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小杂粮的生产优势及种植技术

2020-12-17马协然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南召县荞麦杂粮

马协然

(南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南召 474650)

在南召县的粮食生产中, 小杂粮种植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而且小杂粮品种全面,市场需求量高,还具有食疗以及保健的功能。推广山区小杂粮种植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山区小杂粮的生产优势

1.1 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价值高、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的认可,小杂粮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农业生产中,多年以来一直以水稻、玉米、薯类、小麦为主要种植作物。而小杂粮通常在价格上要高于大宗粮食作物,种植适宜的小杂粮,消费者对小杂粮的重视程度促进了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

1.2 营养价值高

小杂粮的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目前的粮食生产中占据着关键性的地位。不同品种的小杂粮具有不同的营养保健功能以及药理性能。

1.2.1 豌豆

豌豆籽实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2%~24%。豌豆可以通过加工制作成淀粉、粉丝以及罐头食品等。

1.2.2 蚕豆

蚕豆不仅是粮食作物,还可以作为养地作物。蚕豆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了蒸、煮、炸,还可以加工制作成糕点,蚕豆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每100 g 蚕豆中含有蛋白质23.4 g、脂肪2 g、碳水化合物43 g,并且含有丰富的钙铁以及维生素、烟碱酸等。

1.2.3 绿豆

绿豆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并且用途广泛。绿豆籽实是一种蛋白质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的食品,其蛋白质含量可达20%~22%,碳水化合物含量为54%~59%,脂肪含量为0.7%~0.8%,还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此外,绿豆可入药,具有消暑解热、利尿、治泻痢等功效。

1.2.4 红小豆

红小豆是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小豆籽实含有较多的营养,蛋白质含量为21%,碳水化合物含量为56.7%。在中药用药方面,小豆具有利尿益肾的作用。

1.2.5 荞麦

荞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在10%以上,脂肪含量为2%~3%,淀粉含量为60%以上。荞麦粉的蛋白质含量为12%~14%,脂肪含量为3%,淀粉含量为70%~85%,此外荞麦中还含有铁、磷、钙等多种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1、B2,相比较面粉而言,营养价值更高。荞麦中的柠檬酸、油酸、草酸和苹果酸等物质能够降低血脂[1]。荞麦植株的秆、花、叶均可提取出有效成分用于心血管病的治疗。

1.2.6 燕麦

燕麦籽粒含有丰富的营养,每100 g 燕麦中含有蛋白质11.4 g、脂肪4.5 g,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要比水稻高。燕麦作为营养食品,适用于产妇、婴幼儿食用。同时燕麦对糖尿病、脂肪肝、浮肿等疾病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1.3 适应性强

在农业生产中,小杂粮是山区的重要资作物,在施肥方面,主要以农家肥为主,农药的使用较少,是较为理想的绿色农产品。小杂粮的适应性较强,对自然条件以及地理条件的要求不高,并且由于小杂粮作物的根系较为发达,相对来说更加抗寒抗旱,适用于新开垦的耕地种植,也可作为退耕还牧的过渡性作物种植。在25°以上的坡地种植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实现保护耕地的作用。

2 小杂粮种植技术

2.1 选用适宜品种

目前,生产中的小杂粮品种繁杂,存在老化和退化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作物种植地进行合理布局,选择适宜品种。所有种子应选择包衣种子并拌种,同时建立种子繁育基地,加强对现有品种的提纯和复壮,并引进和筛选新品种。

2.2 整地

播种前需要进行整地。由于山区地势较为复杂,不适宜使用机械化操作,需要人工进行土地清理。清除掉土壤中的大块沙石,并深耕20~25 cm,尽量将土地打理平整。

2.3 底肥

山区的土壤较为贫瘠,所以需要在施肥时一次性施足底肥,选择经过发酵的农家肥,可以适量增加底肥的用量,为小杂粮以后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在使用肥料时尽量以有机肥为主,避免使用化肥。

2.4 适时播种

在施加底肥后表面覆土,做出垄沟便可播种。不同品种的适宜播种时间不同,主要依靠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确定是否到了适宜播种的时间。

大豆(杂豆)播种时应确保在0~5 cm 处土层的温度维持在10℃~12℃,5~10 cm 处的土壤水分含量维持在12%~15%,南召县一般在4 月中旬时进行播种。

谷子播种时应该确保在0~5 cm 处土壤温度维持在12℃~15℃,5~10 cm 处的土壤中水分含量在12%~15%,南召县一般在4 月20 日——5 月10 日期间播种。

莜荞麦要确保0~5 cm 处土壤的温度维持在8℃~10℃,5~10 cm 处的土壤中水分含量为14%~15%,南召县一般在5月15 日——6 月10 日播种[2]。

2.5 浇水

山区的水资源匮乏,所以要加强对浇水的管理。浇水的过程应该直接将水浇灌到作物的根系部位,以防发生水资源浪费的情况。

2.6 田间管理

通常山区种植杂粮的区域离农户家都不远,大多数农民可以对农田进行早管,并进行精细化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山区耕种土地的通风情况不佳,并且附近可能会有农户居住,所以应避免使用农药除草除虫,以免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以及对农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2.7 适时收获

随着小杂粮作物的成熟,可以随时进行采摘以及收获,避免收获时间过晚影响了产量。

2.8 病虫害防治

小杂粮病虫害的防治,首先应选择抗病性能较强的品种。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危害,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3 山区小杂粮的发展

小杂粮在南召县的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长久以来处于自给性生产阶段,种植方式较为落后,所种植的品种古老,也出现了退化的情况,小杂粮田间管理粗放,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需要加强领导与技术指导,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有效提高小杂粮的生产效率。

3.1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目前的农业产业化调整,对小杂粮的生产种植进行指导和管理。选择适宜的区域建立生产示范基地,划分区域,有计划地进行生产管理。发展订单合作模式,促进小杂粮产业的产销衔接,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开拓产品销售渠道。

3.2 改良种植品种

目前种植的大多数小杂粮品种为常规种子。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习惯的影响,农民大多选择栽种自留种。这使得种子的商品性程度较低,无法获得种子所带来的利润,制约了小杂粮种子的推广与发展。应鼓励相关企业开发商品种子,解决品种的退化问题,同时对现有的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以及新品种引进。以使小杂粮的种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促进小杂粮种植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3.3 加强宣传指导

对小杂粮栽培技术进行宣传与指导,加强农民对小杂粮种植的重视程度,促进小杂粮的高产增收,逐步推进山区小杂粮的规范化种植。

3.4 建立示范基地

根据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以及地域优势,建立一户一品、一村一品的生产模式,提高小杂粮的商品价值,同时建立生产示范基地,对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并对有效成果进行推广,使小杂粮的生产能够真正的带动山区的经济发展。

4 结语

小杂粮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山区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特殊,可以充分利用小杂粮的生产优势,推动山区小杂粮种植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南召县荞麦杂粮
红山荞麦看木森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春暖花开(组图)
打造兴县杂粮精品 点亮农户脱贫梦想
晚霞伴归人
荞麦
南阳市免费预防出生缺陷筛查项目工作推进会在南召县召开
南召县石门乡举办“快乐阅读?放飞梦想”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