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和价值探析*

2020-12-17郭一丁倪倩倩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校园文化文明

梁 伟 郭一丁 倪倩倩 (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培育对象,同时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保障。只有大学生们对生态文明的内容特别熟悉,特别认可,才能发自内心地去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奋斗终生。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进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和价值探析,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一)生态文明知识教育

针对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不断减少的现实状况,党和国家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下,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教育,首先要让其明白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物质循环。让大学生客观具体的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从而注意到自然资源的不可重复性进而保护珍惜节约资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了遏制,但是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只有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人们明白生态危机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和使用自然资源造成的不良后果,需要及时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去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是对有关生态文明的基础性知识进行普及的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最基础的环节。《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一书中明确地将生态文明知识教育分成两个方面:其一是自然生态与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常识,如生态、环境的概念,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等知识;其二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本规律,自觉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1]。

(二)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在生态文明教育的全过程中给大学生灌输的生态文明思想培育生态文明意识,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欣赏自然和享受自然的恩惠生态文明教育是当下高校的重中之重,是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力,生态文明教育在校园、课堂中应该得到体现,促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其一是让受教育者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知山知水;其二是让受教育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照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其三是让受教育者爱护大自然,用实际行动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其四是让受教育者知晓大自然对我们的恩惠,促使受教育者养成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就是在受教育者的内心树立对自然的热爱和喜欢,进而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摒弃掉一些不合理不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用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阐释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与不可违背性,使学生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意识,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按自然规律办事的自觉性。

(三)生态文明道德教育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2]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通过生态文明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

具体地说所谓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生态文明道德教育主要有两个内容,其一是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道德意识,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道德教育,通过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道德意识来唤醒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促使大学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其二是树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理念,将社会主义所倡导的生态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一部分,促使大学生以具体全面历史的眼光看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起保护生态环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德观念。

生态文明道德教育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从道理伦理的层面去感化人类不良的行为习惯,缓和人与自然的尖锐关系,促使受教育者明白大自然的先在性和唯一性,通过生态文明德育教育让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有效的生态文明道德行为习惯。

(四)生态文明法制教育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这一过程代表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法制的保障。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国家必须施行强有力的法律措施,生态文明法制教育的关键就是提升受教育者法制观念和知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使广大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学会利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和保护环境[3]。

大学生生态法制教育应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受教育者从法律文本的学习和领悟中感受我国的生态法制,从而让受教育者将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刻入内心,以增强他们的生态法律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其中写到“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该法律在总则提到“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中提到“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相对于中国而言外国的环境教育出现的更早进行的时间也更长,国际上早就有很多针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案,比如法国的《环境法典》,俄罗斯的《联邦土地法典》,澳大利亚《环境违法和处罚法》等。通过对上述法律的学习,可以让大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强化他们的法治意识,从而让他们担负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重任。

(五)生态文明实践教育

认识的归属是实践,在进行生态知识教育、意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后,最终我们的目的是实现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引导,使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创造,从而达到让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的生态文明知识,做到知行合一,进而提升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能力。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实践教育作为生态文明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将大学生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转换到实践当中去,真正意义上地让大学生回归社会,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做到知行统一。恩格斯认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5]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实践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校园生态环境与自身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通过营造一种和谐的生态环境氛围,使大学生切身体会生态文明,进而主动接收生态文明思想。

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教育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教育还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在教育的同时让大学生适时适当地走出课堂进入社会,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这样可以让大学生对自然界有一个客观的认知,激发他们保护大自然的欲望,促使大学生承担起来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进而让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

