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创作的舞台,绽放激励的精彩

2020-12-17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状元坊小学朱成宇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刘老师榜样后进生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状元坊小学 朱成宇

一、案例背景——相信儿童是天生的诗人

如果有人问我,“在你心中,谁是天生的诗人?”我可能会把“雪莱、泰戈尔、普希金、余光中、徐志摩等人”作为答案回答他。可是,在我实习期间,我的导师刘老师却告诉我们,“儿童,才是天生的诗人。”刘老师的班上人才济济,但最让我们这些即将步入学校的实习生羡慕的,还是他班上学生那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水平,尤其是现代诗歌的创作,更是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当时,我们都想知道刘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能把一个个普通的初中生变成一个个大诗人。刘老师只是说:“要相信,给孩子一个舞台,他定能还你一片精彩……”

怀揣着这样的期待,我正式步入校园,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多么希望我班里的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个小诗人,尽管他们只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但对于刚步入小学校园,还不了解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我来说,这也仅仅是一个理想。清醒的现实给了我沉重一击,学生们连基本的写人、写事、写景的作文都写不好,怎么可能还会写诗呢?五年级的学生和初一的学生毕竟还是有差距的,等他们再大点就会作诗了,我这样自我安慰着。于是我本能地“抛弃”了我的初衷。在小学写作教学的大流中规规矩矩地指导着他们的作文。但是,不久之后的一场“诗歌创作大赛”震荡了我的心灵,燃烧了我的希望。原来儿童真的是天生的诗人,只要教师肯给予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能大放光彩。

二、情景描述——搭建舞台让学生妙笔生花

那一天是星期二,突然接到通知,下周三班上每个学生都要参加“第11届江苏省中小学生诗歌竞赛(南京赛区)”。当我得知消息后,觉得晴天霹雳,我们班学生从未接触过诗歌创作这类活动,他们怎么会写呢?这该如何是好?这时脑海中突然想起了刘老师的话语“给孩子一个舞台,他定能还你一片精彩”。儿童本身不就是最好的诗人吗?他们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不过被“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压抑了灵魂中的诗歌创作天赋,那怎么帮助他们唤醒这一天赋就是我现在应该做的事了。

于是,第二天中午的阅读课,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下周要参加诗歌竞赛,而是谈及上周每个学生写的周记情况。我平静地说:“这次大家写的周记,老师都看过了,总体评价就是‘流水账’居多,所以这周的优秀周记就不请人来读了。”听了我的话后,学生都非常失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后,我急忙接着又说:“今天老师带了几篇‘随笔’想和你们一同欣赏,你们来评评看,觉得写得怎么样?”接着读了一篇“阿三打电话”,这篇随笔风趣幽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听完后都哈哈大笑,觉得非常有意思。然后我又带领学生欣赏了其他几篇风格迥异的随笔,如“黑灯瞎火”“飞蛾扑火”等等。看完后,我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开始时,没有一个人愿意说,后来我告诉他们,这些文章都是老师之前实习学校中初一的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写的。他们大为吃惊。觉得这些小哥哥、小姐姐真是太牛了,文笔太好了。“其实,他们不仅随笔写得好,诗歌写得更好,你们想不想再看看他们写的诗歌呢?”我乘机问道。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要”。可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遗憾地说:“下次有机会再看吧!”

周四的早读课结束了,下面是10分钟的晨会课,我本想着说说黑板报布置的事情,哪知还没开口,就听见学生一起在下面提议,“老师,你不是说给我们看他们的诗歌吗?那就晨会课给我们看吧!”我听了心里挺高兴的,原来他们对诗歌的兴趣还挺大的嘛!于是,我就打开了文件,陪学生一起欣赏了初一学生张佳慧同学写的现代诗歌“等”(略)。

首先我朗读了这首诗,然后请学生朗读,之后共同赏析诗歌的精彩部分。我本来以为学生们说不出什么东西,哪知道他们还挺有敏锐的语感,无论是诗歌的情感,还是诗歌的语言、格式,大家都能讲点东西出来。就这样,我们班只要有空闲的时间,无论是晨会课,还是中午的阅读课,我们都会欣赏一两首诗歌。

渐渐地,班上一些文采较好的女生按捺不住自己创作的激情,私下里写了一些小诗,拿来给我看。我一看,吓了一跳,原来我们班藏着这么多的小诗人呀!比如严锐捷写的“友谊”,朱思羽写的“梦想”,我都觉得很有韵味。

友谊

友谊,

一朵美丽的花儿,

有时盛开,娇魅如火,

有时凋零,僵硬似冰。

友谊,

一本充满知识的书,

有时崭新,需要你时时翻动,

有时破旧,需要你处处补修。

友谊,

你若安好,便是永远,

你若开心,便是晴天,

你若无心,便是天边。

梦想

翱翔在明天的深海,

燃烧在此时的舞台,

我的梦想永不变化。

沉醉在繁华的闹市,

清醒在静谧的乡间,

我的梦想永不停歇。

梦想的脚步离我

越来越近,

哒,

哒,

哒,

它已来到我的身边。

我把她们的诗朗读给大家听,又当着全班人表扬了她们。我跟学生们这样说道:“我很欣慰,五年级的你们可以创作出这么精彩的诗歌。我相信不仅仅是这几位女同学可以做到,其他人一定也能写出来。要知道,诗歌创作跟年龄没有关系,跟性别也没有关系,跟平时的考试成绩更没有关系。凭什么人家初一学生可以写得出来,我们五年级学生就写不出来吗?虽然我们的识字量是比他们少,但我相信我们的想象创作能力肯定比他们强。”学生们个个端坐在位子上,教室悄无声息,通过学生的双眼,我看到了他们的激动、他们的坚定、他们的信心。

