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

2020-12-17玲,王

酿酒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题

张 玲,王 睿

(贵州商学院图书馆,贵州贵阳 550014)

近年来,特色专题数据库研究成为学术热点之一[1]。特色专题数据库是指面对不同用户的具体信息需求,图书情报机构以某一学科、专题、地域特色文化、人物等为研究对象,对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分析、整理、评价、存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建立起来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数据库[2]。中国酿酒产业发达,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酒在华夏历史文化发展乃至当下国人的生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酒文化研究领域涌现出较多精深的成果,酒文化宣传、教育、推广等活动也得以广泛展开。但面对浩如烟海的酒文化文献典籍,以及不断涌现出的酒文化新成果、新现象,尚未有专门的图书馆或数据库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和分类录入。虽组建有“中国酒文化特色数据库”,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3]。鉴于此,本文主要对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问题进行理论考察,以期为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

1 建设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必要性

1.1 为涉酒相关研究提供资料来源

在现有涉酒研究方面,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学术界。在国外,有一些专业学术杂志专门刊发酒、饮酒、酒与社会、酒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如Alcohol、Alcohol and Alcoholism、Journal of Studies on Alcohol and Drugs、Alcohol Research-Current Reviews、American Journal of Drug and Alcohol Abuse、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Drug and Alcohol Review、Nordic Studies on Alcohol and Drugs 等等。这些杂志多数入选SCI、SSCI 等引文数据库,所刊发的成果引领全球涉酒研究的进展。中外涉酒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差异,除了国外学者治学严谨认真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材料获取的难易程度有着巨大的差别。

从《尚书·酒诰》到后世的专题文献,如《古今酒事》(胡山源1939 年)、《中国酒典》(2010)等,对酒文化文献都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但中国古籍浩如烟海,与酒相关的资料十分丰富。在现有研究中,每年虽投入巨大精力,但尚未能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以2016 年为例,中国酒文化研究在酒与文学艺术、历代酒俗及其发展、酒文化旅游、酒器和酒包装设计、酒政、酒曲、酒的医疗价值、中外酒文化比较与传播、酒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展现出研究群体分散、研究成果发表刊物多元、研究内容集中于某些特定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有待于拓展等特征[4]。而这几个基本特征,与对材料的掌握和释读有着很大关系。

现有的酒文化书籍,多数都属于传抄一过,真正去对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加工的研究不太多见。《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帝国尚饮:元代酒业与社会》《醉与醒:中国酒文化研究》等等,是难得一见的好书,材料掌握充分,分析精辟,考证精详,写作态度严谨认真。在通俗写作方面,《醉乡日月:中国酒文化》《中华酒文化》等,也都是严肃、认真的作品。但在其他很多酒文化研究成果中,却不乏以讹传讹者。如一些关于酒的起源的讨论,以及一些关于酒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现象的研究,对材料的占有有限,对材料的释读也略显缺乏。所以,建立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础,从而推进酒文化及涉酒相关问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1.2 为行业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行业产业的发展,不但需要一定程度的创新,还需要对传统的坚守和诠释。中国酿酒产业各子行业,在讲述其各自的行业故事和品牌故事时,无不追溯本行业本品牌的悠久历史、丰富文化。但所谓“悠久”的历史,究竟有多么悠久?其所谓丰富的文化,究竟又有哪些方面?往往是反复简单的传播,甚至是传播一些与历史事实不符、与当下主旋律不符的内容。这除了行业对自身发展历史的漠视,与企业对自身品牌发展情形的不了解,对酒与中国社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有关之外,还与行业产业对相关资料掌握的匮乏有关。行业产业对自身历史进行叙述,一方面可借助于外力,也就是聘请外部专业人员进行包装和宣传。结果可能出现“黄种人喝黄酒”之类的论调。有专门负责包装和传播的专业化公司,进行内容制造与营销推广,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和审慎的态度,还缺乏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的动力与精力,故很难将事情做好。另一方面是行业产业依靠自身力量,进行行业历史讲述和品牌故事的凝练与传播。这也存在人员不够专业,材料搜集和整理能力欠缺等问题。故在目前行业产业的历史研究和文化建设方面,均存在较大的短板。而材料的不足,则是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即便是一些成功的大企业、大品牌,对其自身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讲述,也是十分欠缺的。就拿目前的情形来说,关于中国酒文化的书籍和文章,每年都出版。但在中国酿酒产业发展方面,则缺乏专门的研究。在茅台等大型企业和品牌的引领下,酒企自身历史挖掘和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研究者看来,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不得不说是研究的缺失。而其背后最大的问题,便是资料搜集乏力带来的短板。

