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要点
2020-12-17马小平
马小平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高桥林场,甘肃 陇南 742304)
林业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工程的重要分支,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苗木培育和移植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木培育是林业工程后续移植造林的基础,一定要充分掌握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技术要点,从而有效提升林业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在苗木培育期间,应结合种子处理、土地选择、播种实施和培育管理等技术,提高育苗效果。在移植造林中,要把握好移植时间和密度,加强日常管理,有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和造林效果,最大限度实现林业工程的生态和经济目标。
1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
1.1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因此应选择优良的种子作为种源。苗木种子来源于植株母体,其母体健康水平关系到种子质量,选择种子时先要全面了解掌握植株母体的情况,筛选出木质优良、成长性好的植株作为种子来源。选择好种子后要先清洗,去除杂质,然后进行消毒,以消除种子自带的一些病害和虫卵等。之后进行种子催芽,在此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以增强种子的出芽效果[1]。种子出芽后进行二次挑选,筛选出较壮的种子进行育苗,去掉出芽不好的种子。
1.2 育苗地选择
种子育苗需要专门的育苗地,一般不同类型苗木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同,因此,要结合苗木类型选择育苗地。育苗地一般要具有良好的土壤环境,如土壤肥沃、松散、透水,光照要适宜。如喜阳光的树木育苗时,要选择光照时间较长的区域[2];喜阴的树木育苗时,则尽量保证土壤处于散光照射状态。如果育苗地环境无法全面满足需要,可以结合人工技术进行改造,如进行搭棚、调节酸碱度等,以此满足苗木生长发育所需。
1.3 播种
根据苗木的生长特性和当地气候确定最佳播种时间,一般苗木种子播种在春季进行,因为春季温度和湿度较为适宜。播种前对土壤进行翻松,然后再施基肥。播种后浇水和遮盖,遮盖主要是避免种子水分蒸发过快以及土壤过热。如遇高温天气,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播种密度通常控制在苗木株间距10~20 cm,行间距16~70 cm。
1.4 培育管理
根据植株幼苗生长情况进行追肥和灌溉。肥料是幼苗快速健康生长的关键,施肥时要选择相应的肥料类型,如钾肥、氮肥等,并按照幼苗生长所需养分合理控制水肥比例。多雨季节,为避免幼苗根系过度浸泡,应适当减少浇水次数和水量;天气干旱时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水量,以满足幼苗生长所需[3]。此外,还应做好幼苗的保护工作,因为植株幼苗较为孱弱,一旦遭遇大风等天气,容易出现折断等现象,在风沙较大的地区或季节,可以搭建一些防风设施以保护幼苗。
2 林业工程移植造林技术
2.1 移植时间选择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气候差异较大,对移植造林而言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把握好造林时间,以提高植株成活率和移植质量。一般南方地区尤其在一些气温不是很低、湿度较大的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移植,但以冬末春初最宜;北方地区宜在春季进行,春季温度回升有利于植株尽快适应环境,而且春季雨水增加,可以为植株根系提供充足的水分。春季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植株处于快速生长期,可有效提升移植造林的整体效果。
2.2 造林规格控制
苗木移植造林规格首先要把握好苗木的规格。一般林业工程移植造林的目标苗木主要是胸径4 cm左右的三叉生长幼苗,大、小型乔木苗木的高度分别在120 cm和40 cm左右。其他可以结合工程设计、移植条件、树穴分布等要素进行调整。其次要把握好造林的规格。植株需要吸收充足的养分和光照才能健康生长,如移植过于密集,植株的枝干和叶片会互相遮挡,从而降低植株接受阳光照射的范围和时间,不利于光合作用;移植过密也增加植株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影响植株的生长效果[4]。对于高度普遍较高的乔木类树木,要加大植株间的距离,一般以1~1.5 m为佳。
2.3 移植造林
移植苗木在运输和移植时要采取措施保护好根系和枝干,为其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移栽时应当保证栽种坑的大小和深度与植株相匹配,避免栽种坑过小挤压植株根系。移栽后要进行灌溉,以保证根系可以及时吸取养分和水分。
2.4 造林管理
苗木移栽完成后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植株生长期间要及时防治病虫害。病虫害防治可以结合相关工作开展,以预防为主,病虫害爆发前使用药剂等控制[5]。苗木病虫害除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外,可根据防治对象综合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
3 小结
植树造林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加强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对保证林业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苗木培育和移植要符合植被生长特性,综合考虑其存活和生长所需,全面控制土壤、水分、肥料等因素,为其健康生长构建良好的环境条件。工程技术人员要结合实际因素,不断改进林业工程实施过程,优化关键技术,以提高苗木存活率和生长性为宗旨,不断提升林业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