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与发展建议

2020-12-17李姿锐程杰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8期
关键词:保险业保险公司虚拟现实

李姿锐 程杰(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中国作为新兴保险市场潜力大

根据瑞再研究院最新sigma报告显示,我国的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在这几年间逐年提升,最高在全球保费收入中所占份额已经提升到20%。在下个十年中国极有可能在全球保费收入方面成为世界上第一大保险市场。中国保险市场特点呈现新特点、新趋势,这样新发展趋势促进保险产业向数字化发展转型,能够帮助建立我国的保险生态系统。目前,全球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巨大,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这是20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从保费萎缩规模上看,保险业能克服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影响,全球寿险保费和非寿险保费将分别下降6%和0.1%。预计2020年新兴市场总保费将增长1%,2021年将增长7%,中国作为新兴保险市场将成为带动保险业恢复增长的重要因素,预计2021年总保费收入有望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从各种外部和公共消息源中获取的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理赔预测中值约为550亿美元,保险业充足的资本使得有能力去吸纳新冠肺炎疫情最终造成的理赔负担。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保险业的影响忧喜参半,但是中国保险业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因此改变。

(一)大流行风险和中国保险业发展

回顾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时间节点,自1980年恢复国内业务经营以来,40年间遭遇了两次传染病大流行风险的考验,一次是爆发于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当时的中国社会可以说从卫生医疗体系到保险保障意识以及全社会的应激反应都处于一个比较基础的水平。另一次就是爆发于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的医疗卫生部门反应迅速,防控措施精准有效;我们的市民防范意识较强,面对新冠疫情能够做到冷静理性;我们的保险业也能够快速反应。从最初武汉暴发新冠疫情到如今已经能够直接提供包括健康保险、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产品,或者把保险责任扩展到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保障上来。

(二)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总体趋势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对外开放保险市场一直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政策导向,2019年在华外资及中外合资险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9.9%,市场份额高达7.2%,而同期中资险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仅为12.2%。外资及中外合资险企在中国保险市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根据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中国)2020年6月23日《开放政策下外资险企在中国的新机遇》白皮书中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分析,外资险企对中国保险市场强劲的发展动力和长期向好的发展前景有十分充足的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影响

(一)疫情对国内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1666年的伦敦大火是保险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因为这场浩劫四分之三个伦敦城断壁残垣,人们流离失所。然而这场大火并不是只给人类带来伤痛的记忆,伦敦大火结束了当时伦敦致死率非常高的鼠疫,重建的伦敦城为城市建筑风格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改变,最重要的是大灾之后人们的风险保障意识觉醒,同时牙医尼古拉斯.巴蓬将差别费率应用到火灾保险的经营中开创了现代商业保险经营。时至今日,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也是“危”和“机”并存。

1.疫情给保险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首先,为了防控疫情而采取的封锁措施限制了社交活动,从而在短期内对传统的线下业务开展形成不利影响,保单销售和手续费收入下降都将带来保险公司利润水平的下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寿险保费萎缩的幅度要远远大于非寿险保费萎缩的幅度。

其次,非寿险业务经营受疫情影响最为显著的领域为旅游保险、交通运输保险、贸易及信用保险。目前中国保险行业为了配合国家复工复产的整体布局,快速恢复产能,积极的扩展保险责任或者研发疫情相关的复工保险。而国际上存在保险行业把新冠肺炎疫情定义为大流行风险,基于大流行风险的可保险条件考虑而拒绝承保或者提供理赔的问题。

第三,从保险企业包括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在内的整体业务经营角度来看,疫情导致的保险赔付虽然可以应付,但是投资业务的回报将受到长期利率走低的影响而持续低迷,从而影响到寿险和非寿险市场中的长尾业务。2.疫情给保险业带来的有利影响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有利影响最为直接的是人们意识到为传染病大流行风险配置保险的重要性,而这种风险管理意识,会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风险管理规划和资产配置的既有习惯,提高公众风险管理意识的同时,在更长的业务周期里促进多个险种的业务保费长期增长。

