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林场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的有效举措
2020-12-17马艳丽
马艳丽
(国有北票市黑城子林场,辽宁 北票 122105)
近年来,各地林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重点开展造林活动,为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工程的开展提供助力,但我国林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相对较低,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发展。鉴于此,本文详细分析影响林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相关因素及提高举措。
1 导致林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偏低的影响因素
1.1 受造林规划影响
生态建设工程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生态建设工程的核心要素之一即是植树造林,此项目具有可持续、长效、长期性等特点。只有重视造林规划工作的开展,结合长期规划目标,完成相关工作,才能提高造林品质、效果,才能为林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提高提供保障。但目前我国诸多区域开展造林工程时,均忽视了造林规划的重要性,规划期间由于目光短浅,对短期效益过度关注,从而影响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提升。
1.2 受栽培技术影响
林场在开展造林工作时,由于造林种苗的购买、培育过程经常出现问题,因此,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未能认真、仔细地挑选、处理种苗;种苗栽植前,未对树苗根系进行处理,且未能及时整地。另外,林场造林期间,对造林活动过于重视,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部分林场在造林工程中未做好有关管理机制的完善、落实,致使种苗管理工作缺乏合理性、科学性,最终导致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低下[1]。
1.3 受引进、保护树种方面问题影响
部分林场在造林时,为避免因物种单一引发造林失败的现象,引进外来物种,增加林场物种多样性。但多数林场在栽培时未采用科学有效的引进、管护方法,致使树种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等基本需求无法满足,大大降低了苗木存活率。另外,某些林场盲目造林,忽略了保护工作的开展,造成大量天然植被、林木被人工造林林区取代,从而致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严重降低。
2 提升林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举措
2.1 提高林业人员的职业综合素养
实施造林工程过程中,内部工作员工的综合素养对造林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应不断提高林业人员的职业综合素养。林场可为造林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聘请专家教授入场进行教学,为造林员工普及最新的造林理论及实践知识,帮助其丰富专业知识储量、提高职业素养。同时,要组织观摩实践活动,带领造林技术人员去造林成绩显著的林场观摩,学习当地造林中使用的育种方法、栽植技巧、病虫害防治手段等,从而开拓林场内部造林人员眼界,使其积累更多的造林工作经验,促进林场造林工作平稳开展。
2.2 科学设计林场造林方案
林场组织造林工程项目立项期间,应从林场内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骨干调查团队,深入造林地展开实地调查,从而及时、精准地掌握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物种分布、立地条件等,然后整理、总结相关信息,为林场设计造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林场内部在设计造林方案时,要结合林场自身的实际状况及造林调查结果中展示的物种资源、立地条件、气候特点、水土状况和林木特征等确定造林物种多样性条件下的树种种类、造林密度、造林规范、造林方案、抚育及管理措施等内容,从而提高造林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准确性,以保障林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
2.3 合理造林整地
做好造林整地工作,能为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因此,林场要选用符合造林地现场条件的机械设备等完成土壤的修整,从而改善造林空间及土壤环境。林场组织造林工作时,应提前完成造林整地工作,从而有效提升树木成活及保存率。进行春季整地时,应在土壤解冻前做好整地的相关准备,解冻后即刻进行整地,根据造林需要提高其成活率和保存率;进行秋季整地时,需根据树种的选择适当调整整地标准和方式,合理选择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方式,通过生态技术和生物工程的运用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2]。
2.4 因地制宜选择树种
林场在植树造林期间,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物种多样性”原则优选树种、树苗。林场要就近优选乡土树种、树苗,尽可能不使用外来树苗,从而确保移栽树苗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林场应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选择树苗,一般应挑选笔直粗壮、木质化明显、干径粗实、根系发达、长势好、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抗性好、耐性突出及蓄水保墒能力明显等树种、树苗进行栽种。
2.5 正确挑选育苗时间
林场要结合本地区气温回升节点、雨季持续时间开展林业建设工作。北方地区组织造林育苗工作时,可选择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化冻前组织春季播种、育苗,也可选择每年10月中下旬土壤未上冻前组织秋季播种、育苗。南方地区,应在2 月上旬组织林业建设工作,要在4月雨季降雨前完成树苗培育工作。若当地育苗条件苛刻、造林时间紧张、对造林幼苗要求较高,则可采用容器育苗培育树苗。容器育苗效率高、品质好、成活率高、存活率大,有助于林场造林工作的开展[3]。
2.6 合理起运苗木
林场在造林地栽植苗木前,需先将苗木从育苗圃起出、装车并运送至造林地。因此,育苗圃工作人员在起苗时要保护好树苗根系,起苗时要将苗木根部土壤有效保留,充当苗木根系保护伞。树苗装车后,如果运送距离长、天气燥热,应使用遮阴网遮挡苗木,同时要适当为苗木喷洒清水,避免苗木在运输中被暴晒致死或脱水死亡。另外,要尽可能地将育苗圃安置在造林地周边,以缩减运输树苗的距离,降低运输对苗木造成的不良影响。
2.7 正确挑选移栽时间
林场造林期间,要做好树苗种植时间的选择,这对林场造林工作效果有重要影响。若种植时间太早,受低温现象影响,树苗可能会被冻伤、冻死;若种植时间过晚,则树苗得不到良好的生长环境,最终会引发缓苗期过长的问题,此时树苗所需的水分、养分供给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树苗的健康生长,加之树苗生长空间、时间被大大压缩,严重降低了后续造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林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状况,科学选择种植时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树苗成活率。一般情况下,树苗移栽造林时间最好选择在春秋两季,春季移栽要选在3—4月土壤化冻后进行移植;秋季移栽要选择10—11月土壤上冻前进行移栽。在移栽过程中要提前在造林地挖好规格适中的栽植坑,再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原则进行树苗栽植。
2.8 重视管理
要想保障、提高林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则必须重视造林区的抚育管理工作。林场工作人员要第一时间进行抚育、管理新林及幼林,以保证树苗健康生长、顺利存活。从造林至幼林郁闭前,林场每年均要不定期清理林地中的杂草,并防治病虫害。为提高林区经营效益,可适当选择间作林药、林草、林粮等方式以耕代抚,增加林场营造林经营收益,并为树苗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林场内部要推行个人责任制,为每位工作人员明确承担的幼林抚育责任、义务,或通过培训帮助其培养、强化责任意识,从而使树苗成活率、保存率得以提升[4]。
2.9 运用抗旱造林新技术
首先,引入容器苗造林技术。育苗造林时采用该技术,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概率。具体操作过程中,要结合苗木种类、大小优选容器规格,并科学配置营养土,之后将营养土装入容器中,放入树种,进行浇水、锄草等管理,待树苗长成后即可使用。另外,要积极引入抗旱保水新技术、新方法,如购买ABT 生根粉、保水剂等,以降低当地干旱少雨造成的缺水影响,尽可能地满足树苗生长所需水分。
3 结语
林场做好造林工作,有助于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强大的助推力,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因此,林场要科学制定、落实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举措,如此才能实现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