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理念下学困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12-17王玉
王 玉
(东海县实验小学,江苏连云港 222300)
叶圣陶先生认为,儿童在现实社会发展中还处于个人生长的一个初始阶段,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求知创造的本能。作为认知和实践的主体,学生的成长关键在于其自身所释放出的热情。鉴于此,教师的“教”要能够具备启发性,给予学生自我探究的方向。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它同样需要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和理解。
一、当前自主阅读现状
1.缺乏问题思考能力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最终都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在应试教育这样一个背景下,教师经常是课堂的中心,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导致了学生缺乏问题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时,这对于学困生而言更加不利,严重影响着他们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2.阅读模式单一
教师经常采用任务型阅读的教学方式,即带着学生识字、读词,之后再去进行句子和段落讲解以及语篇的分析,其实这样的教学是需要花费教师很多时间,使得教师没有更多精力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此外,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将注意的点都集中在零散的语言点上,无法顾及对语篇的理解。
3.缺乏指导,技巧不够
因为受到课时安排的影响,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有时间去传授阅读方法,致使大部分学生都是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这对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学困生在此过程中,会逐渐丧失耐心,分散阅读力,无法把握文章主旨,进而影响到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困生自主阅读培养方式
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若能够提高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对学困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的提高有指导作用。
1.培养阅读习惯,提升自主意识
于教育而言,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换言之,就是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就会很弱,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落实。因此,教师要关注学困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才能够为学困生之后的转化和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掌声》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进行预习,因为预习是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同时也契合“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更需要预习,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够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给学生发放预习案:①原来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小女孩?(阅读第1 自然段,试着用几个词概括出来。)②后来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女孩?(阅读课文第5 自然段,试着用几个词概括出来。)③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分别出现在课文哪一自然段?请你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预习案作为预习的一种载体,是以先学作为方法,教师相应指导,让学困生可以先大致了解文本的内容,自主展开探究,以此增强对所学语篇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利用导学案,将“教”转化成“学”,让学困生可以自己先进行学习,知道自身的薄弱点,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学困生也更容易听懂课堂教学的内容。
2.灵活补充资源,激活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趣味的生活里,才可找到一切的泉源。”与“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的观点一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驱动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提升学困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是阅读兴趣。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阅读方面的学习资源,利用多种媒介来拓展阅读的渠道,积极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语文阅读的规律,逐步地爱上阅读。对于学困生,教师更是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学困生有参与课堂的欲望,提升他们阅读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结合多方资源来组织教学,播放《好汉歌》,并对这首歌做一下介绍,并提问学生: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谁能说说?对于这类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多去提问一些学困生,让该部分学生能够有课堂的参与感,这样对于后面的学习热情也会变高。在文本导入之后,教师可以找到电视剧中关于该片段的视频,让学生先整体阅读文章,之后让学生对应文本观看视频。并结合生活中的道具,邀请学生将这个片段大致表演一下,此阶段,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起来,积极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
3.教授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当然,还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那么,阅读策略是为了达到某一个阅读目标所采取的关于阅读的方法。作为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在课堂上的时间,还要能够重视在课外的时间。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够教授学生相关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泛读,做读书笔记,组织阅读讨论会;在课堂外,教师要能够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读本,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并根据所阅读的文本,写出相关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能够关注到学困生的发展,重视学困生对于阅读策略的掌握。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用课堂小节引导学生泛读、精读,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字词,抓住重点的句段,引导学生品读“发愤”,并让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文中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此外,在课外的时候,教师要能够给学生推荐《史记》中的文章,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能够喜欢上阅读,参与到阅读中。
教师要能够引导学困生独立思考,培养该部分学生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穿插素材,激活学生阅读兴趣,不断提升学困生在阅读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