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启蒙的实践研究
2020-12-17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高丽惠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高丽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审慎性思维,即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即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除了专门训练之外,也可以在学科教学中融合批判性思维的启蒙。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批判性思维启蒙工作。
一、养成科学的态度
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肯定学生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只要是学生想法中合理的地方,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引导大家对各种不同的想法展开探索,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受到了重视,从而养成正确的应答态度,即便是大多数人都集中在一种答案上,但是只要自己有独立的想法、有不同的思考,就会自然提出来。
例如,在“认识吨”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多少个三年级的小朋友的体重之和约为1 吨?大部分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以每个小朋友25 千克(教师上课时给出的数据)来计算,得出40 个小朋友的答案。但是也有同学质疑:上课的时候统计体重,我们小组的同学都大于25 千克,所以我觉得三年级的小朋友的体重以30 千克计算更准确,所以只要三十多个小朋友的体重就约等于1 吨。对于学生的这种想法,我表示赞同,并和学生一起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我国九岁多儿童的平均体重确实更接近于30 千克。
二、形成独立性思维
有了不迷信权威作为基础,学生就可以展开独立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质疑。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用一些技巧来掌控好课堂,比如,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预先做出举手的手势,引导学生举手发言,在提问的时候,每个问题可以面向多个学生,这样给更多的学生机会,鼓励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在一些问题的交流中,教师可以用其他办法来统计学生的想法,比如让学生用手势代替发言,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也可以利用交互式授课系统统计学生的答案,然后从中找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引导大家聚焦这样的答案,很多时候,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就来源于这些与众不同的答案中。
三、养成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学生不迷信权威、不盲从的时候,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同样的问题,可以进行多元的探索,这样的探索可以触及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很多时候,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做法就在这个过程中滋生出来,创造性思维就成为可能。
例如,在“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我提供给学生一份资料:二战时期,美国军工厂统计了返程飞机机身上的弹痕,请对照图片说一说飞机上的几号区域需要格外加固?学生的回答集中在机身上弹痕最多的地方,在提问了多名学生之后,我暗示学生注意资料,并明确表示一位数学家与大家的意见不一致。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展开了组内交流,最终有学生提出新的想法:既然这是统计的返程飞机上的弹痕,说明被击毁的飞机不是在这些区域被击中了,换一种说法,返程飞机上弹痕集中的区域恰恰是最安全的区域,因为飞机上在这些区域被击中的次数很多仍然能够返程。这样的理念很快获得了大家的同意,在出示数学家的意见并让学生的想法得到验证之后,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而且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得到发展。
四、培养质疑的精神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同的意见,应当毫无保留地指出,并在质疑的过程中结合理性分析来寻求问题的本质答案,在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启蒙训练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意识。
例如,在“周期排列的规律”的教学中,我创设了摆棋子的教学情境,先是摆出黑色、白色、黑色、白色的棋子,接着我提问学生:接下来老师会摆出什么颜色的棋子?大部分学生认定是黑色的棋子,少部分学生表示质疑,他们认为也可能是白色的,因为棋子不一定是两个一组,也可能以五个棋子为一组,按照“黑白黑白白”的规律排列下去。对于这样的想法,我表示肯定,并引导学生在观察周期现象时要多看几组,这样才能确定是否符合周期规律。又如,在教学“试一试”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用☆、△和○来创造一个周期排列的现象,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创造的周期排列现象都是以三个图形为一组,只是每组中图形排列的顺序不同,但是也有学生以四个图形或者更多图形为一组,因为他们将其中的图形重复应用了,这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我想之所以学生能够有这样的创意,与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密切相关的。
总之,批判性思维作为学生思维品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我们重视和培养,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做好启蒙工作,推动学生的思维品质日益完善,并让学生因此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