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0-12-17黄向阳吕惠萍
黄向阳, 吕惠萍
(南安市医院 福建 泉州 362300)
临床行介入治疗入路的常用方式为经股动脉穿刺,触诊穿刺是应用范围最广的穿刺方法,其主要缺陷为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偏高[1]。利用骨性标志定位及X 线引导穿刺可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医师长期X 线暴露危险性较高,其临床应用受限。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属全新穿刺入路方式,其主要优势为操作时间短,精确度较高,可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2]。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3年时间内收治共计84例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及介入治疗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0年1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84例,全部患者均行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及介入治疗,其中男45例,女29例,年龄范围为35 ~82岁,年龄均值为(54.27±5.38)岁,术式包括脑血管动脉瘤栓塞术27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29例、下肢动脉介入治疗28例,单侧患者51例,双侧患者33例,顺行29例,逆行55例。
1.2 方法
利用超声波探头对患者股动脉纵向及轴向进行扫描,以超声波图像为依据,评估患者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股总动脉解剖走向,确定患者动脉硬化情况及股动脉分叉位置,确定股总动脉与股骨头解剖关系。全部84例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单壁动脉穿刺,进针位置为股动脉上方。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于患者在皮肤设置小切口,将穿刺针(18G、10cm)沿切口进入患者皮下组织。超声监视调节进针方向,使针尖向股总动脉前臂持续性推进,将股骨头正上方股总动脉作为进针点,操作中需损伤股浅动脉与股深动脉。如超声监测显示患者血管存在动脉硬化斑块,需调整穿刺路径。进入患者股总动脉后,穿刺套管针内部回血,此时可将针芯退出,置入导丝及血管鞘。完成上述操作后需对血管穿刺点进行闭合操作,可采用手压迫止血或闭合器止血。术后采用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行抗凝治疗。
1.3 评价标准
评估84例患者技术成功率,评估操作时间(穿刺针进入皮肤至血管鞘置入)。
2 结果
84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技术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3.02±1.14)min,2例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腹股沟部位产生血肿,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穿刺部位闭塞狭窄等并发症。
3 讨论
临床行介入治疗主要入路方式为股动脉穿刺入路,触诊穿刺的盲穿模式临床应用广泛,此类穿刺技术成功率较高,其主要缺陷为并发症发生率偏高,如穿刺点位置设置过高,可导致髂外动脉受损,此部位缺乏股骨头支持,止血难度大,极易引发盆腔出血,如穿刺位置过低,则可导致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如穿刺导致血管中斑块破损,则无法保证穿刺成功率,为此需采取更为安全有效的穿刺入路方式[3]。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84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技术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3.02±1.14)min,2例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腹股沟部位产生血肿,提示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效果及安全性显著。人体股动脉在分叉前存在长度变化,其通路安全长度均值约为1.4cm,长度变化范围约为0.5 ~2.5cm,如股动脉分叉较高,在常规出诊穿刺模式下失败率约为5%。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利用超声辅助可准确迅速进入股动脉上方分叉区域,利用路线图血管造影等技术可为后期进行股浅动脉插管营造有利条件。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可精确控制穿刺技术,通过高分辨率超声波对股动脉结构的显示可有效避免股动脉安全区长度变化对穿刺操作的影响。对于肥胖患者、股动脉搏动微弱患者、无股骨头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安全性及临床效果优于盲穿,操作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4]。本次研究中2例患者术后产生并发症,腹股沟部位产生血肿,其主要原因与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有关,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医护人员手压止血约15min 效果不佳,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压迫止血时间可增加至30min。行超声引导期间,股骨头超声定位具有重要作用,部分超重患者将进针位置设置与腹股沟褶皱上方5cm 出存在风险,为此需利用超声引导降低穿刺风险[5]。
由此可知,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可缩短操作时间,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本次研究受多因素影响,未能选取足够患者样本量,缺乏同类研究分析比对,经超声引导下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的临床应用需进一步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