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科背景下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建设研究

2020-12-17陈伟教授博士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211815

商业会计 2020年22期
关键词:商科实务信息系统

陈伟(教授/博士)(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1815)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使得审计信息化成为必然。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审计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为了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相关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开设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建设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本文在审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建设的经验与成效。

一、审计信息化理论体系与相关课程设计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商科专业带来了挑战,这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环境下的审计理论与方法。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推进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课程改革等工作,开设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商科人才。开设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需要合适的教材,这对培养新商科审计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设好审计信息化相关教材成为培养新商科审计人才的关键。

为了建设好审计信息化相关教材,需要对审计信息化相关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审计信息化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在审计作业和审计管理活动中的应用过程,它可以看成是和会计信息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已成为审计学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之一(陈伟,2017)。由于开展审计作业需要利用计算机,因此,信息技术在审计作业活动中的应用过程一般被习惯地被称为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信息化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其内容包括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陈伟,2019)。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证据的获取一般是通过对被审计数据的分析来完成的,因此,为了获得审计证据,电子数据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审计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即信息系统审计,也是目前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审计单位为了提高审计业务管理和行政办公的效率,需要大力推进无纸化办公和信息化管理,审计管理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

从图1审计信息化理论体系可以看出,审计信息化包括审计作业信息化(计算机审计)和审计管理信息化,其中,审计作业信息化(计算机审计)包括电子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陈伟,2017)。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审计成为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图1 审计信息化理论体系

根据上述对审计信息化理论体系的分析,基于目前国内外审计实践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现状和需要,不难发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商科人才,相关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开设“审计信息化”“计算机审计”“电子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大数据审计”等课程。

二、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设计与实现

审计信息化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的专业方向,目前相关课程缺少合适的教材。为了满足国内高校开设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的急需,需要建设出版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

(一)审计信息化导论教材

对于多数需要学习审计课程的商科专业,为了能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审计信息化基本理论,可以根据需要开设审计信息化导论之类的通识课程,此课程可以向面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对审计信息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熟悉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开展审计工作。针对这一需要,我们建设出版了《审计信息化》教材,从审计管理信息化和审计作业信息化两个方面出发,紧密结合审计实务,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可行的操作,系统地讲解了审计信息化的概念、原理以及技术方法,并介绍了大数据审计等审计信息化理论前沿。该教材注重理论源于审计实务、服务于审计实务。教材中设计了4个基本技能练习实验模块和1个综合实训实验模块,满足了开设实验课程的需要。

(二)计算机审计相关教材

如前所述,审计作业信息化(计算机审计)是审计信息化的重点。因此,计算机审计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审计实务操作。针对这一需要,我们建设出版了《计算机审计》教材,并根据审计实务的发展不断修订,2019年出版了《计算机审计(第2版)》,从电子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两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了计算机审计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介绍了计算机审计的新理论前沿,如大数据审计、联网审计、持续审计等。教材中设计了5个电子数据审计实验模块和1个信息系统审计实验模块,满足开设实验课程的需要。该教材被评为“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

(三)电子数据审计相关教材

电子数据审计是审计信息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重点。电子数据审计一般可以理解为“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中的电子数据进行采集、预处理以及分析,从而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的过程”(陈伟,2019)。为了系统、深入地掌握电子数据审计理论与方法,需要开设电子数据审计相关课程。针对这一需要, 2008年,我们建设出版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为了和国外常用的概念一致,我们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这一名称),并根据审计实务的发展不断修订,2012年出版了第二版,2016年出版了第三版。根据目前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数据审计的需要,2020年建设出版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第四版)——大数据审计基础 》,按照从常用电子数据审计方法到大数据审计方法的思路,不仅系统地分析了电子数据审计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大数据审计),还重点结合实际案例和具体操作,从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预处理和审计数据分析等电子数据审计的关键步骤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如何开展电子数据审计(特别是大数据审计)。附录中设计了9个实验模块(包括3个大数据审计实验模块),满足了开设实验课程的需要。该教材可作为从电子数据审计到大数据审计的基础教材,可以系统地学习电子数据审计和大数据审计的基础知识。该教材已多次印刷,先后被评为“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以及全国电子信息类和财经类优秀教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数据审计的方法以及实务操作,我们建设出版了《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在分析电子数据审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借助自主研发的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室软件,结合案例,系统地分析了电子数据审计方法的应用,包括审计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审计抽样、统计分析、数值分析、数据匹配、相似数据查询等,从而满足了相关人员学习电子数据审计方法的需要。该教材可以作为“电子数据审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和实验指导书。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任务的需要,到被审计单位现场采集电子数据,然后对这些电子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完成数据分析,获得审计证据,这种开展电子数据审计的方式可称之为现场电子数据审计,这是目前审计作业信息化的主要方式。相对于现场电子数据审计,我国正在研究与实施的联网审计也可以看成是远程联网电子数据审计,其原理可以看成是一个采用远程联网方式从被审计单位采集电子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获取审计证据的过程。为了系统地介绍联网审计的相关知识,我们建设出版了《联网审计技术方法与绩效评价》。