研究历史,关注的是过去如何被现在创造出来,过去的建构又是如何用于解释现在,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将来[5]。对行业产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不只是一项单纯的学术活动,一项文化创造活动,还能为总结行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为行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具有现实的意义。建设酒文化和涉酒材料专题数据库,能够弥补现有研究和宣传的短板和盲点,助推行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3 为社会提供了解中国酒文化的窗口

图书馆的公共文化功能,已经为社会各界所公认。实质上,专题数据库也是一个独特的图书馆。只是其将所展示的对象,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数据库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搜集印刷文献、实物文献,开放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局限,只要链接到数据库网络地址,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读取,下载打印。这是专题数据库优于传统图书馆的地方,也是进行公共文化传播和公众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与很多饮酒人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对酒的了解十分肤浅,甚至是错误的。建设酒文化专题数据库,让有意于了解中国酒文化相关知识的人士,有一个合适的渠道和空间。这对酒文化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2 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路径

2.1 提出和完善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方案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既需要点滴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还需要有着科学、长远的规划和建设方案。在建设方案中,应该对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选择、实现步骤、建设模式、永续发展、组织保障、技术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宣传推广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设计、修正和完善。中国酒文化资料丰富,没有一个完善的方案作为指导,是根本不能做出成绩的。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数据库建设任务的艰巨性,也要认识到数据库建设在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畏难情绪,才能真正做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的建设方案。以建设方案为指导,在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为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数据库建设服务。

2.2 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内容选择

根据中国酒文化文献的分布特点,广泛采集各种资源中的酒文化文献。首先是纸本文献。通过查阅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纸质文献目录,按图索骥,将现有的酒文化纸质文献进行数据化处理,然后录入数据库,为公众和其他机构提供检索、使用服务。如超星图书的收录、检索,现在已有全文阅览和字句检索等功能,这是本专题数据库应该参考和学习的。即便是古代典籍文献,中华古籍全文数据库也有检索功能,大大实现了电子化和便捷化。对酒文化相关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其次是已建成的各种数据资源,如中文世界的维普、CNKI、万方、超星,英文世界的EBSCO、Proquest、Springer、Wiley Blackwell、Taylor&Francis、Elsevier Science Direct 及牛津、剑桥等知名大学出版社的数据库资源,广泛搜集其中与酒文化有关的学术论文和其他资料。在解决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行转录、摘译、摘编,或者链接等多种方式,将其内容纳入到专题数据库中来;第三是其他资源类型,特别是网络资源。网络上的资源和数据,鱼龙混杂,这就需要在进行专题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由专业人员进行辨别。诸如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技术文本、研究成果、专利文献、设备信息、企业信息、图片资料、统计数据等等,进行辨析考证之后,对于开放索取的资料,可以链接处理;对于一些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资料,则通过合法途径,尽量将其纳入到专题数据库中来。

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是为了给酒企、研究机构、教育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如下子库进行建设。

(1)酒类政策法规库。从《尚书·酒诰》开始,古代典籍中对酒类政策文献的记载,及至近代,也有较多关于酒类管理的规章制度。当代中国的酒类管理制度,更是几经变迁,各地区也有一定的区域特色。本子库专门收录从古至今的各项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并兼具国外酒类政策法规文献。

