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推广前景

2020-12-17潘国强郭海涛李继东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11期
关键词:顶芽果林红松

潘国强,郭海涛,李继东

(克什克腾旗黄榆沟治沙造林林场,内蒙古自治区 赤峰 025350)

樟子松是北方半干旱地区治沙造林的首选树种,栽植范围广、面积大,其具有易繁殖、育苗造林成本低、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抗瘠薄耐风沙等特点。但樟子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远不如红松,如何提高樟子松林的经济效益是本课题组研究的重要内容。用樟子松作砧木嫁接红松,能使红松生长速度加快,结实期提前。嫁接成功后,樟子松林变成了果材兼用的复合经济林,嫁接后的红松3 年即可挂果,5~7 年可普遍结果。由此可见,积极推广应用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对于改善树林结构,获得经济收益,缓解林业“两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技术来源与实践

2004 年黑龙江省855 农场和黑龙江省牡丹江林研所合作,通过试验掌握了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并进行了积极的推广应用。这一技术主要利用适应性强、耐寒冷、耐贫瘠、抗干旱、抗风沙的樟子松做砧木,与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造林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结果时间较长的红松进行嫁接,从而达到嫁接后的红松果林早结果和早收获的目的。该嫁接技术主要有2 个推广方向,一是建立以生产红松果实和生产速生丰产用材林为目的的人工经济林。二是建立提供优良种子和优质嫁接接穗的种子园和采穗基地。

2019 年——2020 年,克什克腾旗黄榆沟治沙造林林场与辽宁丹东凤城市森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由森工股份有限公司林木嫁接中心提供优质III 代红松接穗和嫁接技术,在克什克腾旗黄榆沟治沙造林林场羊踩沟万亩樟子松基地和万得城植被恢复项目区进行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试验。该试验共计嫁接樟子松林10.5×10 株/100 hm2,目前长势良好,成活率达到85%以上。在积极推广新技术的同时,还可带动周边群众经济转型、依林致富、共同发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为嫁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 重点技术环节

2.1 选用亲和性较好的樟子松作为红松嫁接的砧木

红松木材质量好,松籽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有机食品和保健食品,综合经济价值较高,但红松的种植条件较为严苛、造林成活率低、早期生长慢等问题。为合理改善该问题,林业技术人员一直在探寻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树种作为砧木嫁接红松,从而有效改变红松的缺点。经过研究人员长期试验发现,2 针一束双维管束的樟子松和5 针一束单维管束的红松具有良好的亲和性,用樟子松做砧木嫁接红松,其成活率较高,能达到85%以上,红松结果期大大缩短,材积生长速度也能提高2.04 倍。

2.2 以红松母树为采穗点

选择品质优良的接穗是确保嫁接后的红松稳产高产的关键因素。接穗工作必须在生长旺盛、没有病虫害、结果多的优良母树和优良的无性系分株上采集。嫁接当年春季2 月——3 月份树液未流动前,在保证采穗母树生长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从母树树干的中上部,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外侧枝条作为接穗枝条。采集好的接穗要在低温保湿的环境中贮藏,在放置接穗的窖底部铺一层30~50 cm 的碎冰或雪,将收集的接穗整齐地摆放在上面,再铺盖一层10 cm 的碎冰或雪,按此方法放置3~4 层接穗后,再在上面铺上20 cm 厚的碎冰或雪,使冰雪将采穗完全覆盖,窖口用棉门帘和塑料布封严,窖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5℃上下,湿度控制在80%~90%范围内,使接穗始终保持休眠状态。

2.3 选择正确的嫁接方法,把握嫁接时间

试验所采用的是高枝嫁接技术,选择树木生长条件好、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树高1.5 m,80~110 株/0.067 hm2的人造樟子松林作为嫁接试验用林。通过嫁接把现有的实生林改建为无性系果林,使红松果林的结实期由20 年缩短至3~5年。嫁接方法主要选用芽端楔接法(芽接法),每年4 月下旬——5 月初,在樟子松顶芽生长到2 cm,室外昼夜平均温度10℃嫁接最为适宜。嫁接位置主要选择在樟子松中央领导枝的顶端,如果接穗与砧木中央领导枝匹配不上也可选择第1~3 轮生枝上端。具体方法是将作为砧木的樟子松枝条从距顶端生长点2~3 cm 以上部位的针叶拔掉,然后平切樟子松枝条顶芽,再竖着从中间劈开,劈口略长于接穗切口1~2 mm。挑选顶芽饱满、枝条健壮、还未萌动、水分足,粗度与樟子松砧木顶端粗度相匹配的红松接穗,把接穗顶芽下面2 cm 处的针叶全部拔掉并用剪刀剪下,用刀片除掉侧芽,只保留一个顶芽。用刀片从芽的基部开始削成双面楔形,长度1.5~2.0 cm,把切削好的楔形接穗顶芽完全插入樟子松砧木的劈口,两侧表皮与砧木的表皮对齐,然后用塑料绑条从樟子松砧木劈口以下约0.5 cm 处开始向上螺旋式绑扎,再从上部缠绕到中下部,打结系紧。嫁接速度要快,尽量减少树脂流出,绑扎时要把切口完全密封,防止渗入雨水和病虫害侵入,影响成活率。另外由于树木生长缓慢,在春季风较大的地区不宜过早解除绑条,可在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树木开始生长之前解除绑扎的塑料条。为使嫁接后的枝条始终处于主枝地位,应在每年早春季节进行修剪,修剪掉影响接穗生长的主枝和侧枝,8~10 年后每年要进行促进结实的修剪,这样才能使嫁接后的红松结果多、果实饱满。

3 技术推广前景

通过借鉴先进研究成果和总结实际嫁接经验发现,在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利用樟子松作为砧木嫁接红松,改变了红松生长条件严苛,早期生长较慢,结果期较长等缺点,大大提高了红松对不良立地条件的适应性,提高了红松材积生长速度,缩短了红松果林的结实期,不仅提高了现有樟子松林的经济价值,同时也为林场和群众探索了一条致富之路。若按照3~5 年后平均每株嫁接树可产红松果5 个,每个果实0.25 kg 计算,可产果400~550 个/0.067 hm2,约100~140 kg,按市场收购价10 元/kg 计算,每0.067 hm2果林可实现产值1 000~1 400 元。随着树木的生长,结果的数量和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也会随之增加。

积极推广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现有樟子松林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给林场和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会进一步改善林业结构,缓解林业“两危”局面,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顶芽果林红松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青牛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
关于红松育苗造林技术的探讨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薯块对产量的影响
高效红松果林营林建设技术及管理措施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
浅析富民县山区果林生产优势及未来发展
道地药材建青黛组织培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