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中药材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2-17李玉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11期
关键词:湟源县青海省中草药

李玉新

(湟源县林业和草原局,青海 湟源 812100)

青海省的森林覆盖面积约为452×104hm2,有许多动物、药用植物和真菌,许多品种还会出口到海外。近年来,青海省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林下自然条件,激发农民积极性,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增加了农民收入和林业产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青海省林下种植中药材的发展现状

青海省内种植了丰富的中药材,包括151 种优先用药品种,131 种植物药。以往青海省的中药材种植采用自由模式,只注重采而忽略种植,导致野生中药材逐年减少。大通县是青海省最早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区域,经过多年的发展,青海省中药材种植范围扩大到湟源县、湟中县等地区。2013年以后,中药材市场开始扩大,中草药种植面积出现了大幅度增长,中药材产业发展逐渐加快。到2017 年底,青海省中草药种植面积为10 900 hm2,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 青海省林下种植中药材的效果

2.1 规模种植效益显著

当归、黄芪、羌活等中草药在大通县、湟中县的种植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有所提升。湟中县种植当归为当地带来了4.5×104元/hm2的纯收入,超过了农作物的经济收入。湟源县积极开展土地出让工作,将土地承包给合作社进行中草药种植。到2017 年,湟源县、大通县、互助县共种植中草药1×104hm2,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

2.2 种植区域优势明显

青海省属于高原气候,昼夜温差大,而且有很多荒山,这些条件对于当归等药材生长特别有利,是当归、黄芪等药材生产的优质基地。另外,青海省地理位置特殊,没有受到污染,中药材生长环境超出国家标准。互助县、湟源县、湟中县等地的当归、黄芪等药材品质优秀,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2.3 药材资源丰富

青海省林下的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品种主要有冬虫夏草、龙胆草、缓草、人参等,这些价值比较高的植物主要生长在森林边缘地区,该地区已开发的动植物药材共有100 多种。由于青海地区的地理特殊性,动植物药的材品种更好,疾病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现如今在青海省林下生产的地产藏药材和地产药材超过80 种,地道药材20 余种。受当地环境影响,青海省林下植物和动物药材的生长周期较长,植物的根系较短,可以耐干旱和寒冷,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2.4 森林分类经营模式新颖

自我国开展森林分类管理以来,公益林的采伐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生态公益林起着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的作用,使林地成为当地人民的宝库。为了保持现有的造林成果,改善退化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山区的优势,挖掘自然资源,增加山区居民的收入,在确保森林经营质量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充分利用森林环境,种植合适的中药材将有助于提高山区人民的经济效益。

2.5 林改政策提供支持

目前,森林改革政策逐渐完善,为林地管理、林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使林农的合法权益有了保障,林下药用植物发展得到了有效政策保障。当前国际市场对于中药材的价值有了很高的认识,中药材逐渐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关注。调查发现,我国中药材出口额每年都有很大的增幅,说明我国中药材具有很高的出口价值。

3 青海林下中药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中药材销售渠道较窄

青海当地中草药缺乏合适的销售平台和销售渠道,主要依靠甘肃等买家进行药材销售。此外,当归、黄芪等药材加工企业较少。农民在田间以新鲜产品的形式直接卖给外省的中药商贩,药材价格波动较大。

3.2 中药材种植规模小

青海省各地缺少中草药编制规划。从中药材种植的现状看,布局比较分散,主要是农民家庭经营,规模很小,组织度低,产业集聚度低,初加工、深加工发展不成熟,没有统一的发展格局,因此很难充分发挥大型产业的辐射驱动作用。另外,青海省对中草药需求市场的分析和预测还不够,存在盲目发展的迹象。

3.3 中药材种植扶持力度不足

青海省财政中的农业扶持资金每年只有1 000×104元,很少分配到市级县级,落实到农户手中的扶持资金少之又少。另外林下经济中民营资本、社会资本都不够成熟,缺少林权抵押贷款、产品保险等扶持政策,需要进行政策细化。

4 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4.1 科学的发展规划

青海省要做好药材的种植规划,发挥中草药种植区域特点,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确定中药基地建设方案。充分考虑群众的观点,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选择合适的中药品种,发挥区域特点。例如,可以引导海东市、西宁市种植当归、黄芪、党参、柴胡等药用植物。

4.2 提高中药材经济效益

每个地区要做好畜牧业、林业、农业的整合,发挥资金效益。为了扶持好龙头企业,青海省要加强资金支持,推广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建设。每个地区要做好专项资金的使用,包括农业专项资金、扶贫资金,通过对专项资金的集中、整合,高效使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中草药基地建设。

4.3 做好示范引导

加大对重点县和重点药材种植基地的支持力度,在西宁市和海东市建设1~2 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根据GAP 要求,示范带动全省中药材产业化。此外要做好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工作,建立人工栽培种植基地,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重点扶持重点药材种植县和基地。可以在西宁市、海东市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行人工栽培种植,积极推广优良的中药材品种,带动青海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4.4 精准发力

当前,青海省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大多数贫困户都集中在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受限的浅山地区。该地区经济比较滞后,群众能力不足,难以摆脱贫困。而中草药种植期短、效果快,要把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以建立等级卡户为主要支撑对象。在农业财政支持、林下经济、良种育种、扶贫资金和农业综合发展等项目中,以奖励、固定补贴等先建设后补偿的形式提供支持,以提高农业水平,扩大种植规模,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增强发展的动力。

4.5 应用创新措施

通过政府的资金扶持,培养群众的中药材种植积极性,引导地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中药生产基地。通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林地等形式开展规模化经营。放宽集体林权抵押贷款条件,放宽10×104元以下的贷款评估标准,做好技术创新,革新产业组织,采取新的融资模式,指导社会资本进入中药材产业,推动中药材生产基地的建设水平。

4.6 改进营销机制

青海省要做好中草药的市场营销工作,搭建中草药信息服务平台。要做好市场建设,打通物流网络,可以在西宁市等地区建设中草药交易市场。要做好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使中草药种植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种植信息和服务。青海省还要指导企业、合作社等积极收购中药材,进行初步加工、整理,加快中草药的流通。要组织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积极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电子商务增加中药材的市场交易范围,从而使林下中药材产品不断繁荣。

5 结语

将林业生态建设与农民脱贫致富有效结合,开展森林与医药的复合经营模式,开辟青海省中药产业新出路。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林下药材,不仅可以满足我国对中药材的巨大需求,而且可以保护我国的药材资源,是我国中药材开发的长期目标。

猜你喜欢

湟源县青海省中草药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湟源县农牧民草原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调查报告
湟源县林木种苗工程建设探讨
湟源县畜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近湟源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及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中草药在缓解夏季猪热应激中的研究应用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