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说明文写作技巧的方法
2020-12-17魏青
魏 青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江苏淮安 223001)
统编版教材的习作训练整体编排指向明显,并在传统设置理念下,创造性地设置了习作单元,旨在借助单元语文要素,比如整合“单元课文”“习作例文”“小试牛刀”等平台,构建更具合力的习作指导系统。其中,五年级上册就专门设置了说明文性质的习作单元,打破了说明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重读轻写的壁垒。教师以每个学段的具体学情为抓手,多方整合单元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依托范文明晰文本的特征
(一)精准细读,洞察精读课文的表达奥秘
统编版五年级(上)中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类文本《太阳》和《松鼠》,是朴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典型代表,无论是文本自身的表达特点,还是课后的习题设置,都具有浓郁的习作指导元素。教师要充分明晰这两篇文本在单元中的定位,为最后的习作实践奠定基础。
先从《太阳》说起,此文语言精准、质朴,旨在凸显太阳“大、热、远”的特征。前半部分多以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展开描写,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感受说明方法的运用效果,真正认识到只有运用适切的方法,才能将读者并不熟悉的事物写得通俗易懂,形成较强的说服力。这对于学生初步感知和把握说明性文本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再说《松鼠》,此文语言活泼形象,极富趣味。语文不能仅停留在文本信息上,而是要通过文本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构思,感受作者在整体表达时严谨的逻辑性、描写的细致性、用词的精准性。
有了这两篇精读类文本的支撑和铺垫,学生对说明性文本就有了基本的了解,为学生进行说明文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多维链接,开掘习作例文的说明技巧
过往教材,习作例文在习作单元以附着的方式呈现,统编版教材将其单列出来,成为习作单元的独立模块,可见其在习作单元中的价值。的确,习作例文一般并不是出自经典名篇,一般是同龄人的作品,与学生当下的认知实际相仿,是学生进行借鉴和参照的重要标准。
对比精读类文本,习作例文在编排上增设了旁批,为学生的自主解读和模仿提供了方法支撑。教学这个单元《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时,教师要逐渐放手,鼓励学生运用从这两篇精读课文中学习积累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重在认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辨析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并能够从整体上进行回归与思考。
二、链接生活拓展说明性表达的素材
(一)从生活入手,收集内化素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没有了生活的浸润,语文学习就如同没有了源头的活水。习作过程更是如此。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任何一篇文本的形成,都不应该是凭空捏造出来的,都要与生活实践相关。因此,在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去感知生活,借助观察、调查、记录等多种方式,从生活中获取第一手创作素材。
(二)以表达入手,统合转换素材
很多教师都有一个认知上的误区,即认为学生获取了素材就能流畅地写作了。事实上,从素材的收集整理,到最后的实践动笔,两者之间还有着大量的工作和思维的转换要完成。很多学生掌握了一大堆的素材,却始终无从下手,因此,教师需要在两者之间设定相应的环节作为跳板和过渡。这就是统编版教材设置“初试身手”这一栏目的价值所在。这样的设置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感知自己在阅读时的积累和收获,而且便于学生在交流中的对比和理解,为完成整篇习作奠定基础。
三、契合认知设置说明文写作的框架
(一)依托文本范例,学习谋篇构思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文本的解读不应该局限于文本的语言上,需要从整体角度洞察文本的内在结构,感知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和严谨。比如,在《鲸》一文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针对每个板块的内容,罗列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就此制作这篇文章的思维结构图,将文本内容、写作方法清晰而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的洞察、罗列和绘制,契合了学生直观性思维的特点,能让学生对文本写了什么、如何写的、怎么进行详略安排了然于胸,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表达素养。
(二)聚焦典型个例,习得构思方法
五年级学生不再以词句、语段为训练的重点,而要放眼于整篇课文的结构。因此,教师要从教材文本的范例中走出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而准确的意识和习惯。从选择内容到顺序呈现,再到具体详略安排,学生不仅对所描写的事物有了更加深入而通透的了解,还清晰地设置了自己习作的内容结构和写作思路。学生学习教材范本,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形成自己的设置意图,引领着学生思维逐步走向细致和深入,保障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方向不跑偏、思维不散乱。
四、积极评改完善说明文写作的方式
(一)依托编排用意,明晰评价标准
受传统认知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教授新课的环节上,而忽略了评价和修改的作用。事实上,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评价,学生就会逐步丧失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需要从单元习作的训练目标、五年级学生具体的习作要求等方面,根据不同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一方面让学生在构思和写作时有参考标准;另一方面,为学生在写作之后进行及时评价和修改提供依据。
教师的评价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设定:①能够清晰而精准地介绍事物的特点;②能够合理而规范地使用说明方法,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③能够合理分段,在介绍事物特点时,做到清晰而有条理。有了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说明性文本的写作要求就更加生动、明确,更加容易被学生储存在思维意识之中,也更容易探寻文本内在的规律,从而逐步走向更高层级的境界,提升学生习作的整体性评价标准。
(二)设置层级互动,树立写作自信
习作的评改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可以是自我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能够充分而灵活地运用多种形式的评改活动,让每个学生的习作都能成为被评改的对象,在不同维度、不同层级的互动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所写文章的亮点,明晰自己应努力的方向,从而提升习作兴趣。
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从小组成员的文章中选择一个写得最好的段落,并朗读给其他学生听,然后大家对照老师的评改标准评出星级,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鼓励小组成员将自己的习作分享给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便于习作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参与其中,既接受他人对自己习作的评价,也能够将自己对他人习作的意见表达出来。教师要积极参与小组的交流与评改,对学生的评价和建议进行指导,并收集一些典型的问题和亮点,在小组合作评改之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提高全班学生的集体评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