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拓展

2020-12-17王景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博物馆互联网+青少年

王景武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吉林长春130024)

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已逐步深化至各领域,各类新技术、新方法逐渐在社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这给各类博物馆提供了重要的改革方向。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教育功能是一项重要的基本职能,在“互联网+”时代下,积极发挥高校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功能,能帮助众多青少年获得更新的学习知识、更真切的体验,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各类珍贵的物质与文化,这对于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中正确发挥高校博物馆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教育功能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高校博物馆实现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具体角色和途径

(一)教学与科研实验室

高校中的很多专业,包括地质类、生物类、考古类等等,都将博物馆视为教学的第二课堂;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展厅、自然科学展厅、生命科学展厅等在内的各类科研实验室给青少年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展品,涵盖了大量专业内容,比如自然科学科研室中的自动控制原理装置、机构传动装置、物理实验演示系统,艺术展厅的民族乐器、名画,这让高校博物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教学场所,在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1]与此同时,高校博物馆收藏的各类丰富的资料也为各种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各专业的专家、学者对本专业进行详细、充分的科学研究,而高校博物馆正是收藏这些研究成果的重要场所,很多优秀学者丰硕的研究成果在高校博物馆中收藏或展览,这为拓展青少年的视野、深化青少年对专业知识的体验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而且,这些丰富、珍贵的研究资料与成果还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学习、交流、研究的平台,也为人们继续进行详细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青少年可以借助高校博物馆中的研究成果对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进行补充,巩固并深化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二)素质教育课堂

高校博物馆经过长期的资源搜集和收藏,已经有了众多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教学与学习资源,对各类藏品和资源的学习能够让青少年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对于青少年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化也有重要帮助。高校博物馆能从人文、自然、科技等不同角度出发,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熏陶和教育,这就意味着高校博物馆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人文科学方面展品与资源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丰富青少年对民族优良传统的理解;科技类学习资源的参观学习能帮助青少年进一步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提升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理解,树立或加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念;对自然类学习资源的参观学习能深化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树立保护资源与生态环境、探索与了解大自然的意识。同时,高校博物馆在当代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上也承担着重要角色。高校博物馆中往往收集了来自多个地域、不同时代的艺术品,收藏了人们宝贵的艺术结晶,对这类文物、资源的参观学习能深化青少年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美学的体悟与理解,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审美技能。而很多高校博物馆收藏了众多名人对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详细记载和阐述了很多名人所具备的高尚的价值观念,这能让青少年更进一步地了解他们的高尚情操,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心灵美也有重要价值。

(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物是人类在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不仅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所创造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的见证;现代的科技成果是人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经过无数次的科学实验得出的结晶,它们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和一个时代传统文化、思想道德的载体。参观人文科学类博物馆,不仅能够得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比如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通过对甘肃彩陶的展示,能够让观众了解到甘肃是中国彩陶最早的发源地,甘肃彩陶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明珠,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敦煌写经卷”的介绍,让观众了解敦煌莫高窟的神奇与伟大。这些能给青少年营造相应的情境,吸引青少年走进具体的氛围之中,赢得青少年对中华文明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理解,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操。[2]

(四)对外交流的平台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博物馆和社会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博物馆的展品吸引众多的参观者来参观,这就使得高校博物馆在交流媒介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从而在青少年学习中作为交流平台而存在。高校博物馆的参观者与博物馆的对话常常会转化成与学校对话或者科研的交流与合作,这对于学术的发展和博物馆本身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很多高校博物馆一直把加强馆际合作作为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博物馆之间藏品互通有无、科学研究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大型高校博物馆规模化发展和小型高校博物馆藏品的增加。跨入新世纪,高校博物馆不仅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更是走出了高校,与社会博物馆加强合作,与社区教育建立联系。青少年有了更多的渠道获得高校博物馆的学习资源,青少年教育也获得了更大的支持。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博物馆拓展青少年教育功能面临的困境

