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研究

2020-12-17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贫困生少数民族政治

韩 立

(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当今时代,贫困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容易产生不自信、不善交际,自己难以融入校园环境等问题,而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还可能存在文化认同感比较低的问题。而“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扶贫全新理念,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其负面心理并促进其顺利完成学业。

一、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文化认同感不高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感也随之得到快速提升。第一,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已经对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生活环境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认识,而且贫困地区的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中与外界进行交流的机会比较少且对其他城市文化的认识也很有限。我国的少数民族同胞主要分布在西北以及西南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省份且大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家庭分布在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山区或者草原地区,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难免会导致他们进入大学之后不能获得足够的文化认同感。第二,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让家庭之间的财富背景、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大学中的城市学生在社会见识、财富支配能力以及思想观念上与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这些贫困生在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方面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一些障碍,那些文化认同感低、环境融入能力比较差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也会遭遇不少困境。[1]

(二)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自信心不足

第一,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进入城市地区的大学校园之后会因为对环境的不熟悉而产生信息不足的问题,这些学生升入大学校园之前的生活经验基本上都局限在家庭、农业生产环境以及中小学校园中。由于各民族文化差异,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享受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以及语言基础方面差异显著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突然进入城市地区的大学校园难免会产生畏惧心理。第二,当下,社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生活环境上的差距、社会见识上的差距以及经济条件上的差距容易导致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在与比他条件优越的学生进行交流时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甚至部分贫困大学生出现了追求物质攀比、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远大奋斗目标的错误价值取向和不良心态等问题。大学生在价值观体系、社会经验以及自我心理调节方面还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成熟,当他们在面对一些来自外界的压力或者环境影响之后难免会产生一些自卑情结。实际上这种负面的心理活动完全是由于其个人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不足而产生的,只是在当时的环境、背景和心理特点下还难以发现其中的社会原理。

(三)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不善处理人际关系

少数民族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封闭自我,不善交际或易与同学产生矛盾和冲突,这种人际交往障碍通常与他们的少数民族身份相关。

第一,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受到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自卑心理的影响难免在人际交往方面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这种价值观、文化观以及消费观念上的差异常常导致不同的学生之间难以产生共同话题。第二,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非常接近社会化的交往,学生之间存在的任何一种差异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其关系发展和相互交流的客观因素。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陷入困境,因而此类学生实际上非常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疏导心中的人际交往困惑。[2]

(四)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第一,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学生在小学及中学阶段的常规教育中主要接受汉语教学,但是长时间的家庭生活对学生的价值观、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经验等都对其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程度和接受程度还比较差。第二,学生在高考之前主要学习数学、语文、物理等与高考相关的主要科目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则相对比较欠缺,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在这方面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由此可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二、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普遍性意义在于,在当前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着眼于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这些无形的意识、素养能够塑造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

(一)提升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

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在掌握各种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第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要求学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拥护国家的执政党以及养成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合格政治理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而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应该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国家的政策方针等素养。第二,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掌握社会主流文化以及主流价值观,这是学生融入社会、享受国家大发展带来的便捷性的主要方式之一,因而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势必能够让此类学生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3]

(二)提升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融入感

生活环境的相对闭塞以及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影响会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大学环境,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性都会因此而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目的是引导此类学生通过调整心态、改变策略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更好地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大学里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省份、不同的民族以及具备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另一目的是通过老师的引导促进各民族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例如,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尊重其他民族的学生所独有的某种生活习惯,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可能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习惯或者生活习惯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是尊重别人的文化,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学生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以及互相帮助等。[4]

(三)消除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不良心理

其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受到自卑心理、文化认同感低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悲观、焦虑甚至抑郁的不良情绪和心理作用。贫困大学生的亚健康心理问题相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往往会更加突出。因而在大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现状、保持平和的心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生管理工作。其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宣传国家的执政理念、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宣传民族团结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思政教育工作是大学老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及时纠正不良心理问题和思想矛盾的重要途径,实际上老师不仅仅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开展此类课程,还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生相对于其他学生存在的特殊性,并结合相关教学工作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5]

(四)加强资助与育人的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校应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少数民族贫困生资助体系,做到“扶贫济困,扶智扶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人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自我教育水平,自我管理、创新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此外,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做好学校贫困生思想教育工作。各院系要重视专业教师的作用,把贫困生思想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学生处、共青团、学校后勤部门要积极引导校园文化、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少数民族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贫困,把贫困当作生活的挑战和鞭策,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理念,强化精神品格。

