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鸭细小病毒病防控

2020-12-17李明菊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鸭场雏鸭鸭群

李明菊

(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116300)

1 病原简介

本病病原属于细小病毒科成员,完整的病毒粒子表面无囊膜,对乙醚、氯仿等脂溶性溶剂不敏感,遗传物质为单股DNA,可在鸭胚和鹅胚中进行体外培养扩增,从而获得大量毒株。病毒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繁殖时可引发细胞病变,荧光抗体染色后能在细胞核内出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表明病毒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细小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耐酸、耐热,对胰蛋白酶有抵抗作用,在氯化铯中实心和空心病毒粒子浮密度分别为1.39~1.42g/cm3和1.38cm3。

2 流行病学

细小病毒的生物专属性非常强,番鸭是唯一能自然感染的动物,麻鸭、樱桃谷、北京鸭及鸡、鹅、鹌鹑等其他家禽未有感染的报道。本病以雏鸭感染发病为主,日龄越小,感染率越高,发病后死亡率也越高,2 周龄以内的鸭感染率在40%~80%之间,病死率接近50%,一月龄以上的鸭感染率低于20%,病死率小于5%,性成熟后的成年鸭一般不感染或感染后呈隐性经过。带毒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向环境中排毒,当饲料、饮水、饲喂器具等被污染后,很容易感染健康鸭[1]。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发生过本病的鸭场,如果环境不彻底净化消毒,很容易造成下批次鸭的感染。

3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5~10d,主见于一月龄以内的雏鸭,发病程度和感染鸭日龄及鸭场的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根据发病的缓急和具体临床表现,本病大致可分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两种。

3.1 急性型

本型主要发生于1~2 周龄的雏鸭,感染鸭表现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羽毛干燥无光泽,两翅下垂,不爱走动,独卧一角,粪便呈灰白色或淡绿色,不成型,常污染肛门周围的羽毛。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情越来越严重,呼吸极度困难,眼睑、喙部和脚掌部位发绀发紫,身体冰凉,最终因麻痹而死,临死前表现神经症状,病程一般不超过3d。

3.2 亚急性型

本型主要发病于20~40 日龄的鸭,感染鸭精神差,喜蹲卧,两脚无力,行走缓慢,粪便为黄绿色或灰白色,污染肛门,长期腹泻可导致机体脱水[2]。和急性型相比,本型病死率较低,很多鸭可耐过,但后期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料肉比上升,出栏周期延长,免疫力低下,抗应激能力也会降低。

4 剖检病变

对病死鸭进行剖检,可见其泄殖腔扩张,里面充满绿色稀粪,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区域性坏死,微观检查可见肝小叶有脂肪变性,血管扩张显著。胆囊也肿大,里面充满胆汁。肾脏肿大,表面有大量尿酸盐沉积。脾脏肿大充血。胰腺体积也比正常大,表面散布着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心脏软化,心壁松弛,左心室萎缩。肠道呈现卡他性炎症,黏膜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充血,以十二指肠、直肠和盲肠分布最为集中,严重发病的鸭有坏死灶。肺和气管充血出血,表面呈暗红色,肺泡里面有带血泡沫,微观检查可见血管扩张,肺间质增宽。

5 预防

本病可通过垂直方式感染雏鸭,种鸭场务必做好环境病原的净化工作,种蛋入孵前需要消毒,先清洗蛋表面的污粪,之后再用50%的百毒杀溶液稀释3000 倍擦洗,孵化过程中还要对孵化箱进行一次甲醛熏蒸,从而避免野毒污染。做好育雏舍的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清理环境中的羽毛、皮屑及粪便污染物,饲养员衣物鞋帽等要专人专用,由于细小病毒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故每次进出鸭舍只需要将衣物在消毒间用紫外照射5min 即可将病原彻底杀灭。

水塘养殖的鸭群要注意水源传播,很多鸭场喜欢在水面上建立休息区,粪便可直接通过漏粪板落入水中,如果水为死水,很容易流行本病,如果是活水,应注意对下游养殖场的威胁。疫区鸭场应对一月龄以内的雏鸭单独隔离饲养,严禁与未免疫过的鸭群接触,不同批次的鸭禁止混养。定期对种鸭进行疫苗接种,使其体内产生抗体,抗体可通过卵黄进入雏鸭体内,从而保护雏鸭出壳后不被感染。

6 治疗

抗体对细小病毒有直接中和作用,可用于本病的治疗,每只鸭根据发病严重程度以1.0~1.5ml 剂量肌肉注射,用药后一般在12~24h 之内症状开始减轻,采食量逐渐恢复,死亡也能得到很快控制。另外,由于本病发生时,很多鸭会伴发多种细菌性病原的混合感染,故建议注射抗体时,同时再配合注射广谱抗生素,如硫酸头孢喹肟、盐酸头孢噻呋、青链霉素、利高霉素等,从而起到预防继发感染的作用。抗体也可用于本病的预防,特别是鸭群中已经发现有病鸭时,其他未发病鸭可紧急注射抗体,可阻止疾病蔓延。

猜你喜欢

鸭场雏鸭鸭群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鸭群中的鸵鸟
规模化鸭场防控鸭病的综合措施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鸭场的环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