(2)酒史文献库。对考古发掘和历史资料中(正史、野史、笔记小说等)涉及酒史发展的文献,进行集中搜集和展示,提供了解酒业发展及其历史沿革、神话传说等方面的内容。

(3)研究文献库。对酒文化研究成果,进行分类著录、检索、下载和使用。侧重于学术期刊、研究机构和咨询机构的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收录后进行题名、关键词、作者、主题、摘要等检索。

(4)酒与文学库。收录古今文学作品中的涉酒描写,诸如诗、词、歌、赋、古典小说、现代小说、新诗等文学类型中的酒文化文献。在文学库下面,再设专题子库,进行整理和收录。因每一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对酒文化相关描写均较多,故此库建设的意义重大,任务也非常艰巨。

(5)酒与艺术库。酒与华夏艺术的发生、发展,均有着密切的联系。诸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唐人张旭的草书创作等,都与酒有密切的关系。在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中,与酒有关者均行收录、诠释。

(6)少数民族酒文化库。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在华夏历史文化的发展史上,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值得去挖掘和整理。水族、苗族、布依族、满族、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无论是酒类酿造,还是饮酒习俗,都有独特之处。在各民族的传说故事和文献记录中,都有相当多的记载。建设少数民族酒文化库,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7)知名企业和品牌库。在这个子库中,收录酒类企业和品牌相关资料文献。如茅台酒文献库,对茅台酒历史发展的记载,学术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文章,报刊上的相关评论,文学作品中的相关描写,乃至经典图片等内容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和入库。并链接到企业和品牌发展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意欲了解相关知识的人士和机构。

(8)知识链接库。对一些网络资源,可进行链接处理。通过链接网络地址,跳转访问酒文化相关研究机构、成果发布网站、科研院所、搜索引擎等。

2.3 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的主体和建设模式

据学者研究,在现有专题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着选题虽大、数据却偏少,内容有机整合不足、范围狭窄,以单独建设为主,缺乏必要的合作和协作等问题[6]。这也是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所需要注意的。尤其是数据库建设主体,需要明确。就中国酒文化而言,如果建设主体为企业图书馆,似乎不太可能。单个的企业尚未有建设专业数据图书馆的打算,且也没有如此的精力和人员支撑。而一般公共图书馆虽有一定的公信力,也有意愿做这样一件有益的事,但所需投入的经费预算,显然也非一般公共图书馆所能承担。最好的办法是由具有建设意愿的图书馆牵头,联系酒业协会或其他专业协会,倡议由全行业共同投入,协力完成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建设经费及后续运行、维护等问题。在现有专题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大学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往往只考虑到自身情形,闭门造车,与行业产业需求完全脱节。这样建立起来的行业产业专题数据库,虽有其存在的意义,但是否能对现实产生作用,还是一个问题。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大学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为主导,酿酒行业全程投资、参与,协同建设,共同维护。

现有专题数据库建设模式,主要有自主开发建库,利用自身专业人员及资源优势,适合于资金和人力均甚丰富的大型图书馆;与数据库开发商合作建库,分工合作,分担不同的任务内容,这要求双方均有一定的实力;整体外包建库,将项目完全委托给数据库开发商,由开发商根据相关要求完成建设工作,其局限在于不利于后期维护[7]。就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而言,目前尚没有任何一个图书馆能够承担如此繁重的工作,由图书馆自己独立开发数据库,难以成功。而将数据库建设业务完全外包,则又不利于建设主体对建设内容等方面的把握。是故,采取与数据开发商合作建库的方式,是较为符合实际的选择。一来可以对内容和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和掌控,真正实现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和意义。同时,还能节省出极大的精力,双方各取所需,各自在擅长的领域进行相应的工作,协同推进数据库建设。对于数据库后期维护,也较为可控。可以通过培训相关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最后达到建成后由图书馆负责日常维护和运行、更新等职能。

