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与措施
2020-12-17杨红霞
杨红霞
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与措施
杨红霞
(府谷县林业工作站陕西榆林719000)
林业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林业是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国家经济平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近年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部分林区的病虫害问题日益增多,对林区内各类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了严重威胁。文章以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为基础,提出了林业病虫害的对应防治方案,以期为相关人员解决林业病虫害问题提供参考。
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防治策略
森林资源是维持人类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自然资源,保证林区林木健康生长,消除林木病虫害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部分地区的林业工作人员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时常出现各类问题,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理想。为此,文章利用问题分析法指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据此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
1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业病虫害预警机制存在缺陷
就林业病虫害的危害性而言,多数病虫害可大面积破坏林木,阻碍当地生产建设发展,进而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由此可见,针对病虫害建立预警机制对控制林业病虫害影响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多数地区的林木部门尚未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警机制,部分地区的林业工作人员对林业病虫害预警工作存在认知缺陷。另外,部分地区的林业部门在病虫害预警工作方面仍以人力为主,忽视了现代化林业监测设备的作用,使得林业病虫害预警机制的实际作用聊胜于无[1]。
1.2 防治工作收效甚微
随着我国植树造林工作进程不断深入,国内各地区的林业面积显著增加,为促进生态经济平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国内林业面积不断拓展,林业病虫害的作用范围亦随之扩大,致使现行的病虫害防治手段逐渐失去作用。另外,由于西北部地区林业部门资金有限,无法对现行病虫害防治手段进行升级优化,进而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微弱。同时,在大量使用除虫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背景下,各类林业害虫的耐药性不断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显著上升。
1.3 现行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存在缺陷
要实现林业病虫害的科学、高效、持久防治,林业部门需针对常见林业病虫害制定系统性的防治工作体系,并保证各项病虫害工作发挥作用。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国内部分地区的林业部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的认识存在缺陷,在病虫害监测、防治、预警等方面投入较少,难以形成高效的工作体系。另外,部分地区林业部门管理制度落后、工作责任划分不明确等问题也是影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1.4 病虫害辐射面积广,防治工作收效差
随着国内植树造林计划的不断深入,人工林的整体面积逐渐扩大,在林业病虫害流行期间,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人工林染病。由于人工林无法使用化学药剂,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在人工林中迅速扩散的林业病虫害。林业病虫害的种类较多、繁殖周期较短,且部分虫类对农药的耐受能力较强,在缺少有效病虫害控制手段的人工林地区,林业病虫害通常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若缺少必要的防治经费及技术手段,随着林业面积的扩张,病虫害防治工作将难以开展。
1.5 偶发性病虫害防治难
偶发性病虫害是一类发病时间短、无法有效预防的林业病虫害,此类病虫害时常会导致现有的病虫害预警措施失去作用,无法在短时间内研究病虫害的形成环境、条件及应对方案,导致偶发性病虫害防治问题成为林业部门久治不愈的“心病”。由于偶发性病虫害发病时间短,在缺少有效应对方案的前提下,偶发性病虫害将导致大规模林木染病,进而影响林区树木的正常生长,导致树木减产、林业发展受阻等问题出现。
1.6 部分林区种植树种过于单一
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各地林区面积显著提升,但受资金、环境及地区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引进的树苗品类过于单一,导致整个林区的病虫害抗病能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多数林区的病虫害防治经费有限,难以对单一品种林木制定多类型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案,进而导致此类林区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开展。
2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 深化林业部门对病虫害预警机制的认识
要完善现行的林业病虫害预警机制,需从深化林业部门对病虫害预警机制的认识入手。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由于该地经济欠发达,落后的经济条件使得本地林业部门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现有基层护林员整体素质偏低,导致该地区的林业病虫害预警机制存在缺陷。要解决此类问题可参考如下方案。第一,邀请本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或其他林区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基层护林员开展林木病虫害预警教育工作,从人员层面补全预警机制缺陷问题;第二,当地林业部门需设立林区病虫害预警工作专职部门,从管理角度解决预警机制缺陷问题;第三,加大林区预警监测设备的投入力度,引进多点视频监控系统,从设备角度解决病虫害预警机制缺陷问题[2]。
