,存在使用硫磺或亚硫酸钠熏蒸改善其外观的现象,造成果实中二氧化硫含量超过我国国家标准;自然晾晒过程中灰尘、蚊虫、苍蝇等污染,造成果实有害微生物超标[2]。而枸杞因果实小,不易水洗,且一般是直接食用(生吃、泡水等),难以有效清洁果实表面的农药残留和采收留下的细菌,进而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3 品牌意识不强,品牌秩序混乱
宁夏枸杞种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促进宁夏中南部干旱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特别是为干旱无灌溉水、不能种植其他作物的地区提供了一项非常好的主导产业。近些年,宁夏中南部特别是中宁地区枸杞种植者将枸杞种植区域扩展到了土地更加宽阔的甘肃和青海,因两地昼夜温差比宁夏更大,形成了更大的枸杞果实,采收后运回宁夏作“宁夏枸杞”销售。因其果实比一般枸杞大,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但消费者无法辨别其来源,认为购买的仍然是宁夏枸杞。据有关专家分析,此类在青海种植的枸杞药效并不明显,作为“宁夏枸杞”销售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更造成了宁夏和外省枸杞的品牌混乱,形成市场恶性竞争。同时,对于宁夏种植的枸杞,其品牌同样十分混乱。据不完全统计,宁夏枸杞、中宁枸杞、企业自己命名的枸杞品牌达100多个,电商平台上的“宁夏枸杞”干果品牌数以千记。即使是同一企业的枸杞产品,在外观形态也有几种甚至十几种,非常杂乱,很多产品的文字说明不规范,商标、图案也没有鲜明特色[3],消费者难以辨识。由于对“宁夏枸杞”品牌的认定和产权归属不明确,难以对这一品牌进行有效的开发、管理和维护,不仅不利于打造“宁夏枸杞”品牌,还加剧了宁夏枸杞市场内耗,制约了宁夏枸杞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 产业链打造不足,产业化水平低
一是枸杞产品以干果为主,枸杞加工制品以初加工品为主,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较少。没有从中医药学、营养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方面充分研究枸杞功效成分,对枸杞果膏、果冻、营养添加粉剂、食用色素、调味制品、复合营养制品、航空食品等研发较少,对枸杞叶、花和地骨皮等其他部位的开发利用则更少[4-5],枸杞产品附加值低,削弱了产业效益。二是枸杞种植以小农户种植为主,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程度较低;大型枸杞企业在产业现代化装备开发上投入不足,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和自控化程度低,市场拓展乏力,自治区外大的特色店投入不足。三是产业发展规划不明确,定位不明确,内涵挖掘不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较少,产业发展呈现小、散、乱的格局。
5 枸杞文化宣传薄弱,助推产业发展力量不足
伴随宁夏枸杞悠长的种植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宁夏枸杞文化。以长期从事枸杞种植为主的宁夏枸杞文化传承人,其年龄集中在70岁左右,依靠长期的经验积累,他们掌握传统的枸杞修剪、加工、选育等技术,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传承人希望将这些技艺传承下去,但因年轻人缺乏学习耐心,或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不愿从事枸杞种植,阻碍了技术的传承[6]。另外,一些传统的枸杞加工方式,多类似于小作坊,较难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加之缺乏重视,得不到有效开发,成为被遗忘的枸杞文化“财富”。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没有充分挖掘枸杞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宣传好枸杞的药食同源效果和赋予枸杞文化故事,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也缺乏如“冬虫夏草可以含着吃”这样脍炙人口的宣传语,枸杞文化在助推产业发展上并未发挥应用的作用。
6 结语
依托自身发展枸杞种植的优势,宁夏枸杞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一定成效,逐渐成为当地主导的农业产业之一,对当地农业经济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发重要。在宁夏枸杞产业今后的发展中,应从全产业链角度做好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学引导产业发展,激发产业各主体力量,全面围绕生产、加工和销售三大环节,提升产业化水平,增强产量质量安全,完善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步入正轨,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