3 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原则构想

3.1 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般来讲,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步骤,主要有如下几个阶段:资料搜集和分类,对纸质文献、数据库资源和其他资源类型的文献进行分类搜集、整理,通过购买、捐赠、复制、交换等多种形式搜集相关资料;纸质文献的扫描、 编辑、录入和转换;构建数据库和支撑平台;数据库整合与发布;数据库网络运行的整体布局、建设和测试;数据库的充实和完善、维护[8]。在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另一方面,考虑到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各子库资源较多,内容庞杂。也可考虑先行建设部分子库,如酒与文学子库、酒与艺术子库等,根据建设主体掌握的资源情况,对一些子库进行优先建设,先行建成开放。既可以积累经验和教训,为后续建设提供借鉴,又能分阶段循序完成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总体任务,最后达成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总体目标。

3.2 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

首先,要确保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对于数据库建设的总体目标、意义和目的、建设步骤、建设周期、建设内容、后期维护等方面,都要有科学的规划;其次,是数据库规模和内容要体现科学性的原则。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是为经济发展、管理决策和科学研究服务的信息和资源保障,其先进性、系统性、可靠性、时效性非常重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数据库的规模和性质体现科学性的原则[9]。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在规模选择、内容选择上,都要体现科学性的原则。非如此,不能为社会各界和科学研究服务,那么建库的初衷也就难以得到体现;第三,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内容著录等方面,也要体现科学性的原则。无论是数据来源,还是著录格式、著录方式、文本转换、检索方式、使用方式等,都要坚持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

3.3 坚持学术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是为了满足科研的需要,是为了助推行业产业发展,如何将这两个看似相背离的需求协调统一起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质上,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的优势特色,也正在此处。科学研究机构和人员加强对中国酒文化的研究,已经是势在必行。在近年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及各类基金项目中,不乏与酒有关者,充分说明了涉酒选题的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行业产业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单纯依靠广告或推销就能成功的阶段,同时已经进入了文化竞争、品牌竞争、行业产业整体形象和文化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的阶段。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对于助推行业产业整体文化建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对于酒和酒文化的认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在此专题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学术性,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源,也要体现应用性,要考虑到行业产业和酒类企业的相关需求。坚持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是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成功和长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4 可持续原则

在目前的专题库资源建设中,往往存在重建轻用的情形。数据库建成之日,也就是其寿终正寝之时。无论建设的初衷是多么的高尚远大,但历经磨难建成之后,却发现很难运用或是很难长续发展。很多专题数据库资源,都是由各类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采用项目立项的形式进行建设。专项建设也并非不行,只是项目建成之后,后续追加投入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时,必须坚持可持续的原则。首先,应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进行建设和维护。在任何资源建设过程中,专业人员和专业团队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合格的专业团队,才能保障资源建设的成功,才能保障数据库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其次,资金不足,往往是制约图书馆和数据库建设的最大瓶颈。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要取得长续发展,就需要有一笔长期的资金。如江南大学荣毅仁公益图书馆,荣氏家族不但投资建馆,而且设立基金拨付运行和维护经费。这才是公共图书馆和资源建设所应有的模式和姿态。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可以考虑联合酒业协会和知名酒企,设立联合基金,为数据库的永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第三,数据库建成之后,还要不断提升后期更新、维护的水平。数据库建成,并不是终极的目标。在建成后,需要及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内容进行更新,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对运行系统、网络站点和后台进行升级、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数据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5 保障知识产权的原则

知识产权是数据库和各类资源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方面,在资源内容建设的过程中,要征求专业法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处理好资源来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切实保障原作者、原出版发行者、传播者的各项权益,减少法律纠纷。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进展,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会更上一层楼,这就对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运用法律的武器,保障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合法权益。对恶意下载、传播,盗取数据库内容等不法行为,坚决以法律为武器保障自身权益。

4 小结

在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浪潮中,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为学者的涉酒相关研究,为行业产业发展,为社会各界了解与酒相关知识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首先需要一个完善的方案,对数据库建设的内容进行优化选择,并明确专题数据库建设的主体和具体建设模式。在专题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坚持学术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并切实保障知识产权。只有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才能助推中国酒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成功,将其建成一个可持续的文化项目,从而推进学术研究、行业产业和公共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主题
主位理论与篇章理解
服务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让主题与环境结合,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新诗发生“差异说”:现代汉诗的一个身份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