其次,在财产保险方面,基于产业部门为了降低未来业务中断的风险而进行的全球供应链重组,将会产生工程险,保证保险和财产险等领域新的保费增长点。

第三,这次疫情给互联网保险和科技保险的加速发展带了非常大的机遇,互联网保险和科技保险在出现之后一直动力不足的最大原因在于人们对于传统业务模式的留恋。受疫情的影响,客户行为加速线上化,更新产品形态以适应线上交易的需要成为保险企业未来努力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类似于蚂蚁链保险销售可信回溯技术等创新科技应用于互联网保险业务流程中的诉求会加速营运模式全面数字化。这将带来保险企业和科技平台之间更多的合作。

(二)疫情对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

1.总体趋势

2002年中国获准加入WTO,这也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元年。在这一年,分别属于美国和日本生的3家保险公司获得在中国营业的保险业务执照,于是,我国颁布法律并实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去年,对于我国保险行业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国出台一系列鼓励保险对外开放政策来鼓励中国保险公司扩大对外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加入WTO的第二年,非典作为当时引起全球普遍关注的传染病大流行风险因素并没有阻止外资保险公司响应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脚步,2004年14家外资保险企业进入中国,历史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但是总是压着韵脚,2019年中国保险业释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号。也是在2019年,有4家著名保险公司获批在我国境内经营,2020年1月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开业,同期友邦保险“分改子”方案被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所披露。所以从总体趋势上看,疫情对中国保险业扩大开放的影响十分微弱。

2.审慎原则

与中国保险业几乎不受疫情影响一路高歌猛进的扩大对外开放形成明显反差的是银行业的表现,今年以来汇丰中国已经关闭了中国内地6家支行,虽然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业离柜交易占比越来越高,但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在后疫情时代国际政治局势还不十分明朗,随着疫情对公共卫生和经济的影响蔓延到对人类社会的撕裂,敏感问题会越来越多,经济重建的压力,对产业链的保护,会导致各国政策一致对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更加融合的社会分工格局将会受到利益拉扯的影响,合作共赢还是恃强凌弱是个选择题,人类曾经付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代价来学习合作共赢,然而资源的稀缺性是个问题。

在后疫情时代基于审慎原则的考虑,中国保险业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经营的保险企业的准入和监管问题,对个别带有政治目的的外资保险企业和跨国集团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本身也是一种必要的风险防范。

后疫情时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建议

(一)可保性条件的边界和政企合作的模式创新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手段,要求其所能管理的风险具有可保性。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需要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疫情的传播以及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确定其评级是否达到大流行风险的程度。一旦达到大流行风险的程度,商业经营的保险企业将无法持续的为大流行风险所带来的巨额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必须寻求政府的合作。政府为了提振经济而向社会提供类似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通过保费补贴或者再保险风险转移等方式稳定商业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这将是后疫情时代下传染病大流行风险的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

1.政企合作模式创新思路

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不同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政企合作模式,传染病大流行相关保险的经营所采取的政企合作模式。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政府和险企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横向合作的关系,保费补贴和保险理赔都是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方式来完成风险分摊的,不管风险带来的影响大小、损失多少,政府和保险公司都是按比例承担的。而传染病大流行风险的风险防范可以尝试一个创新的模式,后疫情时代不是疫情完全消失,而是在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仍有可能局部或者大面积爆发的一个新常态,人类要因为传染病大流行的可能性建立新的防范机制。当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传染病大流行的风险指标低于大流行风险的标准,既符合小概率事件的可保性要求的情况下,在有政府保费补贴的前提下,商业保险公司独立承担保险赔偿责任。一旦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传染病大流行的风险指标达到了大流行风险的标准,即达到了不可保风险的边界,就开始启动政府分摊赔偿责任的模式。这种模式属于纵向合作,由政府负责超出商业保险公司通过精算预估出来的赔款部分。

