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2020-12-17江苏省洪泽中学
江苏省洪泽中学 张 艳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是综合素质发展和各项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重要时刻,教师应当运用正确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提升。
一、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打造良好习惯开端
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较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因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点增多,层次更加复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水平要求更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仍然沿用之前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学习质量不高。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摆脱之前的学习模式,在课程开始之前要进行适当的预习。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即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学生在课前要做好适当的预习工作,了解下节课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大致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步骤:首先,学生要了解下节课要讲什么,从而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了解该部分内容;其次,学生要在不明白的内容旁做好标记,以便课上向教师提问;最后,学生还要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对新学的内容进行重点发现与理解。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的第一章《集合》部分知识时,需要学生在课前及时进行“集合”概念的预习和理解,掌握实数集(R)、有理数集(Q)、整数集(Z)、自然数集(N)、补集等相关概念,牢记集合的字母表示,在预习时针对不懂的问题,如“交并集”相关问题,要及时做好标记,在课上向教师进行提问。课前及时做好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知识,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学习。
二、课上“听、思、记”相结合,促进良好习惯形成
高中课堂教学工作展开相较于初中而言更加高效,教学任务量更多,因而在讲课时,教师不会占用课堂时间来进行过多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的解释工作,而是把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起来,配合例题进行综合知识的讲解,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运用方法。在课上,教师应当给予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如在课上及时做好笔记,配合之前预习的内容,把自己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上课向教师提问并记录答案。在教师提问时,学生要快速调动大脑进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找出多种答案。另外,课上最重要的还是“听”,即听教师如何运用知识点解题,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例如,在《数列》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个等差数列,可以导出推导公式“an-an-1=d”,d 为常数。这是等差数列的一条重要性质,也是解决等差数列相关问题的关键思路,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要巧妙运用这一性质进行解题。如“求等差数列13,9,5……的第n 项”,可以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出等差数列的公差d=a2-a1=4,an=a1+(n-1)d=9+4n。又如例题:“如果一个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kn+b(k、b 均为常数),判断此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在解决该问题时,首先要根据该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第n-1 项为an-1=k(n-1)+b,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an-an-1=k”来判断该数列是等差数列。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在课上尽快掌握知识点,并领悟到解题方法。
三、课下及时做好复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下及时做好复习工作,让学生在学习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及时巩固。复习任务对于学生记忆知识、强化对知识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但有不少学生认为复习过程就是做题,完成教师留的课后作业。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这一错误认识,积极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复习任务。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将教师在课上讲的习题再做一遍,配合笔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找一些难度更大的题目自行解决来复习强化,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高中数学中,《圆》的相关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课后需要配合一些习题进行课后强化。在课后题中,教师要以“难易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充分的训练。如“判断圆(x+2)2+(y-2)2=1与(x-2)2+(y-5)2=16 的位置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式求出两个圆的圆心距,然后通过与两圆半径之和相比较,得出两圆之间的关系。通过配合习题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课下复习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阶段,由于课程增多,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加紧张,需要学生更加高效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不难发现,高中生的自我学习过程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因而任课教师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