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并举 乐在其中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2020-12-17黄赐峰

中小学校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劳动学校教育

□黄赐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 年3 月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劳动品德的培养必须真正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和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全过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孩子们的劳动教育,充分地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我国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并把它作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必修课。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体魄,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及树立劳动光荣、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意识;通过劳动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意志力,劳动体验可以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增进交流,学会人际交往,学会面对挫折,以及克服困难,从而培养耐挫能力和健康、积极的品质,成为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的“人”。

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一直以来读书人的写照,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生亦经常呈现这样的现状。劳动教育在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看来,似乎可以被读书取代,甚至可以直接忽略:在学校和教师看来,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重智轻劳,劳动与考试无关,甚至会影响学业,所以劳动教育课少排、应付排甚至不排;在家长看来,孩子只要读好书,不会劳动不要紧,家长可以代替包办,再说周末假期忙着各种培训班也没空,所以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正常的;社会上,对职业导向的误导也非常明显,那些光鲜照人的各种“星”充斥媒体、占据聚光灯,那些创造着巨大社会价值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却在一线默默付出。于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劳动教育被淡化、被忽视,甚至被取消。久而久之在孩子的世界里,感受不到劳动的价值,因而看不起劳动的人,也不屑去劳动,甚至不会劳动,更不会尊重劳动者。

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福建省石狮市第七中学是东南沿海渔业小镇的一所农村初中学校,所在地以渔业生产为主,外来生的占比超过一半,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卫生习惯比较欠缺。多年来,我们坚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舒心工作、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探索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实践表明,劳动教育和学校的德智体美教育不但没有冲突,而且完全可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第一,开展崇尚劳动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占比很小,但作用不能忽视,劳动课的教师尽量重视而不是应付了事。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劳动技能培训之外,还努力让学校处处有劳动教育,比如可以通过观看专题片、开展主题讨论会、先进劳动者事迹介绍或实践操作等形式,以及结合学校实际设置的一些劳动课程,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劳动,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能正确地对待劳动者,正确地看待劳动的价值,特别是纠正一些扭曲的轻视劳动者、盲目追“星”现象,切实地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崇尚劳动,争当高素质的劳动者。

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劳动,让学生乐在其中。近几年来,学校提出“迈向新优质、幸福七中人”的工作目标,号召广大师生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建设美丽、活力、魅力、质量、文化和幸福“七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建设美丽“七中”,我们尝试不聘专门卫生保洁员,把全校的卫生工作交由学生来做,结合《班级目标管理制度》的实施,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把卫生责任分解到班级,落实每日三小扫,每周一大扫,由学生自己管理,学生督导队员自己评比。这样一来,有一些原本在家连抹布都没拿过的学生,也很自觉地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动起来,校园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卫生死角也没了,做卫生成了学生在校的自觉行为。学校还将食堂、图书馆、体育室等场所的管理以及校园树木花草的养护拿出来,将学校临时性的一些劳动工作拿出来,设定一定的分值,向全校公布,接受学生个人或班级的申请,视完成情况记入个人或班级的积分,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这样一来,学校一些临时性的劳动可以组织学生来做,学生都主动参加,不怕脏、不怕累,而且乐在其中,有的学生会结伴、主动申请劳动任务。原来教师在校园花圃东凿一块、西挖一坑,种瓜、种果、种菜,很不美观,又不便于管理,于是学校在进行旧校舍改造时,专门预留、整理一块空地,建成课外劳动实践基地,基地分区,责任到人,让师生在课余时间一起劳动、一起收获,由此既能学到一些劳动的知识,又能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还能增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而且每个季节都能见到不同的风景,由此在普普通通的劳动里,融合德智体美的教育。

第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劳动,让劳动价值向外延伸。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和提升学会的劳动技能,懂得劳动的社会价值,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参与一些公益劳动,在劳动中体会社会价值。祥芝美丽海岸志愿者协会是由一对老年夫妻倡议组织成立的志愿者服务队,本着“今天的捡是为了明天少捡或不捡”的朴素理念,在两年的时间里发展成有着200 多位成员、20 多个组织参与的团队,彻底改变脏乱差的海滩,还祥芝海岸线一个碧海蓝天。我们学校党支部和“阳光少年”志愿者服务队就是协会结对共建单位,党员教师、学生利用节假日、主题活动日等时间,活跃在净滩活动当中,得到社会的赞许。在上述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辛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除此之外,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进位于古浮的石狮福利院,开展敬老孝亲义务劳动;清明节组织学生来到烈士陵园,既开展劳动教育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新生开展10 公里远足拉练活动,所经之处宣传卫生常识、捡拾垃圾、美化环境、体验快乐,由此享受劳动之美。

第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让劳动成为自觉习惯。劳动教育不是一些形式,更不是一种口号,关键是要让学生形成习惯,潜移默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当中,入心入脑,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在校劳动习惯,培养学生走上社会的基本应会劳动技能,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同时布置给学生一些家庭劳动作业,类似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积极为父母分担,由此也培养劳动习惯与技能。为了解除家长对劳动影响学习的顾虑,学校每学年都会举办校园开放周活动,主动将学生在校一日行为真实地展示给家长,同时要求家长在家也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率先垂范,让孩子的劳动成为习惯。学校、家庭、社会统一思想、形成一体,由此让学生懂得劳动不但要成为一种习惯,而且要成为一种美德,应该获得提倡与尊重。

猜你喜欢

劳动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