2.2 提高护林人员的整体素质
由于部分地区林业部门的护林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林业部门在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受陕西地区经济发展限制的影响,优秀护林人才的缺口逐渐增大,该地区的多数护林人员学历较低,对林业病虫害的基本类型缺乏认识。为此,该地区林业部门领导可采取如下解决方案。第一,提高林业部门员工的基础待遇,完善员工福利保障制度,加大人才引入力度,吸引高素质人才,以初步解决护林人才缺口问题;第二,由林业部门通过不记名投票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参与跨林区的专业技术学习交流活动,并采取“老带新”等工作模式提高现有护林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
2.3 完善现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
目前,国内多数地区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存在缺陷,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收效甚微。例如,陕西关中地区地处中国西部,受地区发展影响,该地区林业部门的经费有限,无法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建设中投入资金,进而导致该地区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存在缺陷。要解决此类问题,林业部门可参考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林业部门领导应在明确本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缺陷的基础上引入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制度,从而补全本地林业部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缺陷;第二,林业部门领导需针对本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情况,将工作细化到个人;第三,依据林区病虫害防治责任划分构建合理的奖惩机制,以提高基层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
2.4 根据林区面积增加护林经费投入
由于陕西关中地区地域广袤,人工林区的整体面积远超其他地区。因此,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当地林业部门领导应根据林区面积适当增加林区的护林经费投入。在落实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注意以下要点。第一,林业部门负责人应正视大型林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压力;第二,按照林区面积制定合理的林区护林经费配给制度,确保大型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效果;第三,根据林区面积配发远距离病虫害监测设备或建设专用的病虫害检测网络,以提高大型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反应速度。
2.5 通过微生物及物理防治手段应对偶发性病虫害
由于偶发性病虫害具有作用时间短、发病快、破坏性强、应对难等特点,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难以有效解决偶发性病虫害。因此,林区管理人员可尝试引入微生物、物理防治手段应对偶发性病虫害。具体实施方案如下:第一,生物防治法。护林员应分析本地林区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寻找适用于防治本地病虫害的生物菌类,通过寄生等方式破坏林区虫体的繁殖环境,以达到消灭林区病虫害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生物菌类时,工作人员需确保生物菌类既对病虫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又对林区树木无害。以常见的天牛及松毛虫为例,护林人员可采用白浆真菌进行生物防治。第二,物理防治法。护林员可根据病虫害类型挑选燕子、啄木鸟、喜鹊等生物天敌。在实际操作阶段,护林员需测算林区总面积,并绘制林区病虫害热点图,在病虫害密集地区投放较多数量的鸟类,以保证物理防治工作的效果。以啄木鸟为例,一般情况下,成年啄木鸟每天可捕食数百只害虫,对松毛虫、天牛幼虫、金龟甲、螟蛾等害虫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另外,护林员也可尝试引入小型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以瓢虫为例,瓢虫可对危害树木的蚜虫、蚧虫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但在引入瓢虫时,护林员应确定不同种类瓢虫的习性,以免造成负面影响。
2.6 扩大混交林种植规模
由于单一品种的林木缺少自然抵抗林木病虫害的能力,因此,林区管理人员应从林木自身抗病能力的角度丰富林区林木种植品类,以强化林区对常见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具体落实方式如下:第一,依据地区环境特点选取抗病抗虫型树种,例如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梧桐、杨树、松柏等。第二,扩大混交林种植规模。按照陕西关中地区温度带的特点合理搭配混交林。例如杨树松柏混交林等。第三,在种植混交林树苗的准备阶段,护林员应预先对预植树苗进行全面的驱虫处理工作,以保证所植树苗健康生长,并顺利形成抗病能力。
3 小结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关系到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林业部门领导应正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员工素质培训工作,完善现有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体系,以提高护林员应对林业病虫害的整体能力。
[1]黄纹.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相关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14):76-77.
[2]吴微微.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274.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8.14
S763
A
2095-1205(2020)08-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