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注意力,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活动
2020-12-17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奚斜小学孙文军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奚斜小学 孙文军
注意力集中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石。良好的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依赖于学生注意力的提升。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感知的先决条件,凡是注意力指向集中的对象,该对象的感知就完整、清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注意规律,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一、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激发学生注意力
所谓“无意注意”,是指“没有目的的注意”,这种注意往往是由某种新奇的、变化的、强烈的刺激引起的,因而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创设一种学习的情境、场域,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产生一种心向往之的学习意向。
比如,一位教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前,让学生切土豆,通过切一刀、切两刀、切三刀,让学生感知到“面”“棱”和“顶点”的诞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建构长方体的特征。这个过程通过操作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因而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将长方体相对的面“压一压”“量一量”“比一比”的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将长方体演变成正方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将一个长方体的十二条棱分别用黑板擦擦掉,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而深刻地揭示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反过来,给出一个长方体的三条棱,让学生思考长方体的生活原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 米,宽是2 米,高是3 米,这个长方体可能是“公共汽车”。
在数学教学中,无论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学习之中。运用无意注意进行教学,学生能产生探究的强烈愿望,学生的思维源流就能被疏浚开来,思维的泉水就能自然地流淌。
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保持学生注意力
如果说无意注意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那么有意注意就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从根本上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可能自始至终都处于无意注意之中,有时必须运用“有意注意”规律,让学生保持注意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克服学习困难、障碍等,从而奋发有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深刻理解、认识了学习活动的意义、价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才能维持长久。
比如,教学《因数和倍数》,笔者出示了一张数学知识结构图,从图中学生能发现“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位居最底层,犹如一座建筑的地基。有了这样的直观认知,学生认识到,“因数和倍数”是学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通分和约分”“分数的四则运算”等知识的基础,因而十分重要。这样,学生就从主观上认识到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就会调动自我的学习潜质来探究、思考。这种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兴趣,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性、指向性。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置让学生产生疑惑的、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认知进行认知,这就是“元认知”。如果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能力在学习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也能相应地增强。
三、运用“注意结合”规律,提升学生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连续注意的时间,尤其是有意注意的时间是较为短暂的,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规律,在学生注意的最佳时间教学数学重点、难点内容,从而让数学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达至理想的境界。
比如,教学《化简比》,笔者向学生同时呈现了“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和“混合比”。有序地呈现让学生迅速领悟到:整数比的化简是基础,小数比、分数比可以转化成整数比进行化简,而“混合比”既可以转化成“小数比”,也可以转化成“分数比”。因此,从学习逻辑上看,尽管“混合比”最为复杂,“整数比”最为简单,但“整数比”的化简却是教学的重点。为此,笔者紧扣学生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引导学生化简“整数比”。当学生能化简“整数比”之后,再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小数比”的化简、“分数比”的化简。由于有了“整数比”化简的基础,且“小数比”的化简和“分数比”的化简具有挑战性,因而能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时,形式的不断变换,有助于学生注意的转移,从而消除大脑的保护性抑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不同形式的问题促发学生注意力的分配。当学生提高了课堂学习注意力,就能深入地观察、思考、比较,从而形成丰富的数学学习体验。
俄罗斯著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注意力是扇大门,如果没有它,外部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无法进入人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力,通过各种方法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结合起来,祛除学生的“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注意品质,完善学生的注意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