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2020-12-16李茜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8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语文教学小学

李茜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和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开展品德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班主任要利用传统文化渗透品德教育,使小学生接受正确引导,形成健全人格。本文首先分析语文教学对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实施教育的原则,最后从四方面分析实施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8-0157-02

The Effective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LI Xi  (Xinxiang,Henan Province Hujia County Kaixuan Road Primary School ,China)

【Abstract】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the key stage in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quality,and moral education must be carried out to make students distinguish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Class teachers should make us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so tha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ccept correct guidance and form a sound personality.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teaching to moral education,then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of implementing education,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education from four aspect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Chinese teaching;Moral education

语文教学不仅能传递语言知识,更能进行思想教育,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有积极帮助。班主任应利用语文知识在教学中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道德标准衡量自身。

1.语文教学对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近些年,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学生接触的信息也逐渐丰富,知识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尽管学生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德育教育方面仍然有不完善之处,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很难做到明辨是非,学生群体中存在不知感恩、不尊重长辈、缺乏团结意识等问题。班主任应通过语文教学开展品德教育,让学生透过课本认识真、善、美,学会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教材中的经典故事能向学生阐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使学生换位思考,学会替他人着想,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不仅要传递文化知识,更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2.语文教学中实施品德教育的原则

(1)互动性原则

在以往教学中,班主任习惯用说教的形式向学生渗透品德知识,但教育效果不佳,主要是学生反感被动受教。要改善品德教育效果,就必须遵循互动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来有往。教师应与学生增进交流,不仅要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渗透品德教育,同时也要接受学生的监督和建议,要建立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

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保持语调平和、语气亲切,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用“孩子们”这样亲切的称呼与学生交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赢得学生的好感。教师做错事时,也要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比如,教师迟到时,要主动与学生说明迟到的原因,并表示歉意,赢得学生的谅解,这样的举动不仅能增进师生感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生也会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发展。

(2)导向性原则

班主任要遵循导向性教育原则,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让学重视诚信、善良、宽容这些美好的品质,从而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有正能量的成长氛围。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应具有连续性,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承上启下,向学生讲解不同的品质时要注重与现实的结合,引导学生成为勇敢坚定、宽容待人、能分辨是非的人才。

比如,与学生交流诚信的重要性时,应将教材中的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结合,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要在互动和探究中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向学生渗透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等伟大的精神时,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成长经历,通过对细微小事的分析向学生说明构成完美人格的要素,号召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律性。

(3)科学性原则

品德教育应结合实际,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教学进度有序开展,应在教学前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结合教学资源融入正确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教师要挖掘课文内涵,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用写作、讨论、演讲、绘画等方式抒发感情,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比如,教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时,通过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让学生体会生命和自然的美好,可组织学生绘画身边的景物,唤醒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教学《不懂就要问》时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可组织讨论活动,让学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懒散、骄傲等问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只有遵循科学性原则,学生才能被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影响,從而纠正自身问题,减少生活中的言行问题。

3.班主任實施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1)挖掘教材内涵

语文教材是通过有寓意、有内涵的文章传递思想、传播文化,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每篇文章的内涵,从而受到榜样的教育,或吸取别人的教训,进而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歌颂,也要举出反面案例,使学生在比较中深入思考,学会主动分析。

比如,教师可以引用课文《朱德的扁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战士们要藏扁担?为什么朱德坚持重做一根扁担?分析课文后,学生能读懂战士对朱德的敬佩和尊重,也会被朱德甘于奉献的精神折服。此时,教师还要引入防疫期间的不和谐现象,使学生深切体会公众对自私、霸道行为的反感,从而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因此,班主任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引入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抒发感想,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对道德观念的讨论中,从而优化教学管理效果,在学生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2)引入国学经典

校园生活中,学生之间难免出现摩擦,班主任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规劝,使做错事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和平相处,相互包容。语文教材中有众多阐述友谊、情感的经典语句,教师可以在化解学生矛盾时引用经典语句,让学生直面错误,提高自身素质。

课间休息时,小雨气愤地对小明说“不许你动我的笔”,小明不开心地低下头。教师化解学生纠纷时,要先询问原因。经了解,是小雨的笔掉在地上,小明经过时帮忙捡起来,结果被小雨误解。教师要引用“泛爱众,而亲仁”来教育学生,首先要让小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不分对错就恶语伤人,眼见不一定为实;接着,要让小雨明白要用博爱平等的态度与人相处,如果一直用傲慢的态度对待同学,自己也将失去真心朋友;最后,要让小雨向同学道歉,使小雨得到同学的谅解,最终让两个学生重归于好。学生之间出现纠纷时,往往容易相互埋怨、却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教师要教导学生理性分析问题,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相处,并最终用国学经典语句来教育学生相互理解、互相包容。

(3)融入学生生活

要开展品德教育就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教师既是教导者又是管理者,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因此要融入到学生生活中,用言行影响学生,使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评价,也可以听取学生之间的评价,通过融入学生而渗透德育,让学生注重加强道德修养。

生活中,能发现学生有浪费铅笔、橡皮的现象,讲桌上长期积攒着大量无人认领的文具。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千人糕》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文具生产制作的不易。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橡皮的制作工艺,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具,也能学会珍惜文具。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再发动大家到讲台前认领自己丢失的文具,并要求学生善待自己的文具朋友,杜绝切橡皮、撕本、乱涂乱画等不良行为。融入学生生活后,教师可以用平易近人的语气与学生交流,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而帮助学生纠正问题。因此,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都离不开“融入”这个词,唯有足够了解学生,才能渗透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布置实践任务

布置实践任务能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对品德知识的感悟。教师要结合课文内涵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进行思考,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想。

比如,在教学《司马光》和《掌声》后,教师要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尊重生命的良好品质。学生们可以用折千纸鹤、制作纸花、绘画、诗朗诵、歌唱、舞蹈等形式抒发感情,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品德教育的开展。参与实践活动能为学生创造表达感想、主动思考、师生互动的机会,也符合互动性的教育原则,为确保活动效果,应提前通知学生做准备,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付出,能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促进其情感发展。

语文课堂是班主任开展德育的重要平台,学生可以从语文学科中接受多种教育,对学生个人品质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教师要重视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道德话题,从而纠正学生思想意识,提高小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程晓娜.小学语文教学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渗透探索[J].新校园:中旬刊,2018(11):19-19

[2]王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考试周刊,2018(89):52-52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语文教学小学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