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学习期望研究*
2020-12-17刘岩芳宋倩倩袁永久张玉
刘岩芳 宋倩倩 袁永久 张玉
(1 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 黑龙江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众之间进行信息的传播交流的途径也在逐渐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在这种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网络学习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来探究其发展特点与学习期望,加深大学生对互联网学习的认识,以提高这种互联网学习方式的利用效率。
一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现状
随着信息系统与移动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相关的一切逐渐成为社会公众的日常,作为互联网技术使用主体的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也成为一种生活常态。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成了公众关注的热点。2017年,美国新媒体的《地平线报告》中也已经将移动学习作为了公众进行社会学习方式的一项研究重点。而大学生作为对新技术、新思想接受能力最强的社会群体,对移动学习终端的使用率也是高于一般社会群体的。
国内外学者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近十年。我国学者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学习、在线学习等方面。由于智能终端普及率的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智能终端使用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慕课、学堂在线、弹幕教学、好大学在线等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手段不断刷新着公众对教育方式的认知[1]。在教育方式不断翻新、知识的获取难度不断降低的今天,大学生也面临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挑战,大学生需要学会在充斥着各种信息的社会网络中,摒弃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垃圾信息,理智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高质量信息,并且花费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所需知识的学习中。本文试图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出发,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期望,促进大学生对网络学习方式的正确利用,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均在各种网页、APP 上开发了自己的在线教程,很多高校之间也打破了教育壁垒,形成了不同高校间的课程联合教学模式,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更多途径,学习到更多自己想学感兴趣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育公平的最大化实现[2]。此外网络课程的便利性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上课时间,也可以根据自我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选择自己的学习次数,学生可以按自己实际情况反复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教育中所倡导的因材施教。
同时,互联网教学的出现也最大程度地完善了课堂学习内容的丰富性,越来越多的教学材料、教学工具都可以通过网络、云盘的方式在课堂上分享,与以往文字图形式的教学有所不同,更多的动画、实景教学方式都可以实时或者以链接的形式出现在课堂,而且国内的各大高校基本实现了无线网络的全覆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大学生营造出一种很轻松便利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掌握学习的进度,在不受时间地域等条件的限制下,使用网络文字、视频等方式进行所需知识的学习。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在知网、知乎、微信、微博以及各种课程专用APP 上学习,同时也可以在这些软件的交流专区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实时地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特点
1 网络学习方式的创新性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发生改变,大学生也开始从单纯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获取,在学习方式上也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是大学生以一种助教的方式进行的学习,老师会根据课程安排将下节课所需知识分配给学生,理论性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课下自学的方式获得,课堂上可以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获得更多延伸知识和实践性的经验。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和学习心得都可以通过网络留言或者弹幕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中,老师会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实时的解答。老师也会依据课堂进度组织讨论,学生可以自行划分小组,并在小组中学习讨论,然后将成果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更多的起到了一种引导作用,学生开始全方位的变成学习的主体,一方面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2 网络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比较匮乏,也很难学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想要获取的知识,学习质量也不会很高。在现有的网络学习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接受度高的课程进行学习。目前,各大高校都有自身进行网络学习的网站,加上各种学习APP 的出现,基本上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能从网络上获得。大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接触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知识,除了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出全面系统的学习模式,促使自己成为一个掌握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 网络学习氛围的开放性共享性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好地实现了各大高校之间以及高校各学院学生的互动,能够更好地形成一种良好的知识共享圈,通过互联网以及校园网能够有效地实现大学生间的交流,也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共享。这不仅能够很好的拉近各高校以及各学院之间的关系,也能更好地促进各大高校的共同进步,大学生可以通过交流来获得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老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授课技巧,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授课中的不足,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水平。老师授课水平的提高也能很好的带动学生出勤率的提高,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知识的获得。
4 网络学习知识更新的多样性和快速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轻松便捷,大学生获得知识不仅具有时间上的快速性而且具有内容上的多样性。但是不经筛选的海量信息很多时候也会使大学生产生难以抉择的焦虑情绪,知识本身并不会带来很大的挑战,带来挑战的是在巨大的知识海洋里挑选自己本身所需要的符合自身发展的有益信息,目前这个问题也是一时难以有效解决的。另外,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简单,也正因为如此,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容易被打扰,学习时间也很容易被割裂。
