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测
——了解学生思维的有效抓手
2020-12-17浙江省义乌市艺术学校黄英姿
浙江省义乌市艺术学校 黄英姿
在现如今的小学教学中,绝大部分的教师会依据自身的教学经历与教学经验来推算或者判断学生的思维起点。其实,通过前测研究教育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能够更加准确地对学生的教育进行引导。
一、通过前测了解学生思维的研究思路
前测研究会有目标性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起点,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数学教育过程中的教学形式来置入学生思维起点的前测研究。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当中的《长方体》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展开思维提问式的问题渗透,询问学生:“有多少人知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你是怎样知道的?是否是通过猜测的方式呢?思路是怎样的呢?”面对教师的多个问题,学生会在课堂上讨论或者研究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计算公式又是怎样得到的。这样的问题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够更好地活跃思维,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思维的起点,进行精准判断。
二、通过前测了解学生思维的有效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育课堂当中,教师以课题来观察学生思维起点,通过前测研究来了解学生思维起点的结构,最有效的分析方式就是调查和数据对比。为了保证数据的时效性,教师必须在数学课堂进展的过程当中展开相关的思维起点分析。此外,通过前测研究分析学生的思维起点,可以对不同学校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对比。
依旧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当中《长方体》一课为例,在A 小学当中,教师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多少人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是否通过猜测的形式?如果是猜测的,你的思路是怎样的?”该班级有30 名学生,经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结果,有18 人举手表示他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而剩下的学生没有了解过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反观B 小学,同样选取了一个30 人的班级,依旧以《长方体》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同样的问题,在教师问题提出后,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在短暂的问题交流后,仅有11 人举手,而剩下的学生则表示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无所知。
从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在A 小学,受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式等影响,A 小学的学生在思维起点和理解能力上并不比B 小学的学生差。不知道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生往往是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他们对于一些复杂的题目不会进行过多的研究和计算,久而久之,会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困惑,从而影响数学成绩。因此,当我们教学新知识之前,可以对学生做一个简单的前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选择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三、通过前测了解学生思维的教学启发
我们通过对学生展开前测研究,能够了解学生思维的起点,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判断。在之前的前测研究中,人们觉得A 小学学生在思维理解能力和问题分析方面会与B小学学生有着一定的差距,但随着教育事业的推进,教育改革和新课程逐渐延伸到每一所学校,每所学校的学生在思维起点和问题的分析理解方式上的差异会不断缩小,而且因为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经历会为农村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思维环境。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提前猜测,猜测过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方向,再动手操作去验证猜测的真实性。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与已学知识的关系。学生对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判断,会对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实际物体,让学生更好地判断和理解,简单地对这些实物进行描述,更加直观地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呈现在学生的脑海当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教师要时刻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起点的探寻,以思维为起点,探寻的最佳方式就是前测、研究和观察,在研究与判断中准确地对学生展开数学引导,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