果然,他们没让我失望,就连班上的“九大金刚”们,平时不认真学习的他们也抓紧时间不停地写作,一次又一次地拿他们的作品给我看。其中侯一凡的“大街与小巷”、杜何洋的“我的未来”写得都很不错。我把他们的诗读给大家听,大家都忍不住对他们另眼相看。

就这样,在“读诗”“赏诗”“写诗”的一周中,“诗歌竞赛”的那天如期而至,这次诗歌的题目是“我要变变变”。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伸拳脚,一展风采。最后经过评比,我们班三分之一的学生都获了奖。比如我班的颜祯廷同学,平时语文成绩平平,一个被教师评价为具有“理科思维”的学生,但是却获得了“一等奖”。她写的诗歌“我想变变变”内涵深刻,语言富有渲染力,也十分押韵,真想给她大大的“赞”!

我想变变变

想象,

似一叶叶小舟,

逆水而行,

经过每颗童心。

这是童心的外衣,

这是内心的雕塑,

这是欢乐的场景,

我是这想象的精灵!

我想,

变成一条小鱼,

在清澈见底的小溪,

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弋。

但又害怕,

大鱼吃小鱼的生存之道。

我想

变成一株小草,

在母亲大地的怀抱,

可以生机勃勃地摇曳。

但又担心,

人类那肆意无情的踩踏。

现在,

真实的自我,

才是最好的。

鲜花、大树,

朋友、家人,

这才是我的世界。

三、案例反思——创作成功背后的思考

1.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都是困扰许多教师的一个老难题。结合上述案例,我觉得还是学生写作的兴趣不够浓厚造成的。正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写作不感兴趣,即使教师强逼着学生去动笔,写下的也是一团“糟粕”。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如果没有了兴趣,那也就像失去马达的游艇一样,只会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中。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呢?我们可以采用“抛砖引玉”之法,为他们找到一个相似或相关的、会引起学生兴趣的“砖”,在此基础上去触发学生的兴趣点。如上述案例中,我首先让学生读初一学生写的随笔,第一篇“阿三打电话”风趣幽默,语言简单朴实,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样的文章。再经过教师的点拨,他们就会对写出这些文章的人产生好奇。因此这时再引出他们写的诗歌,学生们则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求兴趣。如果你直接让学生看一些晦涩的诗歌,学生大多会产生抵触心理,觉得这又是教师让我们写作的套路。

2.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

莎士比亚曾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学生的创作信心的增强,不是靠我们天天喊口号就能解决的。我们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如果你见到别人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成功,那么你也模仿着这么做,这是为什么?因为别人的行为为你这样做增强了信心,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就特别强调榜样的作用,认为通过对榜样行为的学习,可以直接强化自身的学习,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树立怎样的榜样,什么时候树立榜样都需要一定的考量。对于小学生来说,榜样的选择范围最好不要太高远,要选一些贴近学生的榜样人物或榜样行为。正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这“桃子”长在大树的顶端,那么谁还会跳着去摘这个“桃子”呢?就拿上述案例来说,我呈现给大家看的都是初一学生创作的诗歌,而不是像泰戈尔、余光中这样的名家写的诗,这样会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让他们明白诗歌创作并不是那些著名诗人的“专利权”,我们学生照样可以创作出好诗。

3.一视同仁,唤醒学生的创作激情

素质教育开展以来,一直倡导教师要树立发展的学生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对一些后进生存有偏见。每个班都有后进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或多或少会给这些学生一些“你是差生”“你是拖后腿的”这样的心理暗示。时间一久,这些后进生就会自己给自己定格在这样的“标签”下,越来越坚信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更加地不思进取了。所以,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一视同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的舞台,要经常在言语上或者行为上向这些“后进生”表明:老师没有放弃你,老师很看好你,老师觉得你能行。在上面的案例中,我提到,诗歌创作是一个全新的舞台,这跟每个人的成绩无关,只要你有想象力,就可以绽放光彩。所以,这极大地唤醒了我班后进生的创作激情,让他们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4.及时强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具体的行为后如果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会提升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做完一道题目后要及时地点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强化学生的认知和行为。那语文中的写作和数学中的做题一样需要及时地反馈与强化吗?答案是肯定的。上述案例中,我就提倡这种及时的强化意识,当学生读完一首诗后,我们要赏析它的语言、格式、主旨等方面,每一首诗的赏析,都是一次学习过程、一次强化过程、一次创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例如,上面朱思羽写的那首“梦想”中“哒、哒、哒”的排列形式,就是我们在欣赏初一学生王小龙的诗歌“说”里面的“跳、跳、跳”的强化产物,她有意识地借鉴了这种语言的排列形式,为自己的诗歌锦上添花。

一位哲人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想说的是:搭建一个舞台,你将收获一片精彩。

猜你喜欢

刘老师榜样后进生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