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社会性教育初探

2020-12-16周丁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28期
关键词:社会性指南区域

周丁

摘  要: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进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性,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一项紧迫的任务。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教育价值,在幼儿社会性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如何落实《指南》精神,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幼儿社会性教育;区域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8-0064-02

A Preliminary Study on Social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ies

ZHOU Ding  (Kindergarten,Shijiu Street,Donggang District,Rizhao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persons sociality and personality.How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Guide to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Aged 3-6”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Guide”) to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of young children an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ization The formation of good personal qualities and sociality in Chin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nd an urgent task in the practice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in China.As an important part of one-day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regional activitie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educational value.This article will mak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how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Guide" and develop children's sociality in regional activities.

【Keywords】Social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Regional activities;"Guide to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Children Aged 3-6"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掌握、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控制自身行为能力,用以适应社会的心理特征。每一位幼儿从出生起就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一生的发展都离不开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幼儿期的社会教育为幼儿一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指南》等文件的颁布,我国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理论与实践获得了更多的突破。区域活动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儿通过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学习与人合作、交往,习得一定的社会规范,发展个性及社会性。

1.对《指南》中社会领域的解读

《指南》中将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两个子领域,内容大致包括: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对群体、群体生活及我群关系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几个方面。通过模仿、同化、强化、体验等方式进行社会学习。并在教育建议部分进一步提出了有关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具体方法、策略,突出了师幼互动、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引导幼儿逐步克服自我中心思维,学会换位思考,了解他人的兴趣和需要,并给予关心、帮助。同时,通过具体的情境,学习社会规则,并发自内心地去遵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需求。

2.区域活动在幼儿社会性学习中的价值和目前的困境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幼儿在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下自主选择、自主探索、自主游戏,通过直接的操作、感知,习得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技能,满足其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因而,区域活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人际交往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交往,幼儿可以获得信息、参与活动,进而获得对自身及他人的认识。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同伴,对活动的流程、进度、方式,甚至是结果,幼儿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分享、合作、互助,将交往技能逐步内化。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自己想办法吸引同伴与自己共同游戏;在发生争执和冲突时,幼儿为了游戏的继续进行,能够倾听和理解他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渐学会了谦让和解决矛盾;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学习如何寻求帮助,并练习移情,学习从他人角度看待事物,学会帮助他人,等等。这些直接的过程,都能使幼儿获得直接的经验和感悟,在交流与合作的活动过程中,人际交往能力获得发展。

(2)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社会适应,是指幼儿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的行为方式,并逐步接受其所在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最终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过程。在有效的区域活动中,幼儿有角色的分配、语言的交流、材料的操作,以及同伴间的相处和合作,在活动过程中,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适应小组生活,学会承担责任、扮演社会角色,因而,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大学城社区”区域活动中,有餐厅、理发店、照相馆、书店、银行等,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互动交流获得直接经验,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遵守规则、谦让和角色期待,在遇到冲突和争执时,学会克服“自我中心”,学会了合作和妥协,学习了轮流和交换,学习遵守群体的行为规范,使自己的语言、行为、情绪和思想,不断适应周围世界。

(3)区域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学习现状的困境

首先,区域活动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地位被边缘化,目前的社会性教育还主要依赖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的时效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据笔者观察,在进行区域活动的指导时,教师较多地把精力和重点投注在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在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上关注不够。其次,没有将《指南》中有关社会领域兒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内容及相应的教育建议落到实处,教师对社会性教学的目标以及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把握不够准确,进而导致教育方法和评价不科学,教育过程不连贯,体系不完整,指导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教师的指导语机械化,控制和指令较多,教师自身缺乏情感的投入。

3.区域活动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实施策略

(1)区域活动的空间设置、材料投放要考虑幼儿的社会性教育

《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幼儿的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主要通过实际的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社会经验、体验而学习与发展的。因此,区域活动中空间环境的创设、情境的设置以及材料的投放都关系到社会性教育的有效性。在空间设置上,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区域的性质、大小、各区人数密度、活动材料的多少,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因素。例如,活动空间的大小关系到幼儿是否会产生不必要的身体碰撞和负面情绪,但也并不是说空间越大越好,空间过大反而会影响幼儿积极的社会性行为的产生。在材料的投放上,要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兴趣,展现真实的社会情境,将幼儿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真正联结。

(2)教师应投入自身情感,注重幼儿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因材施教,避免机械的指导

社会学习不是简单的社会知识的获得,而是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良好社会性和个性品质的培养。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在社会性领域,教师的情感投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幼儿离开母亲,教师对幼儿的关爱、鼓励、尊重、信任的态度是幼儿提高自信、主动探究的不竭动力。孩子是最敏感的、好模仿的,教师的指导真诚与否,对幼儿社会性的学习、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同时,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需求,教师应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维护每一位幼儿的成功感,杜绝横向评价。

(3)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累积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与集体社会性活动相比,目标的达成更显缓慢,区域活动中幼儿社会性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漫长且有效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习得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的能力。例如,“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一目标,在小班区域活动中要渗透幼儿园基本常规教育,而在大班则要求幼儿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在进行新的区域活动时,幼儿可以自己制定并遵守游戏规则。因此,教师应认真阅读《指南》中有关社会领域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同时结合区域活动的特点,充分理解幼儿在社会性发展的累积效应,在每一天、每一次的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08)

[2]孔凡芳.幼儿园同伴交往生活缺失的文化视角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6

[3]龚顺梅.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社会性指南区域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分割区域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擦桌子
指南数读
区域发展篇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就医指南