(一)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从目前来看,高校博物馆在收藏、教育、研究三大功能上虽与社会博物馆基本相同,但就管理模式而言,高校博物馆普遍不具备一般博物馆的管理体制。例如,博物馆业务工作一般由保管、陈列、群工三大部门组成,文物部门对这“三大部门”有着具体的管理要求。可是,高校博物馆普遍不具备这些组织,并且大部分馆内人员分工和部室设立都不明确。目前,高校博物馆由于建馆基础与社会博物馆不同,在对外开放、业务研究和陈列设计上常常陷入既要符合博物馆学界一般的工作规则,却又不能完全达到博物馆工作规则要求的两难境地。很多高校博物馆往往会沿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很少与社会进行相应的交流。由于高校博物馆之间、高校博物馆与社会博物馆之间信息交流相对较少,各自闭塞,导致收藏的很多文物、标本只能用于本校教学和展出,而不能做到互通有无,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文物、标本采集中的学科性和地域性限制,在某一专业、某一地区,文物、标本重复采集、收藏现象十分严重。同时,资金的短缺造成高校博物馆无法对场馆和展厅进行大规模改造更新,使得很多珍贵藏品无法展出。高校博物馆在管理上有很大随意性,很难为“互联网+”时代下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延伸与拓展提供相应的支持。[3]

(二)媒介利用水平有限

近些年,高校博物馆加强了自身内部平台的衔接和构建,但对外部媒介的利用相对有限。目前来看,高校博物馆在学习资源的推广和外延运作中使用的媒介以各大网络社区和腾讯、新浪等网媒为主,对博客、论坛以及地方网络媒介的利用十分有限,这就导致高校博物馆很难掌握到各类媒介所拥有的资源,导致利用博物馆进行学习的青少年很难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资源获取,对高校博物馆信息化学习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高校博物馆也很难保证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青少年学习的具体倾向和需求情况,青少年和高校博物馆之间的联系缺乏更多渠道,这样很容易导致高校博物馆的信息推广出现偏差,很难迎合青少年学习的需要。另外,高校博物馆对自有媒体的利用也不够充分有效,如对内网博客、校内社区的利用少之又少,青少年用户虽然有帖子,但是管理员回复极少甚至不回复,导致青少年对博物馆建立的社区利用量有所下滑。

(三)数字化资源引导不足

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拓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资源及搜索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拥有更多的信息化资源搜索方式,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庞大的互联网资源内,有很多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信息,这对青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也对高校博物馆对互联网数字化资源的引导和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博物馆更多地进行各类展品、资料的收集,注重物质类学习资源的获取的拓展,很少结合互联网中数字化资源的发展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引导,在学校内外互联网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中很少进行相应的规范。青少年在利用博物馆相关网站和媒介进行信息化资源搜索时,经常会出现过程繁琐、搜索时间过长甚至搜索不到等情况,这使得高校博物馆在履行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时面临不小的困难。

(四)对青少年学习缺乏个性化的支持

在新的“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生活和消费的选择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自主的生活、工作、学习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学习的选择和体验也日趋多样,这就对高校博物馆提供的学习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很多高校博物馆很少对用户需求进行系统调研,这导致高校博物馆对广大用户的需求方向了解不够全面,对个体学习偏好的走向了解不够扎实,更多地只是以学校对各个专业制定的学习与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学生可能需要的学习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对整体的走向进行预测,从而概括总结出相应的学习资源提供思路。但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逐步加快,青少年个人学习倾向和偏好的变化日益频繁,这就容易导致“互联网+”时代中高校博物馆很难及时把握广大受众学习倾向的变化,博物馆向青少年提供的学习服务很难与青少年具体的需要进行衔接。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博物馆拓展对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对策

