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
2020-12-17申建忠龙胜云吴登梅王福海杨丽丹
申建忠, 龙胜云, 余 杰, 吴登梅, 孙 俊, 王福海, 杨丽丹
(余庆农业农村局, 贵州 余庆 564499)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有人参之子之称,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等功效。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主要分布于辽宁、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为太子参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从选地、选育良种、栽培管理等方面介绍太子参的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1 生长环境
太子参生长于海拔800~2 700 m的山谷林下阴湿处,怕强光暴晒且易枯死。温度在15℃下可发芽,10~20℃适合其生长发育,温度超过30℃时,植株生长发育停滞。
2 选地
太子参最适宜生长的土壤是砂壤土,砂壤土具有疏松、吸散热快等特点,有利于其植株的生长发育,促进植株干物质、养分积累、转运与分配,在其生长后期疏松的砂壤土有利于植株根部生长发育膨大,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3 选择良种
太子参应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在播种前必须对参根进行精选,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伤留全、去坏留好,分级后及时播种。精选过的参根,出苗齐,参根生长一致,不会造成缺苗现象。
4 种植方式及合理密植
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及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高产的主要措施。现主要采用平栽法和竖栽法,2种方法应根据当地条件确定。太子参用种量为20~40 kg/667m2,株距约5 cm,行距15 cm。
5 施足底肥及合理追肥
施足底肥及合理追肥是高产的关健。底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施沤熟的农家肥1 000 kg/667m2,有机复合肥100 kg/667m2。追肥根据苗色和植株生长情况确定,在植株茎叶黄瘦的缺肥情况下,应喷施叶面肥,补充太子参所需营养,及时壮根壮苗,增产提质。
6 田间管理
在苗期进行中耕锄草,恰当喷药,控制杂草的生长。锄草时不宜过深,避免伤到根部,影响太子参的生长。若有杂草,人工拔除,并结合锄草进行松土、浇水、排水,保证前期幼苗土壤湿润、中期防止过于干燥、后期有积水。
7 病虫害防治
7.1 太子参叶斑病
在发病前使用60%唑醚·代森联WG 80 g/667m2对水60 kg喷雾(间隔7~10 d);在发病初期使用25%吡唑嘧菌脂EC 32 g/667m2、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 30 g/667m2、30%苯醚甲环唑EC 30 g/667m2等对水60 kg喷雾。
7.2 太子参病毒病
用30%毒氟磷WP 60 g/667m2、60%吗胍·乙酸酮可溶片剂8片/667m2或40%烯·羟·吗啉胍SP或5.9%辛菌胺·吗啉胍SP 80 mL/667m2对水60 kg喷雾。
7.3 太子参猝倒病及根腐病
用99%噁霉灵原药16 g/667m2或3%甲霜·噁霉灵AS 60 g/667m2对水60 kg喷雾。
7.4 蚜虫
用25%吡蚜酮WG 20 g/667m2或10%吡虫啉WP 32 g/667m2对水60 kg喷雾。
8 采收
夏季植株枯萎倒苗时应及时收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