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动手实践,强化数学理解
2020-12-17江苏省如东县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江苏省如东县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朱 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能够吸引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关注,促进学生的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
一、合理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日常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进行知识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让数学知识与动手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课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引入动手实践环节:首先分析学生的各项能力,按能力基础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并为他们布置不同的实践任务。对那些各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要求学生仿照教材内容,对简单的对称图形进行裁剪,进一步观察对称现象、体会对称图形特点;对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提高要求,在完成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自主设计图形并进行裁剪,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努力把相应的数学知识融于实际情境中去,利用已有生活经验思考、实践、操作、反思,学会思考解决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学把握时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引入动手实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高效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能力的有效提升。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引入时机,在学生思维受限时,适时引入活动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直观的行为,变静为动,丰富学生感知表象,切实发挥动手操作应有的价值,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例如,在进行《克和千克》一课的教学时,这两个重量单位相对比较抽象,单纯讲授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教师可引用动手实践进行教学,但不能盲目地全程引用,而是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寻找恰当的时机进行动手实践。如在新知讲授之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台天平、一些水果和一元硬币,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亲自动手测量物体的重量。学生在操作中不断思考,迅速理解了克与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的异同,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上述案例中,动手实践活动有效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增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发展,使知识得到了拓展和延伸,进一步完成了知识概念的构建。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去分析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直接经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提高有效引导,保障学生探索质量
动手实践教学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顺利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学生的局限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引,正确规范学生的实际行为,保障学生操作的准确性,深化探索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测量》一课内容时,教师在完成了基础知识讲解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首先,教师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尽量保障均衡的原则下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为各个小组布置相应的测量任务,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小组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规范学生具体操作中的行为活动,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质量,深化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案例当中,教师通过对实践操作活动的有效指引,深化了学生具体操作行为的正确规范,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高效理解,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升,从而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经验共享,使相互学习成为可能。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分析讨论,也会给其他同学打开思维的窗户,能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老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合作实践学习的机会,巧妙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