(一)加强与社会的沟通,改进管理方式

高校博物馆要根据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让高校博物馆成为社会了解高校、高校关注社会的重要窗口及联系高校与社会的桥梁。同时,高校博物馆应打破馆际、地区的界限,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信息交流,把优秀的展览推向全国、走向世界,使高校博物馆成为不受地区限制的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这无疑会壮大全社会博物馆的力量,为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拓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4]同时,高校博物馆应独立发展,必须整合高校现有的藏品、管理、办公设施资源,将高校博物馆、陈列室集中建成一个独立的部门。由于高校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社会博物馆,因此,在组织机构上不一定必须按照“三部一室”的形式设立。这样的机构设置也使得高校博物馆在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方法上均有其特殊性,例如,高校博物馆可以引进专业的博物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借助互联网进行教育与学习资源的传播,让高校博物馆在传递学习资源时不再受传统体制和方式的制约。

(二)拓展媒介渠道,丰富推广方式

高校博物馆应积极拓展媒介渠道,延伸媒介的利用范围,广泛利用不同的公关媒介使用类型,在微媒体推广中以网络媒体为主,日常媒介以腾讯、新浪、网易、搜狐、凤凰等全国性门户网站及地方网络门户网站为主,以微博为辅,向微媒体传播高校博物馆的数据化资料、产品、服务等。同时,高校博物馆还需要积极选择灵活的媒体组合策略,详细考虑自身的定位、目标受众、相关产业热点、青少年学习倾向等问题,及时深入考察各类媒介、媒体的信息收集情况,借助不同的渠道收集各类媒介的信誉资料,寻找媒体专题策划与博物馆自身学习资料宣传需求的契合点。同时充分了解媒体并进行归类,认识媒体的区域、受众覆盖率、渗透率和影响力,并且详细认识媒体的类型,区分综合类主流媒体、财经类、行业类及其他类媒体,寻找符合自身的多层次媒介渠道,并在博物馆数据化资源推广中予以利用。

(三)强化数字资源搜索的引导

在“互联网+”时代中,数字化资源的搜索和获取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新方式,但庞大的互联网平台中充斥着各类信息,人们在利用新的技术和方式进行信息搜索时很容易受不利信息的影响,这就对高校博物馆在数据化资源微媒体推广中的引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博物馆在资源推广时应高度重视绿色网站的建设和完善,加强数字化资源普及和推广过程中的监管和审查,及时发现不良信息并进行删除,同时,高校博物馆还应在数字资源微媒体推广中引导用户搜集和学习正能量的信息,让更多优秀经典作品和对社会有利的信息走进青少年的视野,善于构建和利用积极、正面的标签,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青少年获取所需的知识。

(四)针对用户需求,推动微媒体服务个性化

高校博物馆应积极针对人们对各类数据化信息的需求,让每一版块拥有属于自己的用户群体,也为用户寻找期望的内容提供便利,同时还应以青少年用户的需要为基础,利用个性化产品的比重和对个性化产品的推荐,积极推动社会化和协同过滤推荐结合,注重对数据化资源的个性化分类和推荐,满足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利用高校博物馆进行学习时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博物馆应针对用户需求,不断细化目标用户,在既有的用户细化策略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用户体验,结合用户需求和兴趣爱好,努力获取更多的目标用户。高校博物馆要积极利用相关平台展开和用户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获取与自身建设高度相关的信息,挖掘其中对自身资源分类和个性化服务有用的数据。高校博物馆应在既有的针对自身的社区评价里根据用户的评论、点赞和标签等等及时更新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利用对用户体验的调研,迎合用户多样化的需求,结合用户体验和学习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高校博物馆在大学生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同时还承担着面向社会的教育功能。青少年在我国社会建设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借助高校博物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就成为高校博物馆在“互联网+”时代中面临的重要任务。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在发挥教育职能方面依然面临着不小的问题,因此,人们必须从“互联网+”时代下青少年教育的现实需要出发,为高校和社会的科研进步与全社会青少年文明素质的提升提供更为良好的平台。

[责任编辑:张丽丽]

猜你喜欢

博物馆互联网+青少年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博物馆
青少年走进人大来“尝鲜”
露天博物馆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