三、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策略

(一)重视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

首先,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大的人生理想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和一时的得失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困境是其成长道路上必须跨越的心理障碍和社交障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来向学生讲解如何正确看待此类问题。其次,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远大的抱负可以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促进学生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例如,老师可以将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而放弃美国提供的优越待遇作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财富与人生价值之间的关系并消除贫困生因为经济窘迫而产生的自卑感。[6]

(二)对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宣讲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

各高校应时时关注与准确掌握国家的资助政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少数民族学生资助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手段,例如网络或是座谈会等,多方位向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宣传国家实施的政策理念和内容,让其在法律法规上做到具有清晰的认知。

第一,国家政策始终是在尊重少数民族同胞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促进其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尤其在当前国家经济大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同胞共享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与汉族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第二,近年来国家在经济、政策等各个方面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同胞从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搬迁至自然条件更好的地区。第三,各地政府部门在少数民族同胞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等方面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与此同时还通过改善少数民族同胞的基础设施、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大少数民族科技培训等措施全面提升其发展质量。少数民族贫困家庭通常都生活在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以及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些政策支持对于他们的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7]

(三)对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讲解国家的扶贫政策

第一,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一般是将资金直接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每年根据各地的需要制定明确的资金计划和项目计划并按照各项计划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任务。这种扶贫政策可以将扶贫资金以更加精准的方式投入到少数民族同胞最需要的地方。例如,2020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方向)扶贫项目计划中明确登记了各个项目的具体名称、实施地点、时间进度以及建设内容等等。第二,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家庭在支持大学生求学方面存在较大的资金困难,因而各地政府和学校所在地都制定了专门的贫困生资助计划。例如,有些省份专门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项目以支持贫困大学生通过政府贷款来完成学业。在学校内部也通过助学金、奖学金等多种方式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8]

(四)对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在民族语言、民族文字和民族文化等各个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对于这些学生更应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我国在民族发展政策上始终强调各个民族平等发展、亲如一家的理念且各民族的同胞享受平等的权利。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促进其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和正确价值观的有力措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时事热点来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2019年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袭击了正在筹备春节的广大人民群众,医护人员、警察队伍、军人、政府工作人员等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表现出大无畏精神,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示范。无论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是汉族大学生都应该从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件中汲取宝贵的思想养分,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9]

(五)对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强调文化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积极接纳社会主流文化,因为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才可以更好地融入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并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当然,这些学生在融入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过程中还可以保留其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等等,只不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心态来认识社会发展现状。实际上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中早已普及汉语普通话教学且在教材的安排上也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接受了相对比较完善、比较规范的国民教育训练,这培养了他们的与他人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助中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并主动融入集体。同时当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也应该以兼收并蓄的心态积极接纳新的思想和文化,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性。[9]

(六)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俗往往会对民族性格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不同的民族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高校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场所,其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为此,民族院校应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思想的智慧。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仰,营造和谐温馨的文化环境。其实,一方面,社会越来越开放、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交流的便利,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正在缩小。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等形式,展示各民族的民俗风情,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10]

(七)对高校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加强就业方面的指导

第一,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以及国内外疫情的发展导致未来几年的就业形式变得异常严峻,不少学校与企业都由线下招聘转为线上形式,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难免会因为就业问题而产生或多或少的压力。这就需要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这些特殊情况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和创新精神,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例如,开展创业就业座谈会、举办创业类型比赛活动,向有创业热情的贫困生宣传最新的创业信息,支持和推广他们的新想法,这样一来,贫困生在创业过程中就不会因为缺乏团队合作能力、人际关系过于简单而失去机会和空间,帮助他们减缓就业压力。第二,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把握就业机会的重要方法之一,因而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应该采取一定的课时专门针对缓解就业压力开展一些必要的指导。例如,可以邀请一些已经获得就业机会的大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咨询。让学生从招聘流程、简历制作、合同签订等各个环节了解就业相关问题并减少其因为未知而产生的心理焦虑。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论上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在现实中要对学生进行贴心的人文关怀,用真情实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大学生更好地化解不良情绪,积极融入校园生活。同时,面对新问题、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找出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差异,探索适合当今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围绕梳理少数民族政策、精准扶贫政策、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机制。

猜你喜欢

贫困生少数民族政治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少数民族的服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144名贫困生的爱心爷爷——余祖堂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