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校本微教研 改革实践促发展

2020-12-17徐耀光

中小学校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题教研

□徐耀光

在学校发展中,教学科研具有很强的教学辅助推动作用,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研究是校长领导课程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营造育人文化等核心工作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校本教研走向有效性的主要措施。在学校发展中,我们都感觉到:“教而不研难深入,研而不教显空洞”。那么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抓好学校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与研同步提升,相互促进呢? 下面就我校开展“四微教研”(微教学实践、微课题研究、微课程建设、微成果交流)的情况简要做以阐述。

一、开展微教学实践

(一)微教学就是让教学随时随地发生

对于微课,我们的老师并不陌生。凭借现在的智能手机等设备,制作难度也不是很大。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坚持根据教学需求,去制作并用它辅助教学,还不是很普遍,所以我们的微教研就先从制作微课,进行微教学开始。

开展微教学实践,首先是要让老师明白,“教学不一定发生在课堂,它可以在随时随地发生”。无论是我们所任教的国家课程,还是自己开发的拓展性课程,以及学生德育、安全等校本课程,我们的教学都会受到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学生差异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或具体的学情制作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微课提供给学生或家长,就会发挥很好的弥补或辅助教学的作用。比如说,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和关键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践操作,一些演示教学内容等等,可能在班级授课中面对学生的差异和时间空间限制不可能做到人人一学就会;一些书法、绘画、手工等兴趣特长培养的拓展性课程,除了每周有限的集中授课时间,很难对学有所需的学生进行经常性的个性化教学。在这种时候,制作微课进行微教学,就会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高度认可。

(二)在微教学实践中唤醒教师自主意识

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也很容易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微课微教学资源。我们还是主张老师们根据教学需求去制作一部分微教学资源。这样做,一是能增加教师的教学成就感。老师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通过微信或微信群,传给有需要的学生或家长,帮助学生学习成长,学生和家长肯定会很感激我们的老师。另外,老师们通过长期借鉴和自己制作,不但能积累很多微课资源,还能提升自己微课制作与使用的专业技能。二是能逐渐培养起教师的教学教研自主性。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部分老师仍然认为,那就是课程由国家和学校提供、教学由学校安排,资源在网络上搜,而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或教学生。然而,这种观念在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与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我们要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微教学资源的制作就是其中一项很好的措施。自己制作既能有的放矢,还能投学生所好,而且能赢得尊重、提升自己。

二、开展微课题研究

(一)教师是教育教学微课题的最佳研究者

提起课题研究,很多一线的老师,尤其是老教师和刚入职的年轻教师都觉得太高大上,太遥不可及了。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有些老师的研究课题是在沽名钓誉、作秀,没什么实际作用,教学研究是大学教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事情。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听到老师们有无数的教育教学问题和困惑。比如,学生的书写越来越难看、课堂作业经常在课后抄袭、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不愿写、学生越来越那管理……那么这些问,我们该怎去解决呢? 是让今天的问题依旧困惑明天的自己,还是等教育专家、研究人员给我们解决,笔者认为这都不太现实。实际上,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自己就是最佳的研究者,它们就是很好的研究课题。只不过我们平常容易忽略了这些司空见惯的“小问题”或没有去深入探究改进。久而久之,问题还是那些问题,我们也感觉教得越来越难、越来越乏味。为了有效解决这些教育教学问题与困惑,缓解老师的职业倦态,我们的做法是组织教师开展微课题研究。

因此,开展微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是引导教师确立“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在我们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往往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真问题”“小问题”。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在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中逐步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起到以研促教的作用,那么这些“小问题”也就成了我们研究的微课题,这个学习、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微课题研究,问题探究的结果也成了微课题研究的成果。作为校长,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只有通过不断培训指导和案例引领,让老师们有了这样的认识,才可能很好地开展微课题研究。

(二)在学习、探究和实践中完成微课题研究

开展微课题研究,首先要做好教师研究过程的督促和指导。我们的微课题研究一般是以学期(半年)为一个研究周期。从每学期开始微课题的个人申报到学校审核立项,再从研究方法培训到研究过程指导,一直到中期总结和学期成果分享,学校都会按学科组安排相应的教研活动做好全程跟踪指导,以防止立而不研、半途而废。

