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对策研究

2020-12-17丁翠翠图登克珠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西藏景区

丁翠翠 图登克珠

(①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②西藏大学科研处 西藏拉萨 850000)

引言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专项旅游产品,是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产业发展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独具中国特色。红色旅游在资政育人、引导文化、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资源,而且在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孕育并缔造了大量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不仅符合资政育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需要;符合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需要;也符合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业态的经济需要;更符合环境保护、合理开发、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需要。西藏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已成为西藏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由于其分布广泛,可进入性低;种类单一,且以政治性产品为主;开发利用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其开发利用水平滞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深入分析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现状和开发利用状况,借助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机遇,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对于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意义。

表1 西藏著名红色旅游资源名录

一、西藏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使得西藏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富个性,别具一格,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资源,又有极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另外,由于西藏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其自古以来,涌现出大量光辉人物,凝聚优秀革命精神,孕育并缔造了具有西藏特点的红色旅游资源。

(一)赋存丰富,资源价值较高

据本文不完全调查统计,西藏现存革命遗址、纪念场所和人造景观等各类有形红色旅游资源202 处[1];另外,还拥有大量无形红色旅游资源,例如,革命精神——“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红色歌曲——《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和《翻身农奴把歌唱》、红色电影——《先遣连》和《红河谷》等。

西藏红色革命历史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其红色旅游资源历史品味和价值较高。在西藏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中,8处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4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1 处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见表1)。在西藏拉萨、林芝、阿里等地留下了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革命先烈的足迹,“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西藏解放第一村——岗托村,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成为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品牌代言。另外,西藏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由《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一个景区扩展到今天的五个系列景区,打造了江孜宗城、江达县岗托村十八军红色景区、波密红楼遗址等系列景区,制定了既涵盖红色旅游景区,又能领略西藏风情文化的四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①拉萨(出发)-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楼旧址-拉萨烈士陵园-雪城-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林周农场-拉萨(返程);从成都出发-经317 国道-昌都县-318 国道-波密县-太昭古城-墨竹工卡县-到达拉萨;从拉萨出发-扎囊(朗色林庄园)-乃东区-错那县-隆子县-返回拉萨;卡若拉冰川-江孜宗山抗英遗址-曲美雄谷要塞遗址-乃宁曲德抗英遗址。和四条乡村精品旅游线路②藏东乡愁之桃村寻踪;藏西田园之农事休闲游;藏南相恋之红谷游;藏北牧歌之黑帐慢享。。其中四条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有三条旅游线路包含红色旅游景点,即藏东乡愁之桃村寻踪、藏西田园之农事休闲游和藏南相恋之红谷游三条旅游线路,并开发了首条“红+”复合旅游产品和线路,促进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开发[2]。

(二)类型多样,地域特征明显

西藏不仅拥有大量的红色旅游资源,而且类型多样,公众选择面较广。其红色旅游资源可分为两大类——有形红色旅游资源和无形红色旅游资源,具体类型如表2。

西藏红色革命资源是在本地特殊的自然、社会、历史、人文土壤中发展形成的,其红色旅游资源极具地域特色。一方面,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呈现“异域”性特征。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高山林立,湖泊密布,形成了极其艰苦的革命条件,因此,西藏红色旅游除分布在本地区之外,分别在新疆、云南、四川和青海四地也留下了部分资源,例如四川的泸定桥、红色村庄—炉霍县虾拉沱村,新疆的普鲁山村,青海慕生忠将军楼。另一方面,红色旅游资源民族特色浓厚。西藏红色旅游资源除了包括革命遗址、名人故居、革命纪念馆等基本资源类型,还包括亚东县东嘎寺——中央代表张经武将军与十四世达赖喇嘛会晤之地,江孜紫金寺等寺庙类红色旅游资源。另外,与西藏红色革命息息相关的牦牛精神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例如,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8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川藏和青藏公路通车65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牦牛博物馆举办了“无言的战友”特展,展览了牦牛革命、进军西藏和牦牛支前等独特的牦牛与革命之间的文化[3]。

表2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种类

(三)分布广泛,区位优势较好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日喀则市、拉萨市和昌都市(见图1),有利于推动“一心二圈二翼”纵贯东西南北的红色旅游发展战略。“一心”指以拉萨市为中心;“二圈”以日喀则市和林芝市为第一圈;以昌都市和阿里地区为第二圈;“二翼”是那曲为北翼,山南为南翼。其中“二圈”横穿东西,“二翼”纵贯南北,有利于西藏整合东西、南北线上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点、线、面结合的联合红色景区,有利于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的最大价值。

图1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图

另外,西藏红色旅游资源与全国其他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大多数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的特征相比,呈现出较多分布在各地市中心城区的特点(见图2)。根据统计,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西藏7个地市49 个县,但各地市中心城区的分布数量占西藏红色旅游资源总数的近35%。这种区位特征有利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充分依托中心城区的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的信息技术条件、完善的公共服务水平、科学的旅游管理水平等软硬件优势,全面提高自身开发水平。

