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试验课教学改革方法略论
2020-12-17张峰
张 峰
(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安徽 阜阳 236400)
在学习农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试验课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演练,以加强记忆效果,提高应用熟练程度。因此,校方应当重视专业试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提高整体授课效果;教师可以在实践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引导,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
1 农学专业实践课程概述
农学专业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有关,属于在社会工作中能够得到利用的自然科学[1]。由于农学专业知识的实践程度较强,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与观察才能够了解相关知识的基本内涵,并灵活应用,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在农学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相对理论课程的时间较短,重视度不足。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实践课程需要将内部诸多知识点进行应用整合,实现结构化实践教学,降低学生在课程中产生问题的概率,增强整体教学效果。实践课程通常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帮助学生进入试验状态,同时保证试验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意外伤人事故。
2 当前农学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
在当前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实践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2]。例如,农学专业实践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资源普遍较为陈旧,没有包含前沿农学实践内容。然而,现代农学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如果教材内容没有进行及时更新,或仅仅挑选简易内容进行实践,便会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足,对授课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农学实践课程的规划过程中,部分学校或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设置,实践课程安排流于表面,且部分教师在安排实践课程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课时被严重压缩,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充足的实践锻炼,不利于其学习效果的提升。
2.3 考核政策没有完全落实
通常情况下,农学实践课程的考核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然而,部分学校的考核形式与实践课程内容的兼容性较差,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利用相关考试形式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考核,导致学生对自身实践效果产生了认知偏差。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考核数据的优秀程度,没有进行实际考核便随意填入学生的成绩数据,使学校无法了解到实践课程的真实应用情况,降低了考核效果。
3 农学专业试验课程进行改革的策略途径
3.1 创设合理实践体系
在进行农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实践课程体系的完整程度,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相关实践知识,提高应用技能。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原有的实践模式,降低演示性内容的占比,提高综合拓展能力的试验设计比例。通过这种形式,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教师需要注重试验本身的设计理念,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系统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使其知识储备多样化。在实践课程的改革规划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拓宽相关教学平台,实现教学模块的相互整合,增强实践层次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革新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农学试验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应用熟练程度,通过在实践课堂内组织知识竞赛、理论研究等活动,提高实践课程的有效性和质量,并创设互动性实践课堂,锻炼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避免陷入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试验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将其划分为基础性试验内容、进阶试验内容、高阶实践内容等。通过对班级内部学生情况的分析,进行针对化实践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整体授课效果,降低学生遇到无法解决问题的概率,减少教学工作量。
3.3 利用小组教学方法增强实践课程效果
教师在安排实践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小组化改革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这种小组式实践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交流意愿,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级,然后让他们自行组成小组或以成绩能力优秀的学生为中心组成小组。在完成分组后,教师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农学课程题目,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农学知识研究,并加以相关实践,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针对性观察,通过对学生交流模式的分析,不断改进引导方式。还应当针对他们的理论知识实践效果进行研究,如果某一个小组的实践效果较差,教师应当与此小组进行交流,探索出现问题的区域,提出相关解决措施,降低学生的挫败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农学知识、进行农学实践的自信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方式,向小组成员分发课件,提高整体实践的效果,让他们能够根据多媒体资料中的方式进行实践,降低失败概率。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降低教学任务压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良性循环。
3.4 组织对实践课程教师队伍的培训
由于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整体授课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避免对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误导,影响授课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前往农业实践中心了解到当前农业的前沿资讯,革新自身知识结构,并提高教学方式的新颖程度。在组建实习队伍时,学校可以设置专业课教师、新入职教师以及实践课程人员所组成的专业团队,前往培训中心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教师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知识,避免培训流于表面。学校应当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简易考核,用高效率的方式分析教师是否具备相关实践课程开展能力,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5 完善教师、学生的考核流程
实践课程本身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够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校应当对教师展开实践课程的效果进行考核分析,通过调查学生的意见,判断教师是否能够胜任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考核内容中,通常应当包括对教师实践方案设计效果的分析、实践技能考验是否到位的分析、实践结果处理能力的分析等。学校必须不断深入并加强考核体系的合理性,避免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成果造成误判,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实践学习。教师也应当在实践课程内部针对学生展开相关考核,提高他们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实践态度、平时课程的出勤情况以及是否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知识进行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提高教学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学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并降低学生出现问题的概率,为以后的农学知识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