二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既然要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要建成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小康社会。因此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无尽的破坏,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使得人类遭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21 世纪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是属于生态文明的时代。面对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人类开始重新定位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开始反思在人与自然这段关系中人类对大自然所造成的伤害,开始思考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一个崭新的文明,它用其独有的方式向世人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人类爱护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生态文明思想的教化,只有将生态文明教育实行下去,时代才能不断前行和发展。新时代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同时提出了“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下作为有能力有抱负的大学生,接受正规且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其核心内容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必须要在理念上升华认识,党的十九大站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五位一体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2]生态文明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是贯穿于其他四个方面,具有融会贯通的作用。所以生态文明就尤为重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新时代下大学生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他们是未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建设生态文明就需要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生态思想引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对他们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重中之重,是高校教育的必修课。只有将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生态文明思想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加有利地推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建设,所以生态文明教育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下的必然要求。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一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他曾经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同样的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的多元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培养实践者和接班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建设,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人的全面发展正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大学生是有思想有活力有激情的一批人,他们的发展关乎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撑。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的先在性和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让大学生明白建设社会主义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热爱自然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这样才能共同繁荣。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可以使他们认识到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明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从而发自肺腑的去尊重生命保护环境。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必然的,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生态文明思想和意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帮助大学生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实践者。自工业文明以来,我们的地球饱受污染的侵蚀,大自然已经千疮八孔,现阶段下只有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证人类和大自然有序发展共生共荣。大学生是高素质人才,通过高等教育的学习,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是国家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国家强盛必要因素,目前我国进行供给侧深化改革,不断优化产业经济能源链,只有高素质人才在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中倡导和建设生态文明,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可以想象到未来的世界发展肯定是绿色的发展趋势,哪个国家或者地区拥有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哪个国家或者地区就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样的,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习中国梦的主力军,大学生是否具有生态文明思想,掌握生态文化知识,践行生态文明行动,将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只有在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才能不断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大量人才,才能提高我们科学水平进而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不断地为中华民族福祉和为人类文明作贡献,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三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增强生态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工业文明发达的今天,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是随之而来确是工业化大生产遗留给我们的环境恶化。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是成长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的童年经历我国粗放的经济发展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这些情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与意识。20 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粗犷的方式,这些行为不断侵蚀着孩童世界观与价值观。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梦的建设者和宣传者,他们富有活力、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基础。马克思说过:“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6],这段话我们可以分析出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只有改变意识才能改别其客观世界。,大学生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马克思抨击资本主义向往共产主义的历史观、新时代习近平共筑中国梦的大局观,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扭转他们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局面。生态文明教育不光理论层面上的教育,更是政治、实践层面上的教育,只有通过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才能促使大学生不断吸收生态文明思想,进而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已经成了“95 后”和“00后”,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是中国高速腾飞的年代,他们身处全球化的时代下和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接触到的事物纷繁复杂,这些都导致了他们思想观念的复杂化。只有对他们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他们的思想观念得到改良。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前行的,当今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所以生态文明教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只是片面地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问题,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重要。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范畴已由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向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的两个维度拓展。

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一是给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活力,二是可以使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落到实处,从而更有利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不但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德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思政教育更有深度与厚度,同时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极大丰富了高校德育的内容。尤其是全球变暖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人类必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一个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应当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政教育更应该将在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生态思想的理性生态人作为重要课题,同时这是时代赋予思政教育的全新的使命与责任。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使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尤为突出,党和国家越发重视建设环境宜人的优美中国。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以来就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讲话,党的十九大上更是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且指出要建设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美丽中国宏伟目标就需要全社会行为起来,全身心的一点一滴地去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具有时间性的事情,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正确价值观和知识丰富的引领者和传播者。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大学生比例的不断增多,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他们思维敏捷,具有旺盛的活力,能够很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自觉落实生态文明行动,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贡献力量。大学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只有大学生具备了深厚的生态文明知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思想,才能成为美丽中国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充当排头兵,将自己学到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知识传播给家庭和社会,所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

(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学习在校园中,成长在校园中,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品性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开拓视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极具远见性地预料到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因此他提出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解。因此推动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指导,提升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高品质的绿色的校园文化,对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具有加速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该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以绿色理念为指引,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浅出地做好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于教育工作,增加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促使大学生认清当前我们所处的大自然是什么情况,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观念,绿色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只有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活中。校园文化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只有将生态文明教育贯彻于校园文化当中去,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帮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梦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四 结语

生态文明教育是21 世纪不可或缺的高等教育,是将广大高素质人才塑造成为符合生态文明标准的理性生态人,使他们摒弃掉一些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养成绿色生态的行为习惯。生态文明是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取代人类无限向自然索取的价值观,是人类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文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势在必行,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和非常重要的,通过将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价值教授给新时代大学生,使他们明白自然的先在性、尊重自然规律,才能真正意义上到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最终和解。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校园文化文明
请文明演绎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漫说文明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