2.保险业对外开放格局下的政企合作关系

保险业对外开放格局下,外资保险企业和中资本土保险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政企合作关系上应当享有和本土保险企业相当的权利。以交强险为例,作为一款强制车主投保的商业经营性质的保险,交强险可以说从问世以来就备受瞩目,首先,交强险有很强的公益性,强制车主投保是为了保障第三方弱势群体获得经济补偿的基本权益。其次,交强险作为一款强制保险追求社会公平,所以费率统一,保险条款统一,保险赔偿额度统一,最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在经营该险种是不应以营利为目的的。最后,交强险在国内是纯商业经营的强制保险。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量,交强险的业务经营就比较敏感,但是外资保险公司如果不具有经营交强险的权限,车主在外资保险公司购买商业车险后,不得不在本土保险公司购买交强险,这给车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了简便办事流程,车主势必在本土保险公司完成车辆全险的配置,这又造成外资保险公司痛失车险市场业务份额的局面。参照交强险市场的模式,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外资保险公司在传染病大流行风险相关的保险和增加了传染病大流行风险保险责任的相关险种的业务经营的过程中也可以寻求和中国政府之间的政企合作提供更全面的保障以吸引保险消费者巩固市场份额,中国政府也将借道外资保险企业优秀的风险管理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规模为保险消费者提供准公共物品来提高全社会抗击传染病大流行风险的能力。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下,把政企合作关系扩大到外资保险公司,可以提高保险市场层面风险防范技术水平,增加风险损失吸纳能力,可谓是双赢的选择。

(二)保险企业和科技平台之间的合作

保险科技公司致力于应用科技手段实现保险业务经营全过程的数字化,虚拟化和精准化。后疫情时代出于对疫情本身风险防范的考虑,减少人员聚集,聚会等线下展业活动,通过人机互动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对传染病大流行风险的防控。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已经在保险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

1.中外保险企业和科技平台之间的合作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有很多的领域现在都在尝试加入虚拟现实技术,以求博消费者眼球。美国大都会用该技术给顾客不一样的个性化体验,为的是希望能够提升保险销售额,逐渐把保费收入提高,PNB大都会人寿和新加坡公司未来实验室一起开发了虚拟现实客户服务平台——“conVRse”。conVRse平台是这样应用的:客户一旦佩戴上VR头显,便会进入3D虚拟环境,其中会出现一个虚拟的人物,该人是人寿保险专家顾问Khushi的虚拟图像,客户可以通过设备与Khushi互动交流以及答疑解惑。在虚拟的情景环境下,客户可以体验个性化的服务,并寻求问题的答案以及保单服务需求。该VR体验计划的第一阶段,已经将印度的10个城市中的15个分支机构设为体验平台,让客户体验并得到反馈,该阶段已经实施。第二阶段,将直接给保险销售团队配备专业VR设备。大都会人寿第一次把虚拟现实和保险结合起来,对公司勇于创新,以客户为中心的品牌形象是非常有益的,也会相对的提升保险产品的销售额,加大保险公司的收益。国泰产险是我国第一家在金融保险行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有创新目标的企业,2018年,由经济部智慧和财产局批准了驾驶行为风险评估系统,获得了20年的专利。该系统通过与虚拟现实技术仿真相结合,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概念和风险感知能力进行了评估。它已成为国内保险科技技术应用的一个里程碑,为未来汽车保险驾驶行为的差异化评价奠定了重要的开端。

2.保险业扩大开放格局下的保险科技发展

包括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德勤(中国)和瑞再研究院的Sigma在内的研究机构对中国保险市场在后疫情时代的成长性都给出了非常积极和肯定的判断,外资险企的进驻只是保险业扩大开放格局的第一步,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科技公司也会为了分享奶酪蜂拥而至,这将为中国保险业经营全数字化提供科技支持。同时中资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科技公司之间、外资保险公司和本土保险科技公司之间的交互融合都将为中国保险市场在风险防范和技术革新方面的提升带来新的活力。

结论

我们所经历的终将成为历史,而历史无数次证明了危机将会以某种形式终结。要么是人类认识了新冠病毒的特性,攻克了医学难题,要么是人类通过自然选择最后习惯了与病毒共存。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保险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虚拟现实技术和全数字化保险经营模式在未来是保险业的发展重点,传统的保险业发展手段不得不更新换代。但是保险万变不离其宗的基本原理是互助分摊,如果各国的政治经济领导人本着保险的基本原理去治理国家,谋求合作共荣的话,那么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聚资建立基金共建全球风险防范网,将更多的不可保风险变成可保风险。

猜你喜欢

保险业保险公司虚拟现实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香港保险公司过往5年部分产品分红实现率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虚拟现实技术不能根本改变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