图2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在各地市中心城区分布图

二、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是红色旅游资源分析研究的最终目的,西藏红色旅游资源拥有政治、经济和教育等各项功能,但在开发实践中没有发挥其最大效用,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红色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乏力,开发层次低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浓郁,而且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但是存在“红色资源就是纯红色资源”开发的问题,即单一开发问题。由于西藏各类红色旅游资源归属各级民政部门、旅游部门、文化部门、退役军人事务厅等部门管理,使其存在缺乏科学统计、同类资源归类、资料补充与完善等问题,又存在无法根据新的国情和区情,深挖红色资源内涵,及时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的问题。另外,由于西藏红色旅游起步晚,大量红色旅游资源处于潜在开发状态,即使入选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5 处红色旅游景区①西藏自治区5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南烈士陵园;拉萨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中央人民政府驻藏代表楼旧址,拉萨烈士陵园,青藏铁路拉萨站);日喀则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康马县乃宁曲德抗英遗址;昌都烈士陵园;阿里噶尔县中共西藏工委阿里分工委旧址。也存在旅游景点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旅游产品展陈方式陈旧、以静态展示为主,旅游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等问题,红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品牌优势

西藏各地市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其分布较分散,规模较小,知名度低,导致广大公众对其缺乏了解和认知,使其独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资源优势无法转换为宣传优势[4]。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相关单位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各相关单位加大了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修缮,但仍未认识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对促进区域经济、丰富旅游业态、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存在宣传意识不强、资金缺乏、宣传人才紧缺等问题。二是宣传方式保守和宣传效果较低。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单位较多地采用报纸、书籍、电视、广播等传统宣传方式,虽都有自己的旅游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方式,但缺乏有效和及时的更新及维护,导致有关红色旅游资源的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宣传,制约了受众面和游客对宣传的感知度[5]。三是宣传内容缺乏亮点,主题特色不鲜明。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在宣传内容上不能体现当地资源精品,在宣传工作上缺乏创新和新意,红色品牌塑造亟需提升。

(三)融资渠道单一,缺乏多元开发

资金短缺是影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由于西藏红色旅游业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旅游产品的打造、旅游线路的设计、游客市场的开拓等一系列资源开发过程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然而在西藏由于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还在摸索阶段,目前红色旅游业的资金主要还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因此,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资金筹集困难、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不利于红色旅游业的培育和发展[6]。例如,被列入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的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其资源规划和开发、景点打造、景区建设等各方面主要以日喀则市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市场化水平极低。

(四)资源整合能力弱,缺乏整体性观念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红色旅游资源就是纯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即单一开发的问题。没有在立足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本地的其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组合发展;没有充分发挥红色旅资源的富民效应,将其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切实实现农牧民增收;没有根据红色资源优劣势,实现与相邻兄弟省市的竞合开发模式;没有整合本地区的同质或异质红色旅游资源,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资源整合,带动红色旅游实现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联合发展[7]。例如,西藏在自然景观和其它人文景观方面的旅游已初具规模且发展较快,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神山圣湖、珠峰之旅、江南西藏等不同类别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但是很少涉及红色旅游产品和路线,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利于各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更不利于提高西藏旅游市场竞争力。

(五)红色旅游专业人才十分短缺

导游是影响旅游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其服务水平的好坏和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和重游率。自2006 年以来,西藏旅游业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一方面,旅游人次从2006 年的251.21 万人次增长到2018 年的3368.73 万人次,增长了12 倍;另一方面,西藏注册导游人数仅为3087 人,远不能满足旅游市场对导游的需求[8]。红色旅游资源是否生动,除了动态影像宣传,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讲解员的水平。西藏许多红色旅游景点存在讲解员水平参差不齐,对景区的解说词叙述不准确、相关历史事实了解不全面一系列问题,甚至有些红色景点没有讲解员,严重影响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效果。例如,西藏规模最大、内存资料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山南烈士陵园没有讲解员。

(六)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较低

根据统计,西藏近35%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在各地市中心城区,其它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位于县区外围(见图2),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开展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安全、服务”等一系列软硬件设施配套不足,相对落后。例如在旅游交通设施方面,虽然开通了旅游专线和城乡公共汽车,但班次较少、距离市县区较远、路况复杂且公路等级较低,对于游客来说,出行相对困难,降低了游客的可进入性。另外,由于距离市县区较远,也存在住宿设施数量少、档次低;购物商店少、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卫生系统混乱、信息不灵便等问题,严重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环境和游客流量。

三、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内涵,提高资源开发价值

西藏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很大一部分资源处于潜在的旅游资源状态,产品开发处于资源导向型阶段。因此,一方面,西藏各相关部门应根据历史资料,加强红色旅游资源收集、登记、上报和录入工作,为其进一步地合理规划、开发保护奠定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应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历史研究,讲好西藏红色故事,活化红色基因,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先遣连精神”等具有西藏特色的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西藏红色革命历史,为深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奠定文化基础;最后,结合国情和区情,对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件深入挖掘、认真记录、积极宣传,并对其蕴含的红色精神进行研究,系统总结,实现红色旅游产品的与时俱进及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资源开发价值。

