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T 变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12-17张艳
张 艳
(扶风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陕西 宝鸡 722200)
冠心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冠心病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但随着疾病发展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治疗、提升预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公认的冠心病诊断“金标准”,但为有创操作,且操作复杂;心电图是一种冠心病常用检查手段,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无创,备受医患好评。本研究将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309例心电图ST-T 变化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旨在评价心电图ST-T 变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309 例心电图ST-T 变化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怀疑冠心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冠脉造影检查指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有冠脉造影检查禁忌症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重要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疾病者,左室肥厚患者,已经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史者,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资料不全者,合并其他可能导致ST-T 改变疾病患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其中男171 例,女138 例;年龄41 ~69 岁,平均年龄(57.61±8.19)岁;合并症:高血压71 例,糖尿病23 例。
1.2 检查方法
1.2.1 心电图检查 接受24h 12 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检查前先对患者讲明检查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安抚患者情绪,避免主观因素对心脏及检查结果的影响。对酒精擦拭检查区,导联连接后嘱患者平静呼吸并保持静息状态,同时进行仪器校准,带仪器调试完成后开始进行正式检查,连续进行24h,期间嘱患者禁止洗澡、激烈活动等,防止导联脱落;
1.2.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本研究应用Judkins 介入技术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的评价标准为至少有一处冠脉管腔直径狭窄≥50%;冠心病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
2 结果
本研究309 例心电图ST-T 变化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133 例,占比43.04%;133 例确诊病例中单支病变占比41.35%(55/133),多支病变占比58.65%(78/231)。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为43.04%(133/309),敏感性为100.00%(133/133+0)。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深入,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有调查研究表明,冠心病在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早确诊对于患者治疗,提升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操作复杂,且一般基层医院并无条件做此项检查,因此,寻找更方便的诊断方法成为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临床也常将合并冠心病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同时出现心电图ST-T 改变及心前区疼痛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依据。心电图因其方便、无创、经济实惠在基层医院中被广泛用于冠心病诊断,其诊断依据主要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等情况发生时会出现心电图ST-T 的改变[2,3];但本研究中309 例心电图ST-T 变化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133 例,占比43.04%;提示超过半数的心电图ST-T 变化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正常。分析原因可能为心电图ST-T 改变并不具有特异性,除心肌缺血外还有多种因素(技术原因、药物因素、电解质因素、精神及神经因素、疼痛、饱餐、高血压、心包炎等其他心脏疾病等)均可能导致心电图ST-T 改变,且有研究发现,健康人群中也有约10%~30%会发生心电图ST-T 改变;因此,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患者采用心电图ST-T 动态改变作为冠心病诊断的标准更为确切。
此外,但本研究只纳入心电图ST-T 变化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心电图ST-T 变化阴性患者是否会出现冠脉造影检查阳性的结果不得而知,因此后续对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的研究仍需更进一步。
综上所述,心电图检查可作为冠心病初步诊断中的重要检查手段,在基层医院冠心病初步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将心电图ST-T 变化作为冠心病确诊的唯一依据仍需谨慎;如有条件对于疑似冠心病患者仍需尽早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便尽早确诊,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