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牛场种养循环生产技术
2020-12-17徐菊
徐菊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农业服务中心 551700)
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建设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3 方共赢的结果。虽然我国有辽阔的草原和丰富的农副产物,但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实现资源循环、节约利用为方式,以增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产发展、经济增效、社会和谐为目标的生产模式,因此,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从资源、环境、生态3 个维度把握农业建设,可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的发展。
1 种养结合的定义
种养结合良性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是利用农作物生产,畜禽生产两个主要环节,实现种植作物供给养殖,养殖废弃物资源用于种植土地,实现资源消纳。也就是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科学地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农业生产。使营养物质在动植物体间良性循环,使之能被充分吸收利用,既解决了养殖造成的有机肥污染问题,保护了环境,改善了人居环境,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养殖+再生能源+绿色种植。
2 种养结合的建立
2.1 畜禽土地承载力的计算
为了实现全消纳、零排放的目标,必须根据畜禽生产实际计算出足够的消纳土地,保证养殖废弃物的消纳[1]。可以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通知的技术要求,计算出需要消纳的土地面积。土地的承载能力计算要切合实际,计算时要将气候问题计算在内,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无法实现消纳,所以计算承载力时,应按照1.6 年的承载能力计算年可提供消纳土地量。
2.2 消纳土地的规划
规模化奶牛场可以利用自有的耕地资源实现消纳,消纳土地的种植应为大田作物,选择这几种高产,可直接作为饲料的作物,主要是青贮玉米饲料、牧草、玉米、大豆。同时,在自有资源不够的情况下,与农业生产单位进行合作,签订消纳协议,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其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资源。主要的合作单位包括有耕地资源的农户、经济作物生产合作社、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
2.3 粪污设施建设
牧场要建立粪污处理系统,实现生产废物、粪污收集。主要包括粪污的集中收集,粪污的无害化处理、粪污消纳排放网络、粪污商品化生产单元。具体是奶牛场要根据自己奶牛场的奶牛数量建设粪污的集中收集池,干粪生产粪污收集池应能存放全部奶牛生产粪污6 个月排污量,收集池应配套粪污干湿分离设备、同时配套污水处理池、配有干粪加工车间,生产中将粪污全部干湿分离,干粪加工发酵处理或直接生产有机肥。剩余污水通过有氧发酵,用于农田的肥水灌溉。
2.4 消纳地配套设施
将处理过的粪污输送到消纳土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通过运输车直接将发酵肥料和肥水直接配晒在农田里,这种方式适合消纳土地与养殖场距离较远,地块分散的情况,机动性强。另一种是构建农田直灌网络,适合消纳地与养殖场接壤距离较近的情况,这种方式是在养殖场和农田直接铺设管道,将废水引入农田。这种方式要求同时在农田建设临时蓄水池和灌溉网络,将肥水能及时消纳。这种方式先期成本高,但运行后成本低,在南方可常年运行,北方的可以冬季采用运输方式,夏季农耕时节采用直灌方式[2]。
2.5 饲料加工设施
奶牛场应规划饲草饲料加工车间,其应能进行玉米秸秆、玉米青贮、玉米脱粒、粉碎加工能力。将消纳土地生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加工,制作成绿色饲料供给奶牛生产。
2.6 运行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循环模式的运行,企业应建设管理体系,体系主要包括管理体系、监管体系、检测体系,管理体系,主要由负责生产的人员成立,负责循环生产的运行,适时调整生产方案,保证生产设备维护,生产人员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主要由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派出的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对畜禽生产、畜禽废弃物处理是否达标进行监督。检测体系由第三方负责,负责土地营养效果计划的制定,试试更新消纳土地的可承载粪污量,同时检测消纳地是否受到污染,3 者有机结合,保证循环体系运行。
3 小结
畜禽生产企业面临着环保压力,为了保证企业运行,开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是必由之路。科技人员也应不断创新种养循环体系,不断降低体系建设成本,生产方案切合实际,营养物质更佳高效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