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主动认知行为的强化

2020-12-17江苏省徐州市徐庄实验小学周海哲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小数数学知识情境

江苏省徐州市徐庄实验小学 周海哲

当今是一个以随时为时间、以终身为时长的自主学习时代,主动认知能力是当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而数学是一门可以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之中的技能性学科,也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主动认知能力的主要阵地。在组织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突出对学生主动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在参与中内化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独立、迅速、理性地处理社会生活事物的能力。那么在组织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强化学生的主动认知行为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如下三条措施。

一、情境为依,降低认知难度

学生能否在数学课堂中主动认知,和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是否相符紧密相关。小学生的形象化认知特点与数学学科抽象化的知识特点是明显不搭的,故在小学数学认知推进过程中,学生很难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探究。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将数学知识认知活动放置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以多维情境的形象性冲淡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以降低自主认知难度,强化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认知参与。

例如,在带领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概念的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人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时的对话,然后问学生:“谁能告诉我,当地的温度是多少度呢?”“零下10 摄氏度。”学生答。“哦?那它用数学符号该如何表示呢?”我继续问。学生在该问题的引导之下写出了表示温度的负数,并对负数符号的含义进行了初步解读。随后,我又问学生:“在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符号呢?它的含义和其在表示温度时一样吗?这之间有何联系呢?”学生纷纷搜集生活常识,补充课堂情境,在多案例的支持下,深化了对负数概念的认知。

在该教学过程中,我以视频播放的方式将学生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对生活问题的解读中逐渐完成了对负数概念的认知,既促进了学生个人生活体验在数学认知过程中的充分激活,也充分地刺激了学生的大脑中枢,唤醒了学生的自主认知热情。

二、合作为凭,延展认知空间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认知活动的顺利推进,是以主动认知空间的提供为基础的。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发挥、主动求索空间,就要充分相信学生,敢于将全部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交给学生。而基于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不强的实际状况,我在组织数学课堂的过程中多选用合作教学法。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根据自己对学生数字感知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了解,构建了“小数性质”四人探究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如下问题:

(1)在商店中,店员是如何表示商品的价格的?店员表示商品价格的数叫什么?

(2)在商品价格的后面加一个0,商品的售价会变吗?售价0.1元的商品和售价0.10 元的商品价格一样吗?

接着,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就上述问题发表了看法,最终在智慧的交融和碰撞中感知了小数的概念,了解了小数的性质。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把对小数意义和性质的探究过程完全交给了学生,给学生个性化认知优势的发挥提供了足够的独立空间,强化了学生的自主认知热情。

三、无痕引导,保留完整体验

要想强化小学生的主动认知行为,就要确保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获得完整的自主认知体验,获得极大的自主认知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维持并强化自身的自主认知热情,更积极地参与到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认知之中。而无痕引导正是保留学生完整认知体验的有效办法。

例如,在对“多边形面积”的自主认知过程中,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然后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公式,但五分钟过后,学生还是没有探究出结果。于是,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石头与大象之间有何联系?”“重量相同。”“哦!我们要找到图形转化过程中的不变量。”“是面积!”……学生纷纷开悟道,随后顺利完成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主动认知任务。

在该教学推进过程中,我以侧面暗示的方法隐藏了教学指导的目的性,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了知识探究任务,维护了学生的自主认知体验。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数学知识认知活动组织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认知主动性,教师就务必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增加对学生的主动认知支持,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与课堂知识探究之间的匹配度,让学生可以在广阔的认知空间中自由翱翔。

猜你喜欢

小数数学知识情境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小数的认识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轴上的小数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