开展微课题研究,其次是要指导教师总结收获以形成研究成果。我们要让老师明白,教研是以教学为基础又必须服务于教学和改进教学的。我们的微课题研究更是基于某一特定的教育教学问题的学习、探究和实践。所以,我们要指导老师们把自己学习、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发现、认识、经验、方法和新的困惑,及时加以总结。

三、开展微课程建设

(一)一切与学生成长有关的活动都是课程

说起课程,从现实来看,部分老师对课程的认识还是很片面的,总认为课程就是我们所教的教材的内容,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教材去教好学生。这种观点和意识在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已经显得狭隘和落后了。我们要培养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育学生全面的核心素养,仅靠我们手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校纷纷开始探索第二课堂,组织学生社团,举办读书节、科技节、运动会,开辟校园农场等等校本化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为培育学生一定的素质与技能为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所以它们都可以称之为微课程。

开展微课程建设,培养教师树立课程建设意识是关键。我们要知道,课程不仅仅是教材所传承的内容,在学校一切与学生成长有关的教育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课程。课程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我们在学校教学主要使用的是国家课程,这是国家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仅靠国家课程是不够的,这正是作为学校和老师的主要任务。

(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应开发什么样的课程

学校开展微课程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指导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程是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学校的微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没有课程就没有学校教育,没有课程特色就没有学校特色。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应该努力去开发建设什么样的课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既包括我们依据区域和教师自身优势开发的本土化课程,也包括老师们为实现学生培养目标对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发的拓展型课程。比如,我们学校的校园农场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基本的劳动技能而开发;我们的住校生生活教育课就是为培养和指导学生形成独立的生活技能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而开发;我们的书法课就是为培养有书法兴趣的学生掌握书法技巧和抒发技能而设置。除此之外,我们鼓励老师对所任教学科进行拓展和开发第二课堂,比如以培养阅读、写字为目标的语文拓展课程,以速算、兴趣为培养目标的数学拓展课堂,以口语、交流为培养目标的英语拓展课堂等等。

四、开展微成果交流

(一)在交流分享中体验有品质的专业生活

为了进一步激发老师们的教科研意识,让教学与研究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同生共展长、相互促进,我们积极探索开展了各种微成果交流活动,旨在逐步引导教师过“教有所获”的专业生活。

开展微成果交流最关键的是要引导教师树立积累总结教学成果的教科研意识。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大都主张老师们开展教学反思、记案例、写教学随笔、做教学总结,老师们的这些作品中不乏对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我们开展微课题研究、开展主题教研、开展微课程开发实施等等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阶段性的总结。这些总结更是老师们教学教研成果的集中体现,学校组织对这些作品进行评比集册、推荐参赛、公开发表等方式鼓励老师们善于思考、勤于实践、注重积累、精心总结,逐步树立起强烈的教学成果意识。

为了有效推进教师微成果交流分享,我们会通过开展各种教师微成果评比、推荐和讲座为教师搭建好平台。我们在校本教研中会定期组织各类教学教研作品的交流和评比,对其中优秀的成果我们都会安排在教师集中学习或学科教学研讨时进行集中分享,我们称之为“微成果讲座”。这样不但可以扩大优秀成果的分享面和影响力,更主要的是可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比较成熟的一些教学教研成果,我们还会通过向区域内教师培训推荐展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受益面。

(二)在教有所获中实现高品位的专业价值

近两年来,我们组织引导全校26 名专业教师力促校本教研全员开展微教学实践、微课题研究、微课程建设和微成果分享,把打造高效课堂、有效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提升有机统一于一个个教育教学课题的实践研究。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学校校本教研质量明显提升,“以教为主、以教代学”的低效课堂明显改善,有效地促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深知,实现教研相融、互相促进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区区几个人、几次教研活动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以微教研的实践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拓展的探索道路上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校本课题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我的微课题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