5 网络学习的差异化个性化
每个学生对课程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吸收新知识的速度有所不同,在课堂上记笔记的速度也是快慢不一,对新事物的适应程度也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老师的讲解并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一个人,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原因跟不上进度,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进而会导致学生产生忧虑的心态,会因为丧失信心对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其导致的结果是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会越拉越大。一直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成绩不断降低,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3],进而引发一系列类似于逃课、上课不学习玩手机、看小说、上课睡觉等行为,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状况,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
相比之下,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更有优势可言,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通过网络学习可以随时快进、暂停、反复播放,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熟悉程度,来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就能节省很多重复学习的时间,自己不理解的认为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反复研究,加深理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情况随时进行重复学习。这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学习能力各异的状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习惯。
6 网络学习的全球性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教育正在从高校和国家的界限中解放,教育的全球化趋势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机会。现在教育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和传媒技术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开放[4]。随着网络技术和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可以跟随大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随意的组合,并且可以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传送给需要的人。互联网构建的全球化学习趋势开始被全世界的学习者接受,学生们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三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期望
1 期望
期望是指社会公众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状态或行为的某种预期认知[5]。在大学中,期望主要表现为学校、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以及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自我期望体现的是大学生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规划,外部期望则体现了包括父母、学校、老师等在内的社会群体对大学生的期望。合理期望的存在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制定了学习期望,却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期望无法实现。由此带来的迷茫与困惑也会对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对今后的生活与工作都产生影响[6]。
2 大学生的自我期望
大学生的自我期望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目的、目标、习惯、方法等几个方面,同时还会涉及关于期望的评价、实施以及修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成果的影响程度非常大,树立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过程的持续时间长度,良好的学习态度能促进学习的有序进行,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那么学习过程可能会因为任何一个细小的因素而随时终止。同时,良好的学习目的也是一个能够很好地促进大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因素,合理完善的学习目的能够推动大学生学习进程的不断进行。
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短期的学习目标和长期的学习目标两种,短期目标就是对目前进行中的课程学习成绩的要求,长期的目标就是大学生的整体学习规划,包括在校期间如何获得专业的知识,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日后如何更好地获得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等方面。
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决定了规定时间内大学生能够获得的知识量,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无形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也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7]。很多大学生虽然对自己有很大的学习期望,但是往往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而影响了知识的获得,所以大学生要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 大学生的外部期望
大学生的外部期望主要是指身边人的关心与期望,除了来自父母的期望,大学生的外部期望基本上来自学校和老师。其中学校期望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资源,为此学校会在学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上给予最大的支持。近年来,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中所使用的用具以及教室设备的建设。在管理上学校也越来越注重学生本人的意愿,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习就业指导,尽力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设施与服务以更好的体现学校的期望。
老师对大学生的学习期望主要表现为老师在课堂上会尽力将更完善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并且和学生进行专业上的讨论,老师还会对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业生涯规划进行更好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家长对大学生的期望主要表现为家长会尽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做出的决定给予最坚定的支持,在学生还没有做到完全独立的状况下给予适当的经济支持。合理的激励与认可,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8]。
注重对大学生学习期望的把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大学生的学习收获。因此,不论是大学生本人还是对学生有着重大期望的学校、老师和父母都应该重视学习期望的作用,注意开展期望教育帮助大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期望,最大程度地为大学生学习期望的实现创造条件,并且在知识、文化、经验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大学生学习期望的建立进行指导,以便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学习期望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