(四)信息系统审计相关教材

随着财务共享、智能会计、智能财务、金融科技等应用的发展,信息系统审计需要与时俱进。为了让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信息系统审计理论与方法,需要开设信息系统审计相关课程。针对这一需要,我们建设出版了《信息系统审计》,紧密结合当前审计实务,以通俗的语言、详实的案例,系统地分析了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体系及其实务应用,如一般控制审计、应用控制审计、IT治理审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审计、信息系统绩效审计,以及云计算系统审计、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审计等最新信息系统审计的前沿知识。该教材注重加强实务案例和实践操作的内容,相关人员不仅可以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还能详细地掌握如何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需要系统地掌握电子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学校,可以分别开设“电子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两门课程,由于“信息系统审计”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在学分和学时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只开设一门“计算机审计”课程,其中重点讲授“电子数据审计”,并对“信息系统审计”做些简单的介绍。

(五)大数据审计相关教材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大数据审计成为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Gepp,2018)。为了让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系统、深入地掌握大数据审计理论、方法与应用,需要开设大数据审计相关课程。针对这一需要,我们建设出版了《大数据审计理论、方法与应用》,分析了大数据审计的内涵、研究与应用情况,以及大数据审计技术与工具。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金融审计、扶贫审计、污染防治审计、信息系统风险审计等审计实务,以通俗的语言、翔实的案例,从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两个方面出发,系统地研究了大数据审计理论、方法与应用。同时,考虑到目前审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和电子数据课程进行衔接,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第四版)——大数据审计基础 》作为大数据审计相关课程的基础教材。

概括来说,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下所建设出版的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如图2所示(为未开设课程)。

三、相关教材配套教学资源设计与实现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教材建设的基础上,我们建设了相关配套教学资源。

1.制作并上线了国内审计信息化方向的首门中国大学慕课“审计信息化”,有效地满足了线上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为高校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下了基础。

2.考虑到目前微信应用的广泛性,在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了方便、易用的微信教学平台“大数据审计”(陈伟,2019),使用该平台资源时只需要在微信中搜索微信公众号“大数据审计”即可。该平台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学员提供了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资源。

3.为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基于教材的内容,建设了课程实验,自主研发了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室软件V1.0等教学软件,并基于通用软件、专用软件以及自主研发的软件,设计了多个实验教学模块,满足了不同高校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很好地开设审计信息化(电子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大数据审计等)实验课程的需要。

四、总结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急需开展传统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和课程改革等工作,以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商科人才。因此,研究审计信息化理论体系,建设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2 审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下的系列教材建设

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自出版以来,深受欢迎,目前已在国内数百所高校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还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等审计实务界的审计人员培训与业务学习之中。教材建设需要不断的探索、发展与完善,目前,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中多部教材已多次再版和印刷,多部教材被评为“十二五”“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全国电子信息类和财经类优秀教材。需要指出的是,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的理论体系建设离不开审计信息化的相关科研工作,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的教学案例建设离不开审计信息化的相关实务工作,加强审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参与审计信息化的相关审计实务项目是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建设成功的关键。总的来说,审计信息化系列教材的建设为我国培养高水平审计信息化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商科实务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