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龙胆草高效栽培技术
2020-12-17和桂琴曹立峰袁理春
和桂琴,曹立峰,袁理春
(1. 维西县农业农村局,云南 维西674600;2. 云南海沣药业有限公司,云南 易门651100;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650205)
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Franch.ex Hemsl.)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中国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是中国药典常用中药材。滇龙胆草也称尖龙胆,药用根和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之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肋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等。广泛应用于中药配方和糖浆剂、冲剂、丸剂、片剂等多种制剂[1-2]。人工种植滇龙胆草是解决原料供求矛盾和发展地方生物医药产业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目前,滇龙胆草的人工种植多采用林下直播3年采收或育苗移栽2年采收的方法。但由于滇龙胆草植株矮小,种子细小(种子千粒重仅为24.35mg),且发芽率较低,又是光萌发种子,直播3年采收不仅会出现出苗参次不齐,不同年份的大小苗混生在一起,相互影响生长,还大大增加除草等管护成本,实际可采收的足年产品较少,效益十分低下。采用育苗移栽比直播稍好一些,但也要1年的集中育苗管理成本,移栽后也需要2年的生长管理期,没有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文章在相关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集成总结提出了滇龙胆草根茎分株移栽高效栽培技术,仅供生产实践参考。
1 滇龙胆草生物学特性
滇龙胆草属多年生小草本植物,高30~50cm,须根肉质,主茎粗壮,发达,有分枝。野生于海拔1100~3000m 的山坡草地、灌丛、林下及山谷中。为典型的高山植物,喜冷凉气候,有较强的耐寒性。对温度要求不严格,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条件。滇龙胆草在较为湿润的林下生长良好,但耐旱能力也较强。滇龙胆草可用种子繁殖、主茎扦插繁殖、带须根的根茎分株繁殖。
2 品种选择
用于商品生产的滇龙胆草,要选择植株生长快、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人工栽培多代的优良种源或品种。文章采用的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选育的滇龙胆草良种材料,该良种根系发达,植株粗壮,茎叶簇生,根茎数多,分株系数高,生长快。
3 高效栽培技术
3.1 种苗准备
滇龙胆草的移栽用种苗采用当年采收的植株,要选择植株健康,无病斑、无霉烂的健壮带须根的根茎作为繁殖材料。在当年秋季滇龙胆草采收时,随采收即进行挑选。将挑选好的繁殖材料在室内及时进行分株处理,分株时,每个单株苗要有1个根茎并带2~4条须根,并及时用混有5%多菌灵(含量50%)的草木灰翻拌均匀,达到单株苗伤口杀菌消毒目的,将处理好的种苗封闭储存在透气的框内,保持湿度和低温条件,避免种苗干燥失水或高温发热腐烂造成损失,同时要及时进行移栽,不宜较长时间储存。
3.2 选地、整地、覆膜
3.2.1 选地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具有较好保湿能力的荒地或农田。如果在针、阔叶林下或与果树进行间套种更能提高单位土地效益。滇龙胆草具有一定的耐连作能力,也可在当年采收的滇龙胆草地块进行连作。
3.2.2 整地
选好土地,头年秋季翻耕2~3次,充分曝晒消毒杀菌,经历风霜雨雪疏松土壤结构。如选择在当年采收的滇龙胆草地块进行连作,要施用生石灰或多菌灵进行土壤杀菌消毒处理1次。
种植前3~5d 进行土壤整理,捡去杂草,混合腐熟农家肥22.5~30t·hm-2,或N ∶P ∶K=15∶15∶15的三元复合肥375kg·hm-2作底肥,多次翻耙均匀,再按照宽1.2m 做墒,墒高25~30cm,沟宽60cm。播种时再用模板刮平墒面。
3.2.3 覆膜
选择幅宽1.5m 的黑色避光地膜,两边各留20cm 边幅后,中间用专业设备打孔眼,孔眼直径3~4cm,孔眼株行距15cm×20cm。将地膜及时覆盖在墒面上,注意地膜覆盖要平整。覆膜种植的目的是为了保湿保温,防杂草,降低管护成本,提高效益。
3.3 移栽
滇龙胆草移栽最好在当年的秋季,当年滇龙胆草采收时,随采收即分拣种苗进行移栽。也可在第2年的初春移栽,但滇龙胆草萌动出苗早,春季又干旱,种苗也不好长时间保存,故效果不好,一般不宜采用。