(二)树立红色形象和品牌,加强旅游宣传

西藏虽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一直未得到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其首要原因在于旅游形象不定,宣传不到位。因此,首先要树立形象。各级主管单位应该根据西藏各类红色旅游资源的物质和社会表征,合理设计外观,营造参观氛围,提升服务质量,塑造符合自身定位的形象。其次,打造品牌。根据西藏红色旅游资源产生的时间不同,将其划分为封建社会晚期、旧民主主义时期、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再根据每个阶段的典型事件、人物及其特征,树立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品牌。例如,发现与经典“藏”字品牌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有关的红色故事,让首次了解它的人牢牢记住与它有关的十八军及其红色故事所蕴含的精神内核。最后,强势宣传和促销。“酒香也怕巷子深”,当前,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渠道更快更广,各相关部门既要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图书等传统媒体的作用进行宣传,也要以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为依托,借助各大节事、会议,将游客引进来,将红色旅资源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西藏红色旅游资源[9]。

(三)坚持政府主导,拓宽融资渠道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必须通过多元融资进行解决。一方面,坚持政府部门的投入。首先,争取设立红色旅游专项资金,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交通、通讯、卫生及供水供电系统的基础建设,为其它部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制定优惠的财税支持政策,为间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最后,针对具有潜在收益的投资领域,政府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招标,吸引社会资金[10]。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在红色资源开发中的作用。通过组建股份制红色旅游企业,发行红色旅游国债和股票,外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等方式从社会筹集资金[11]。总之,西藏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四)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实现融合发展

西藏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可进入性低、交通基础条件不完善等因素决定其开发利用要走区域合作道路,实行共享资源、线路对接、客源互送、市场互动,从而实现效益共赢和可持续发展[12]。一是省际共建。要加强与周围兄弟省市,特别是与西藏红色革命历史有关的四川、青海、云南、新疆四省及其他民族地区的合作,综合各省市的优势资源,形成互补,找到利益合作点,制定合作开发战略,共建共享。二是区际共建。根据统计资料,除日喀则市拥有全区近三分之一的红色旅游资源外,西藏红色旅游景点较均匀地分布在其他6地市,各地区之间需要以“热”点景区带动“冷”点景区、以著名景区带动不著名景区、以发展景区带动落后景区,如以拉萨、林芝带动那曲和山南等地的红色景区,避免碎片化,形成整体规模效应,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三是景城共建。各地区的红色资源作为城市或社区的一部分,它们要和所在地的城市和社区结合起来。作为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应逐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优化红色环境,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自觉保护红色资源并加入到开发红色经济队伍中来。例如,作为西藏解放第一村的岗托村,60多年前,十八军强渡金沙江,在这里升起了西藏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如今,岗托村在完善本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制定了金沙江渡口系列的红色旅游产品,组合自然风光资源、民俗特色资源、家庭旅馆等,形成了一批红色+复合旅游产品。如今,全村的家庭旅游经济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年均收入达11000 余元[13]。

(五)培养红色旅游人才,优化服务质量

旅游业内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人才的竞争。导游和景区讲解员是连接旅游产品和旅游者之间重要的桥梁,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和旅游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4]。因此,应首先加大本地培养力度,优化旅游各层级人才结构,注重调节民族成分结构,适时分级分期培训,造就一批业务熟练、知识丰富、政治过硬的本地红色旅游导览队伍。其次,继续坚持导游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应适时适度从区外各省市吸收高素质红色人才,为西藏导游队伍素质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最后,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导游志愿者队伍,根据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的需要,开展志愿者服务。例如,在红色旅游方面,组织老党员、老模范、先进人员、老战士和大学生开展义务讲解,可以有效缓解专项导游人才缺乏的境况。

(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

便利的公共基础设施是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条件。首先,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功能,提高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通过增加城乡之间或景点之间的车次、提高公路等级和加大维修力度、提高交通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等措施,保障西藏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的交通供给。其次,提高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的信息化水平。借助“村村通电”“村村通网”工程,加大力度改善红色资源所在地电力系统和通讯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面积,畅通信息渠道,提高资源开发的信息服务水平。最后,改善优化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旅游环境。通过环境整治、全民参与,加大对资源所在地的餐饮、住宿、商贸、安全生产等活动的监管和整治,改善其生态环境、住宿环境、营商环境,实现资源所在地清洁、舒适、和谐、文明的红色圣地形象。

结语

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新型旅游资源,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与发展旅游产业与时俱进的产物,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助推西藏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国内外了解西藏地方历史、促进民族地区对外交流和开放,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益于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另外,乘借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东风,西藏凭借自身丰富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顶层规划、深度开发并倾力打造,其前景将会十分广阔,最终实现造福于社会的良性循环之路。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西藏景区
都是西藏的“错”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