移栽时,先将上述准备好的种苗取出,直接将种苗用手或带叉头的棍具按入厢面地膜孔眼疏松的土壤中,入土3~5cm,移栽株行距由地膜孔眼固定为15cm×20cm,播种22.5万株·hm-2左右。播种后及时浇透水。
3.4 田间管理
3.4.1 水分管理
滇龙胆草适宜潮湿的土壤环境生长,头年秋季移栽时,土壤具有一定的水分,加上少量的雨雪,稍显干燥,但这时的滇龙胆草处于冬季休眠期,不宜有过多的水分;开春以后,地温回升,滇龙胆草也会很快萌发出苗,这时的春季处于比较干旱季节,可以视情况给予一定的水分补充,但滇龙胆草抗旱能力也比较强,若没有灌溉条件也没有关系,滇龙胆草也能自我调节生长。5—6月雨季来临时,要及时疏通排水沟,不能造成墒面积水,引起根腐病等病害。
3.4.2 清理杂草
滇龙胆草秋季移栽后,由于采用了避光黑色地膜,墒面杂草会受到抑制而不易长出,间或会有少量随着地膜孔眼长出来,只能及时人工拔除。但由于作业道没有地膜覆盖,容易滋生杂草,要及时进行薅锄,或用化学防控方法抑制。除草不受次数限制,本着除早除小,见草即除的原则,切不可待杂草长起来形成草荒时再拔草,这样既费工又伤苗。
3.4.3 增施追肥
滇龙胆草在秋季移栽时就已经施足底肥,滇龙胆草植株属于矮小草本植物,对肥料的需求有限,但为了保证产量,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追肥,分别在7月植株生长旺盛期和9月开花期进行2次追肥,用N ∶P ∶K=15∶15∶15的三元复合肥,每次用量105~225kg·hm-2,可直接撒在墒面上,但要及时多次浇水或结合下雨施用,使复合肥全部溶解,避免产生烧苗现象;也可先将复合肥溶解,稀释后进行喷洒;也可直接施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宝、丰产素等液体肥料。
3.4.4 摘蕾
为减少营养物质消耗,促进根系物质积累,加速根茎生长,非采种田在9—10月现蕾后应将花蕾全部摘除。
3.5 病虫害防控
3.5.1 病害防控
滇龙胆草病害较少,主要是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猝倒病、叶腐病和斑枯病容易发生。一般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根据滇龙胆草生物学特性,雨季注意排水,及时清除杂草,增加通风条件,在6—9月的植株生长旺盛期,每隔10d 左右预防性喷施农药1次,多采用多菌灵700~8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倍液交替进行叶面喷雾预防。
(1)猝倒病:猝倒病属真菌引起病害,6—8月发病盛期,病状为感病植株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植株成片倒伏,5~8d 后死亡,湿度过大,种植密度过高发病严重。一旦发病,用65%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7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2)叶腐病:发病症状为感病叶片萎蔫,逐渐变黑腐烂,重者边根烂掉,病区呈同心圆状向四周蔓延,温度高、湿度大利于发病。发病后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1500倍液浇灌病区。发病前用多菌灵700~8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预防。
(3)斑枯病:每年6月末至10月发病。患病叶片出现棕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颜色稍浅,边缘褐色,病斑正面、背面均有黑小点,是病原菌的子实体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死,最后导致整株枯萎。用65%代森锰锌400~500倍液每隔5~7d 喷1次,从6月中旬至于10月用代森锰锌300倍液隔3~5d 喷1次。也可用50%多菌灵400倍液隔3~5d 喷1次,与代森锰锌交替使用。
3.5.2 虫害
滇龙胆草种植过程中的虫害主要是蛴螬、地老虎和蝼蛄。一般在移栽整地时就施入毒死蜱或辛硫磷拌土,使用量60~75kg·hm-2。在生长季节,根据不同害虫的生活史,在不同时期采用最佳的防治方式,在地老虎幼虫和蝼蛄危害期,可用毒饵诱杀,将麦麸炒香,用毒死蜱或辛硫磷将麦麸拌潮,一堆一堆放在田边进行诱杀,毒饵用量60~75kg·hm-2;防治蛴螬可用毒死蜱或辛硫磷液灌根,药液渗入土10~15cm 为宜。
4 采收加工
滇龙胆草头年秋季移栽,第2年生长1年即可采收。由于根中总有效成分含量在枯萎至萌动前最高,所以每年应在此期采收,一般采用刨翻或挖取方式采收。挖出的根部,先去掉茎叶,洗净泥土,阴干或弱光下晒干,晒至7~8成干时,捆成小把,再晒干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